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东
[摘 要] 数学素质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数学教育有积极的意义,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高职教育教学发展中数学的主体地位没有显现,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不明显,不利于大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的养成。为此,应从多个方面探索提升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数学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144-02
一、高职数学教育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正在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型人才。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具体而言,数学文化与人类文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也是一种强大的思维模式展现,而数学文化的根本就是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或者称之为数学素质。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并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创造力。[1]同时,数学素养可以促进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有条理性、严密性。尤其在大数据时代,数学更是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多次强调数学的重要性,从华为公益广告片《基础研究与基础教育》中可知,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基础研究的厚积薄发,甚至可以说,每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都离不开数学的帮助。显然,数学与各行各业都有结构性联系,数学素质应当成为每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当然,由于高职教育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存有不同,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是相关专业学习的基础性工具,所以高职教学提出“职业”性和“实效”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一门学科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因此,教学中要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把数学学习与专业学习进行融合渗透以利于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
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方向毋庸置疑是正确的,但是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如前文所言,数学的学习以及數学素质和思维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往往比较侧重于专业课的教学,数学基础学科没有放在正确的地位,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提升。
(一)教师教育观念存有差异
高职院校在改革发展中有系列的变化,有些高职院校是由几个中专学校组建而来。学校在发展理念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但是教师梯队建设没有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观念保持在中职教育理念上,显然这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是不符合的。这种教学理念的差异势必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而高职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数学的实际应用性分析。
(二)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
目前而言,高职数学教材的选择是比较尴尬的,整个教学体系还不太完善,数学课程内容和课时也不固定,基本上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和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2]适合于高职的数学教材比较少,大多仍是采用普通本科高校的教学内容编排模式,教材内容虽然比较严谨和丰富,但是没有分专业、缺少有效的针对性,缺乏实例性教学,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后却用不上。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较强的针对性,导致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上存有矛盾,专业内容的课时安排会占据数学课时。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吸收,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三)教学评价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的是概念讲解、定理证明、习题巩固的三个阶段,在课堂上基本是“填鸭式”讲授,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不利的。同时,高职数学教师往往要面向多个班级授课,但是不同的群体和个体对数学的学习有不同的认识,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及时了解。但是在学分制和教学评价机制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凭借样本法对学生做出成绩考核,或者在考试前为学生划定考试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放松了对数学的学习,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三、提高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转变高职数学教学观念
理念是实践的指南,高职教育应把握好顶层设计,有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这与普通本科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不同的,故而高职数学应体现出“素养”和“服务”功能。即在教育教学中应把对数学的学习作用一种辅助性工具,把数学知识能够有效运用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来,学生能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学校引进人才大多是本科学校的师范生,受到师范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面面俱到”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着重于是否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导致数学的学习缺少针对性,这与高职教育技能培养的理念有一定的差异。而数学素养是学生在对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本质和数学思想,是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形成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群体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将数学知识“分门别类”进行针对性授课,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传授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数学知识。为此,高职数学教学不要太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应更注重为专业服务,要能体现高职数学教学理念,能力是本位,应用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高职数学教学实效性。[3]
(二)明确高职数学教学目标
从教育部颁布的高职学院数学课程教学要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来看,数学课程教学最终要体现出有效的实践性。数学基础知识应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体现出数学的应用性,这种原则也为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提供了鲜明的发展方向。然而,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等仍然大多延续了本科院校的教学风格,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不能较好地体现出融合性和应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数学的教学质量。因而,明确一个科学而又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提高高职数学教学实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数学要能够为专业学习服务,即运用数学知识能够使专业的学习更为简单,而专业知识的学习能促进数学的运用。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这与高职院校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充分切合。总而言之,通过对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数学方法,也能够培养学生专业文化素养,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提供必需够用的科学工具,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新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模式
对大多高职院校而言,数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设置是不合理的。其中最大的共性就是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可能在专业方面根本没用上,专业学习需要的又没讲到。[4]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数学教学缺乏实效教学目标,针对这种共性的存在,应创新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模式。一方面,应加强专业课教师和数学教师的沟通交流,在院校中组织开展数学教学改革会议,以专业教师教学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听取专业课教师的意见,对数学教学重点内容提出有效的建议,删减或者增加相关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案例教学的融入,在组织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述案例,学生分组讨论,进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师生在案例教学互动中寻找最佳答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数学案例教学,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之间有思维的交流,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带动课堂教学氛围。这种教学方式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提供了载体,为提高高职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四)加强高职数学教师队伍建设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鲜明的导向作用。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师资队伍质量的提升。在职业教育高速发展期,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应对學习相关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岗位能力标准有一定的了解。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数学教师既懂专业知识又精数学知识,这是提高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障。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注重人才的引进,比如可以引进一些工科类或者理科类的大学生,缩减师范生招聘规模,也可以从企业引进高学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本校数学教师队伍的培训,如讲座培训或者学习培训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或第一生产线去体验。故而,高职院校要完善和丰富教师队伍考核评价体系,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体制和教学环境。当然,知识的传授仅仅是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正确全面地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1]吴多康.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实践探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6.
[2]吴怀兵.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实证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3]高瑞华,杨凤霞.高职院校教学效果评价的实效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405,407.
[4]吴一凡.“互联网+”背景下碎片化学习与高职数学教学融合探讨[J].职教通讯,2017(24):31-34.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