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向峰
(吉林市第六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老年抑郁症是指年龄在55岁或66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狭义的定义也可以是指初次发病年龄在55岁或60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为轻度抑郁,但是抑郁症的危害不容忽视,如果不及时诊治,会造成严重后果[1],例如生活质量下降、增加身心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概率和死亡风险。目前老年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生理因素、心里因素的有关。这些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对抑郁症的发病均有明显影响。典型的抑郁症症状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语言减少等,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症状不太典型,与青壮年的患者有很大不同,其主要症状为情绪低落、思维较平常人缓慢、存在自杀想法和行为等,情绪低落是抑郁症的核心表现。目前,应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研究在青壮年抑郁症患者中进行地较多,有一系列的结果显示这种方法有着更好的治疗结果,为该方法在老年患者中推广提供了依据。而本文对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单独使用用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照实验,来探究治疗老年抑郁症更高效的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的患者资料库中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患有老年抑郁症的患者150例,作为此次医疗研究的对象,并用电脑软件对这150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为75例,对于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患者则使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组的75例中有41例为男性,34例为女性;对照组75例患者中35例为女性,40例为男性,患者年龄在65~82岁。所有患者诊断符合抑郁症诊断的相关标准。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即P>0.05,在统计学中无实际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在一开始时的帕罗西汀剂量为20 mg,大约在1周后将药量增加至40 mg,同时,在给予帕罗西汀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喹硫平、奥氮平,起始喹硫平剂量为100~400 mg,奥氮平的起始剂量为2.5~10.0 mg;在用药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以及患者在用药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如果患者病情稳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用药量;若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恶化,则应减少用药量,用药量随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出现不良反应的程度确定。对照组患者起始帕罗西汀用药量为20 mg,大约在用药一周后增加用药量为40 mg。
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在用药前、用药1周后、用药2周后、用药3周后、用药4周后以及用药8周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忧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两组患者在加药时间、加药剂量等其他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 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以及8周后采用HAMA、HAMD、TESS表进行精神状况评价,同时对患者进行各项身体状况检查,包括治疗前后血压、体质量、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等,各项进行比较,得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身体及精神状况的影响。疗效用HAMD总减分率进行判断,若减分率>75%,则证明可以治愈;若减分率在50%~75%,则证明药物疗效显著;若减分率在35%~50%,则证明药物有效;若减分率<25%,则证明药物无效。同时根据TESS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评价[2-3]。
1.4 统计学方法:用 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检验,P<0.0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两种治疗方法所得的数据经过方差分析检验后发现,治疗组的HAMA的减分率明显为70.5%,HAMD的减分率为79.1%,对照组的两项指标的减分率分别为56.6%和59.3%,经比较可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治疗老年抑郁症有疗效。对两组患者进行的TESS评价,两组患者均有少量出现微弱的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但分别在各周测得的三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排除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会使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增强的情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老年抑郁症在未来将会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缩短人类寿命的一大病症,已经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老年抑郁症有着严重的后果,更为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危及到生命。抑郁是大多由长期情绪低落引起的,而情绪低落也是老年抑郁症的最核心的表现,情绪低落容易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也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压、心肌梗死等。据调查,癌症患者中有大于一半的人在患病前有过较长时间持续的情绪低落,由此可见,抑郁症也可能是癌症的诱因之一,其致病的原因可能是长期的情绪低落导致人体内的稳态遭到破坏,进而影响到人体内的各项功能,造成紊乱,久而久之,导致癌症的发生。患有老年抑郁症的患者在长期患病之后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危及老人的生命。因此,寻找老年抑郁症的高效的治疗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情感类的精神疾病,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生理因素。老年人的生理不同于青壮年,身体状况对于心理以及体内稳态的影响较大,其身体的各种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都有可能引发抑郁症,而抑郁症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的并发症。第二是遗传。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成员患抑郁症的概率要大于其他人群,这证明抑郁症的患病可能与遗传有关,也存在一定的概率是因为患病家庭的生活环境引起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第三是心理因素。各种容易导致老年人情绪低落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引发老年人患病,例如失去工作、亲友的突然离世等,长期的情绪低落是引起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四是个人因素。由于人类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对待事物的心理有很大不同,个体对待事情的态度不同,疏解心理的方式与态度也不同,这就导致了每个人患病的概率不同,性格开朗的人患病的概率明显要低,而性格沉闷,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由于难以疏解内心,所以患病的概率要大得多。
本文中所提到的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在诸多方面表现出其优势。使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的治疗结果与单独使用帕罗西汀治疗结果的对比显示,使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的HAMA和HAMD的减分率要远远大于单独使用帕罗西汀治疗的减分率,证明联合使用帕罗西汀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效果要远远好于单独使用帕罗西汀治疗。帕罗西汀经研究证实是一种高效的、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且出现的频率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又对神经元又兴奋作用,从而促进人体内的激素释放,起到更好的治疗抑郁的作用。本文也证实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比单独使用帕罗西汀的效果要好。使用帕罗西汀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具有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微弱且频率低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综上所述,使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结果要好于单独使用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所以这种方法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