温针刀联合美式脊椎矫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回顾性分析

2019-01-07 12:18:12孙科姜勇权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温针美式脊椎

孙科 姜勇权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多为静力性损伤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和(或)一侧下肢或双侧下肢麻木和(或)疼痛麻木为临床表现的疾病。中医理论认为,该病一般是在肾虚的基础上受到了风热或风寒,发病的位置主要集中在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等部位。因此,在治疗时要以活血化瘀、畅通气血为主要思路[1]。从中医治疗手段来看,温针刀主要是通过松解疏通,解除椎间盘内在压力的不平衡,解除神经根粘连状态[2];而美式脊椎矫正是以脊椎解剖学、生物力学和X线影像学为基础,旨在校正脊柱、骨盆存在的偏位,恢复脊髓腔的通畅,减轻对神经组织的挤压[3]。近年来,我院将上述两种手段结合治疗腰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腰突患者30例,西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反复发作的腰背痛合并根性下肢痛,疼痛随腹压变化;脊柱侧凸,在L3~4、L4~5或L5~S1旁侧椎板间隙有压痛;脊柱前屈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L4~5或L5~S1)、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L3~4);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障碍和反射异常;CT或磁共振(MRI)诊断L3~4、L4~5及L5~S1单节段或两节段突出或膨出,且有腰腿痛症状,并能排除脊柱结核、血管病变、椎管内肿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根骨性嵌压症[4]。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疾病诊断治疗效果标准》:有腰部慢性腰肉肌劳损病史、外伤史或湿寒症史;腰部疼痛向下肢放散和(或)活动受限;中医查体可见腰部无生理弧度或脊背侧弯;影像学检查可见腰椎椎体前突消失,椎间隙有变窄迹象,相邻腰椎边缘骨质增生,腰椎间盘受压[5]。本组患者男21例、女性9例;年龄50~75岁,平均(62.3±7.8)岁;病程6~36个月,平均(17.4±10.8)个月。

1.2 治疗方法

1.2.1温针刀 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厚约15~20 cm的软枕,以使椎间孔处于扩大状态。确保两侧髂骨最高点连线和L4~5棘突间隙重叠;两髂后上棘连线和L5~S1棘突间隙重叠。针刺前根据影像学检查,确定神经根压迫的方向,在严格无菌操作前提下选择针刺点。平行于患者棘突间隙,L3~4椎旁2 cm,L4~5及L5~S1椎旁2.2 cm,再向下约0.4 cm,用甲紫标记,用0.6 mm×80 mm的一次性针刀和人体矢状面呈45°刺入,刀锋应与横突平行,直达腰椎横突水平,如患者自觉下肢窜麻感,提刀在左右切割4~5刀;如遇阻拦为腰椎横突,调整角度继续深入达横突以下;如出现窜麻感时,立即停止深入,提刀在左右切割4~5刀,连上龙城牌HT-2温针电针综合治疗仪,留针30 min。取下针刀后,局部消毒,用胶布固定。如果患者有两个节段的根性压迫症状,同时处理2个节段。针刺后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温针刀2次/周,4次为1个疗程。

