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远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红十字会医院 广西北海 536100)
在医院的临床检查中,尿常规属于常见项目,诸多疾病的判定、诊治、预后等均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测。而尿液分析仪则是尿常规检测中普遍应用的仪器,可分析尿潜血、尿蛋白、尿亚硝酸盐等项目,可诊断结石、肿瘤、结核等疾病,意义重大。但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仪器检测结果而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延误治疗时间[1]。因此,相关工作者需要分析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对策。
尿检分析仪属于测定尿中某种化学成分的仪器,在医学实验室自动化尿液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操作简便而快速,可通过计算控制、收集并分析试带上的试剂块颜色信息,经过信号转化输出尿液的化学成分。
在临床中,肝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均可造成尿液成分的变化。由于尿液样本采集简便,尿液检测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疾病辅助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疾病进展、并发症的检测等方面。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液成分的结果准确度十分重要,如尿pH可反映人体中酸碱代谢情况,尿比密可反映肾脏稀释浓缩功能,尿蛋白可反映患者是否存在肾脏病或全身性疾病,尿酮体可反映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此可见,每一项目均可反映人的身体状况,只有准确的检测结果才能为医师提供疾病诊断的数据支撑。因此,相关工作者必须降低误诊率与漏诊率,保证为患者提供准确治疗方案,并在治疗中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充分发挥尿检价值[2]。
尿液标本简单易得,临床常用随机尿、晨尿、24 h尿这几种类型。通常情况下,尿液检测应当使用新鲜样本,若是无法及时检测,或某些特殊试验需要留取样本时,则可采取相应的方法保存尿液。谭光群等学者研究指出,短期保存中(2 h以内),采用常温保存与冷藏保存方式时,尿液肌酐、尿酸、尿蛋白、尿电解质并无明显变化,同时细菌也未对尿蛋白产生影响,尿检指标无显著差异。基于此,谭光群等[3]学者提出,尿液的短期保存可直接采用常温保存方式,这种方式更加简便和可靠。
而在尿液样本的长期保存中,若将尿液存放于室温条件下,则会使尿中红细胞计数降低;且在样本静置时间中,细菌繁殖不断增长,改变尿液pH,析出尿液结晶,会影响尿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若将尿液样本放置于冷藏冰箱(温度为4℃)中,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主要在胆红素(BIL)与尿胆原(UBG)这两方面有所影响,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UBG随之降低,BIL则不断增高,红细胞计数也有所降低。若是超过4 h,则会导致尿糖被细菌分解而使浓度降低,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酮体等计数均有明显下降。由此可见,长期保存时,无论采用常温还是4℃冷藏方式,均会影响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尿检试纸在尿检仪器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尿液分析仪主要利用三波长反射以及超高亮度冷光源测定原理,尿液与纸张试剂反应后将会显示一种颜色,其颜色深度与尿液含量成正比。由于尿液试纸性质并不稳定,若是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试剂上将会有细菌繁殖,吸附于试纸上的试剂将会被氧化,释放潮气,从而变质;而碱性或酸性气体则会使试纸变色,降低尿液检测的反应速度与敏感性,直至试纸完全失效,尿液检测仪的测试结果无法得到保证。王东学者[4]研究指出,尿液试纸暴露20 d,尿蛋白质、尿酮体、尿隐血等项目敏感度明显降低,而尿胆红素、尿维生素、尿亚硝酸盐、尿白细胞、尿胆原等项目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这表明,尿液试纸若是长期置于空气中,将会影响尿液分析仪的最终检测结果。
尿潜血通常利用尿常规检查,即检查尿液中红细胞变形裂解后溢出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正常尿液中存在少量红细胞。应当注意以下细节:3%过氧化氢溶液容易失效,使用之前应将其滴加于血膜之上,当有气泡产生后才可使用;患者进行尿潜血试验前3 d禁止食用萝卜、肝、芋头、肉、马铃薯、血等食物;禁止使用碘化钾、铜、溴化物、叶绿素剂、铁等药物后进行检测;尿液标本采集后需要立即送检;应当加热试测用具,对污染的过氧化酶进行破坏。
