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劳宫穴为主治疗面瘫1例

2019-01-07 08:31:41杨京京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3期
关键词:行针劳宫配穴

杨京京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450046)

患者,女,54岁,2018年10月3日就诊,患周围性面瘫11年,初患病时曾就医,但治疗效果不明显,继而未后续治疗。刻下症:肌肉活动无力,面色无光,口角斜,讲话漏风,味觉丧失,唾液减少,自觉右面部麻木僵硬、紧张。查体:右面部额纹消失,鼻唇沟消失,不能抬额、皱眉,眼睑闭合不全。予以针刺治疗,皆取患侧穴位。主穴:劳宫、下关、太阳。本法治疗以强刺激劳宫穴为主,用0.30 mm×40 mm毫针斜刺32~35 mm,向腕方向刺入,使患者得气至有循经感传(强刺激:常规针刺以25 mm毫针直刺12.5~20 mm较多见,本法使用0.30 mm×40 mm毫针循经向腕方向斜刺,进针32~35 mm,行针使用泻法至患者有循经感传为度)。配穴取患侧头面部:四白、口禾髎、颊车透地仓、翳风、风池;下肢:足三里、太冲、内庭。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予平补平泻。首次治疗后,患者自述右侧面部表现明显松弛,麻木僵硬感得到显著缓解,继而进行疗程治疗(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面色、口角斜、味觉及唾液分泌的情况有一定改善,面部僵硬感有明显好转。

按语: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由非特异性炎症引起,可发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男女发病率相近,以单侧常见。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热或风寒乘虚而入,经气阻滞,经脉失养而致功能失调。面瘫日久不愈,或是处于后遗期的患者,易见虚火内生之征象,表现为急躁、焦虑、易怒,继而导致如睡眠、饮食等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免疫力降低,极易感染其他疾病。劳宫穴乃手厥阴心包经之荥穴,“心出于中冲……溜于劳宫。劳宫,掌中中指本节之内间也,为荥”。此穴有散热燥湿、清心泄热、开窍醒神之功。劳为劳作,宫乃宫殿,心包经之高热可蒸化脾土水湿之气,且此穴五行属火,能清心火,安心神,泻肝火。心神得安,肝火得泻,在劳宫穴加以强刺激可对面神经的恢复有良性的作用,故而本法以取劳宫为主。足阳明胃经循行口、鼻、面部,取下关可清热疏风、通利关窍,从解剖角度看,此穴下为下颌神经,支配咬肌、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针刺可刺激局部神经,从而达到调控目的。太阳穴是经外奇穴,具有清肝明目、通络止痛之功效,穴下分布三叉神经的颧面分支,针刺可帮助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恢复。面头部配穴对局部经筋的恢复有良好效果,足三里可提补正气,太冲可疏肝理气,因患者就诊时有明显热象,辨证取一侧内庭以清胃热。

猜你喜欢
行针劳宫配穴
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量效和时效参数分析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针灸大成》歌赋之对穴配伍规律研究❋
黄梅挑花服饰刺绣中的针法解析
服装学报(2019年5期)2019-11-05 05:29:12
劳宫穴的妙用
健身气功(2019年2期)2019-04-18 16:22:22
掌中珍宝
——劳宫穴
劳宫穴断心火
人人健康(2017年1期)2017-01-24 18:29:10
按摩劳宫穴手脚不再凉
饮食保健(2016年21期)2016-12-09 06:53:55
杨金斗松筋点动配穴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验
环球中医药(2015年4期)2015-02-27 15:02:00
“对位配穴”的临床应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