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焱
(丹东市中心医院普外三泌尿一科,辽宁 丹东 118000)
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发病率极高,是目前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一种,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我国开始加强乳腺癌的检查工作,以及不断完善的现代医学技术,使得乳腺癌致死率逐年下降。而乳腺癌作为恶性肿瘤,且对患者产生极大身体上的影响,使得乳腺癌患者多存在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本文研究了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取得不错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35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年龄34~59岁,平均年龄(49.7±4.6)岁;观察组:年龄37~58岁,平均年龄(50.9±4.2)岁。两组乳腺癌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比较,差异较小(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包括进行各项检查,依据患者病情进行了解患者病情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放化疗治疗。
1.2.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①术前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在明确病情后,会产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在手术前开始担忧治疗效果。因此,手术前护理人员应积极询问并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患者充分交流,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以大量成功案例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②术中心理干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极易产生紧张等情绪,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减少患者机体应激反应,有利于麻醉工作的进行。在手术开始后时刻监控患者的各项指标,及时报告异常情况,配合医师的工作,确保手术顺利完成。③术后心理护理:手术结束后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待患者清醒后,及时将手术情况告知患者。许多患者会在手术后产生负面情绪,例如部分切除乳腺的患者,这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不良状态进行及时的发现与诊断,安慰患者,真正使患者不再担心,不再畏惧手术。帮助患者进行术后康复练习,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1.3 观察指标[2]: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①心理状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分值以53分为界,超过72分代表重度抑郁,63~72代表中度抑郁,53~62分代表重度抑郁。②护理满意度:使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表格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其中,分值为0~100分,超过95分代表满意,分值在91~95分范围内代表较满意,低于90分代表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百分数及(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心理状况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为(52.8±8.2)分,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8.6±3.8)分,比较之下,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统计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100.00%(35/35),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29/35)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癌细胞随着淋巴液、血液等的扩散转移,使得乳腺癌危及患者生命,原位乳腺癌并不会对患者产生致命性威胁,因此乳腺癌的治疗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以放疗、化疗等加以辅助。而目前的乳腺癌手术主要分为全乳切除术和保乳术两种,部分不能满足保乳术要求的患者只能进行全乳切除术,这部分患者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3]。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比较患者的SDS评分,观察组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