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氨酚烷胺导致急性肌张力障碍1例

2019-01-07 03:39:40蓝晓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3期
关键词:锥体外系肌张力多巴胺

蓝晓芳 陈 倩

(重庆市中医院脑病科,重庆 400021)

复方氨酚烷胺是一种适用于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的非处方药物,相对安全性较高,因此在感冒患者中应用较广。但该药亦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肝功损害等较严重不良反应。以下为重庆市中医院1名因服用复方氨酚烷胺导致急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病例报道。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87岁,因“下颌及双上肢不自主抖动2+天”于2017年10月10日入院。主要表现为突发下颌及双上肢不自主抖动,阵发性,端碗及持物时明显,抖动幅度较大,影响日常生活,伴吐词不利,症状反复发作,平躺及休息时不明显,紧张激动时加重,不能自己控制。入院查体:血压143/75 mm Hg,神志清楚,吐词欠流利,高级神经功能无明显异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较左侧变浅,示齿口角向左上歪斜,伸舌居中,咽反射正常,颈软,四肢肌力正常,抖动时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对称存在,双侧痛温觉对称,双侧巴氏征阴性。双上肢及下颌见不自主抖动,闭目难立征、指鼻及跟膝胫试验阴性。有高血压病病史,长期服用药物,控制尚可;2年前有“脑梗死”病史,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类药物。入院诊断不自主运动待查:脑梗死?肌张力障碍?入院后完善检查,肝肾功、电解质、C-反应蛋白、风湿全套、心肌酶谱、心肌损伤标志物、甲功、糖化血红蛋白、凝血未见明显异常。查头颅DWI未见明显弥散受限信号,脑干、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额顶叶多发腔隙灶,脑白质脱髓鞘改变,脑萎缩。双上肢震颤图未见明显震颤。视频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排除急性脑梗死,口角歪斜考虑与既往脑梗死有关,追问患者服药史,患者家属诉因患者受凉感冒,发病前1天自购复方氨酚烷胺片,按说明书服用1片 每日2次,次日出现不自主抖动症状,考虑患者为锥体外系受累,结合用药病史,故诊断药物导致急性肌张力障碍,嘱停用感冒药,并予以氯硝西泮1 mg口服后次日症状明显缓解,嘱继续按氯硝西泮1 mg口服 每晚1次服用2 d后症状消失。出院1个月后随访症状未再发作。

2 讨 论

复方氨酚烷胺是包含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人工牛黄、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复方制剂,说明书注明的不良反应提示有时有轻度头晕、乏力、恶心、上腹不适、口干、食欲缺乏和皮疹等,可自行恢复。但文献报道可见该药还存在少见不良反应,如喉水肿[1]、心律失常[2]、精神障碍[3-4]、肝功能损害[5]、急性肾损伤[6]、运动障碍[7-8],发病多与患者年龄、药物过量、肾功能不全有关。本例患者服药剂量遵说明书,无药物过量情况,肾功正常,故考虑与患者高龄有关,可能存在药物代谢障碍,累及锥体外系,导致急性肌张力障碍,因此老年人用药,慎用或减少用量很有必要。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以发作的、不自主地、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协调导致骨骼肌异常运动为特征的一种锥体外系反应,临床表现为扭转、重复运动或异常姿势。本例患者为急性发作,与使用药物有关,为药物性急性肌张力障碍,按病因分类为获得性肌张力障碍[9]。临床中可能导致误诊,需与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等疾病鉴别。详细询问服药史对诊断十分重要,在排除其他疾病,且结合患者急性起病、停药后可缓解等特征,可诊断。该病在停药后症状可缓解,亦可在停药同时予以苯二氮类或抗胆碱能药物等对症,预后好,一般无后遗症。

临床上多种药物可导致急性肌张力障碍,一般认为其发病的主要环节为药物导致基底节-丘脑-皮层环路的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功能失衡[10]。常见的如抗精神病药、胃复安等,左氧氟沙星[11]、抗感冒药[12]亦有报道。复方氨酚烷胺是较易获得的抗感冒药之一,其内含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人工牛黄、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其中氯苯那敏为抗组胺药物,有升高多巴胺作用,故不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是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解热作用,无证据表明对多巴胺及乙酰胆碱功能有明显影响,故非导致症状药物。咖啡因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为中枢神经兴奋剂,可导致肢体震颤[7],但本例患者不自主抖动伴肌张力增高,而非单纯震颤。金刚烷胺有促进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神经末梢释放多巴胺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但有文献[13]指出,在非帕金森病患者中,金刚烷胺可引起脑内多巴胺释放突然增加,导致多巴胺和乙酰胆碱递质失衡,进而引起锥体外系反应。金刚烷胺为复方氨酚烷胺中主要成分,可抑制病毒繁殖,其半衰期较长,为11~15 h,主要经肾脏排泄,可通过血脑屏障。本例患者因年龄过大,尽管药物未过量,但可能因肾脏排泄功能减退,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因而引起不良反应。

在临床工作中,如遇到突发锥体外系症状的患者,需详细追问病史,特别是近期或长期用药史,警惕药物性急性肌张力障碍;而在老年用药时,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并严密观察症状。

猜你喜欢
锥体外系肌张力多巴胺
活力多巴胺
欣漾(2024年2期)2024-04-27 12:03:09
正确面对焦虑
抗精神病药物与苯海索联用治疗精神病的疗效分析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请您诊断
放射学实践(2015年2期)2015-02-14 05:38:58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路易体痴呆8例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