若是成年女性患者,则经血会对尿液分析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使试验结果出现假阳性[5]。此外,尿路感染时出现假阳性结果的概率也较高。尿液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可在试验中抢夺试带中含有的过氧化物的O2-,使试验结果数据偏低或出现假阴性。
尿亚硝酸盐属于细菌感染指标,在试验测定中,其阳性结果主要取决于以下3点:(1)尿液中致病菌存在硝酸盐还原酶。(2)人体内存在适量硝酸盐。(3)膀胱中尿液停留时间超过4 h,并将药物等因素干扰排除。
在试验中,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样本应保持新鲜,以免其放置时间较长,细菌大量繁殖,或是非感染性细胞将样本污染,试验结果将会出现假阳性。试验前患者使用利尿剂,或试验中使用大剂量抗生素与维生素C,也会导致试验结果呈现假阴性。并且,检测结果阴性也不能将菌尿的可能性排除,部分细菌如链球菌、革兰阴性菌、结核菌等,会对硝酸盐呈现还原性阴性反应。此外,尿液尿量过多、pH超过6、尿胆原以及维生素C过多,也可能使尿亚硝酸盐试验结果呈现假阴性。
尿蛋白定性试验,主要检查尿常规中尿蛋白为阴性还是阳性。定性试验通常借助试纸进行检查,尿蛋白浓度为0.2~1.0g/L时可被检测到,显示为(+)。对尿蛋白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1)试验中若是大剂量使用青霉素等药物(>4×104U/mL),结果则呈现假阴性。(2)尿液样本pH对尿蛋白定性试验同样具有影响,pH为8时,如患者服用嘧啶类或奎宁等药物,尿液会呈现碱性,大于试剂自身缓冲力,使试验结果呈现假阳性;若pH为3,试验结果则呈现假阴性。(3)尿液中含有相应分泌物质时,如高聚合物,试验结果则呈现假阳性[6]。(4)尿液浓缩度的影响,饮水量会影响尿液浓缩度,通常晨尿的浓缩度最高,因而可以晨尿作为尿蛋白定性检测样本;若是对尿蛋白变化进行检测,则可进行24 h蛋白定量检测,或固定使用晨尿检测。(5)尿液分析仪对浑浊尿液进行测定时,其结果存在显著偏差,因而可使用离心沉淀法,将尿蛋白进行沉淀,将影响因素排除,以降低出现假阳性结果的概率,提高临床分析准确率。由此可见,利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蛋白检测时,应使用离心沉淀法测定。
尿检操作管理应当实施全过程管理,从尿检前、尿检中到尿检后,需确保整体操作流程准确无误,避免尿检结果因操作不当而出现失真。尿检前,医护人员应当告知受检者正确采集尿液的方法,确保其能够全面清晰地了解采集事项,控制采集时间,保证尿杯与尿道口的干燥清洁,女性检查应当避开月经期,保证尿液采集样本的质量;尿检中,应当合理科学地操作尿液分析仪,将尿液接入器皿中,在试纸条上均匀滴入尿样,擦去多余尿液,注意试纸滴入尿液至上机测试不得大于30 s;尿检后,将结果给予受检者,并为其讲解检测结果,使受检者对自身尿检结果具有全面的了解。
为了维护医院的正常工作,加强尿检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贯彻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必须优化检测流程,制定患者分流管理。尿检样本要求不同,患者的检测时间和采样时间也不同,如晨尿检测、空腹2 h检测、24 h检测等,可以此为依据。若是尿检高峰期,患者采集样本后,等候时间超过2 h,则由科室上报主任,调遣病房医生予以人力帮助,增派保安和导医等,帮助患者分流,并安排相应的人员适当加班,合理疏导患者,以便患者获得更好的服务。
在试验之前,受检者在填写申请单时,应当对相关资料进行仔细核对,保证申请单、受检者、尿检样本容器的一致性,禁止出现错误。应当为受检者提供针对性的尿检样本容器,仔细询问受检者检测之前是否有服药记录,如有,则应明确受检者用药类型,如受检者服用季铵盐或喹啉等药物,则向受检者说明药物对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非必须服用药则应当停药一段时间后进行尿检,以免对结果准确度造成不良影响,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等情况。检测前叮嘱受检者进行饮食控制,切记不能饮用咖啡和浓茶等,并告知其采尿时间和采尿量等注意事项[7]。不同时间的尿检样本,应当尽快将检测完成,保证尿检的保存质量,夏季应在采集尿液样本后1 h内完成检测,冬季则应当在2 h内完成检测,若是已经超出时间却并未完成检测,则应当将尿液样本放置于容器,冷藏于4℃的冰箱之中,避免长时间放置后检测结果出现失真。
综上所述,尿液分析仪作为医院临床诊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对受检者尿液的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从而有效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质量。因此,医院应当加强对尿检的重视,注重试纸条、尿液样本温度及各项目检测影响因素等,对干扰因素进行控制,加强医院操作管理,优化检测流程,从而推动医院尿液分析检测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