1.2.2 美式脊椎矫正 通过骨盆正位片及腰椎正侧位片划线确定骨盆及腰椎的半脱位类型,结合双侧髂嵴的高度及双足跟的长短确定骨盆是哪种半脱位类型,向前向上或向后向下。观察腰椎棘突到双侧椎弓根的距离,L5椎体棘突偏歪的对侧就是患侧。患者取侧卧,患侧朝上,健侧下肢伸直,患腿曲膝,患脚置于健腿腘窝处。双手交叉置于胸前,健手抱住患侧手上臂,患侧手上臂与身体平行,前臂与身体垂直,身体靠近床沿并与床成一直线。医生面对患者腹部,前弓后箭站立于患者下腹部前面,固定腿顶在患侧膝关节下方,尽量向患者头部方向用力,以将患者膝关节、髋关节和骨盆等下半身锁定。医生固定手尽量将患者下方肩部向医生方向移动,将上方肩部向远离医生方向推至极限固定,以锁定上半身。医生固定腿蹬地,另一支手的豌豆骨固定于发力点,抬起另一条腿,身体压于患者患侧,挺直身体,用重力作用向下砸并发力,完成操作。疗效评估:如果矫正正确无误,双足跟等长,临床症状减轻。美式脊椎矫正2次/周,4次为1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能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9分为重度疼痛,影响食欲,影响睡眠;10分为难以忍受的疼痛[6]。疗效判定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消失,腰部活动正常,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VAS下降到0分。显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腰部活动明显改善,能从事较轻的工作,VAS下降到1~3分(含3分)。好转: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但不能坚持工作,VAS下降到4~6分(含6分)。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VAS≥7分,甚至加重[7]。VAS评分时间点为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功能分级采用改良MacNab标准:优为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良为有稍微症状,活动轻度受限,对工作生活无影响;可为症状减轻,活动受限,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差为治疗前后无差别,甚至加重[8]。评价时间点为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VAS评分为(6.4±1.7)分;治疗后VAS评分为(2.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6,P<0.05)。其中,显效28例、有效1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93.3%,总有效率为96.7%。治疗前功能分级优0例、良7例、可8例、差15例;治疗后优9例、良13例、可9例、差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10,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包括神经根和硬膜囊直接受到突出的机械压迫和刺激,神经组织血供障碍,神经根局部炎症反应。腰椎间盘两侧的受力不均,腰椎管内压增加,均可以引起疼痛。非手术治疗采用理疗、针灸、电针、中药外敷、牵引等物理疗法,临床效果一般。

腰突在中医学属于“痹症”范畴,肾虚为内因,命门火衰,加之外感风寒湿邪,痹着腰部。穴位的刺激,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9]。温针刀结合了中医针刺、内火灸及外科软组织松解术,能超过上述三者共同的疗效。温针刀加强了小针刀的作用,可以松解小关节囊、骨纤维管及椎间孔部分纤维隔、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肌肉以及突出的瘢痕组织,间接扩大椎间孔[10];还能改善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和刺激,改善神经根旁组织的血供,减轻神经根局部炎症反应,缓解脊柱两侧的不对称应力,解除椎间盘周围的超压力。美式脊椎矫正法是一种推拿手法,目的就是让错、移位的骨与关节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从而恢复其正常的骨性管道的容积,神经根从骨性压迫中得到解除。美式脊椎矫正可以在重复操作的过程中解除神经根的骨性压迫,重建椎间盘的受力,恢复骨盆及腰椎的平衡性。

在近几年的临床治疗中,我们选择的针刺点为足太阳膀胱经的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的位置。小针刀可以增强穴位的刺激,加之温热的影响,以阳制阴,温补命门之火,祛风散寒除湿。针刀切开组织存在愈合的过程。测温仪测定温针仪温度维持在40 ℃,考虑到针头的温度衰减,不会对局部产生烫伤,另外温针仪可以起到类似于手术电刀的作用,使切开的组织形成瘢痕,同时由于反复的操作可以避免愈合,起到持续的减压作用。联合美式脊椎矫正能有效解除腰部和(或)下肢放射性疼痛,改善腰部活动度,降低疼痛评分。反复应用可以更好地解除神经根的软组织和骨性压迫,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医疗费用的支出。

综上所述,温针刀联合美式脊椎矫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温针美式脊椎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大气稳健的美式之风Polk Audio Signature系列
Systematicevaluationand trialsequentialanalysisofwarm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joint mobi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基于机器学习和几何变换的实时2D/3D脊椎配准
自动化学报(2018年7期)2018-08-20 02:58:46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华人时刊(2017年15期)2017-10-16 01:22:27
花样美式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00:57:36
美式松饼
永久美式交叉期权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
肾阳虚证骨关节炎温针疗效的差异基因表达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