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王琴
【摘 要】目的:评价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形象、服务语言、服务态度、沟通方式和健康宣教等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比较护理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能够较大程度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以更好状态接受治疗,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急诊;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
急诊收治病患多为急症,且病情较重。护理工作的优质性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急诊护理要求较高且工作繁重,为提高护理服务工作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积极优化临床护理模式具有切实意义。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护理模式也有明显变化,护理核心思想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人性化护理是一种近年来在临床推广的新型护理模式,其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在重视基础护理的同时,注重对患者心理的干预,尊重患者人格。为探析该模式应用于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此次研究将选取急诊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护理服务,并对护理所得结果做以下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急诊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为(43.4±3.9)岁。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为(43.3±3.6)岁。对比基础数据差异显示不明显(P>0.05),研究可行。参与此次研究病患均无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均可与医护人员做有效沟通,均为自愿参与研究。此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人性化护理:①在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前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促使其了解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人性化护理服务内容,促使其认识到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以便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②与患者做好积极沟通,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沟通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沟通技巧,注意服务态度温和有礼。对患者予以同情及理解,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注意安抚患者情绪,对患者做好心理干预指导,与患者主动交流,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帮助患者建立积极治疗的信心。对负面情绪严重的病患。护理人员要耐心予以沟通疏导,依据不同患者具体心理问题的不同实施针对性干预指导。③进行护理服务时应尊重患者,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如在为患者使用治疗药物或进行医疗操作时要告知患者的使用药物的名称、使用方法、药物(或医疗操作)的使用效果以及使用该药物或进行该项医疗操作的必要性等等。尊重患者的个体化护理需求,对合理范围内的护理需求应予以满足。④护理工作应做到连续性。交接班时不仅做好病情以及药物交接,同时也要做好患者需求交接工作。例如有患者存在咳嗽、咳痰情况需要常备纸巾,护理人员在进行交接班时则应讲述该情况,并准备好相應物品。⑤对病室环境做好干预,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诊疗环境,确保病室光线充足,并且空气清新。同时也要注意调节病室内温度以及湿度,确保患者可在干净舒适的诊疗环境中接受治疗。⑥急诊接诊病患多病情较重且发病较为突然,因此患者及其家属极易出现慌乱情绪,护理人员应与其做好沟通,做好宣教工作。促使其可了解与疾病相关的基本知识,如疾病的发生原因、可能出现的症状、转归规律、风险以及治疗流程等等,促使患者及其家属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自制表格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表中设护理形象、服务语言、服务态度、沟通方式和健康宣教等方面的内容,各项目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②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以及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两个表格均设题目20道,均采取4级评分原则,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证明差异显著,有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护理形象、服务语言、服务态度、沟通方式和健康宣教等项目得分以及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结果均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急诊科室医院十分重要的科室,是医院收治危急重症病患较多的科室。急诊科护理风险高,且病员流动性大,护理工作较为繁重。急诊科接诊病患多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较快,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多易出现负面情绪,若患者负面情绪较重甚至可能会影响其生命体征,影响其诊疗依从性,不利于治疗工作的有效进行,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另外急诊收治病患多希望患者到院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因此可能导致其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极易出现护患纠纷。且部分病患因病情较重,在接受及时治疗后仍旧死亡,但患者家属一时无法接受现实,因此极易会将责任归咎于医护人员,因此产生护患纠纷。人性化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服务模式,其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旨在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合理性护理需求,实施护理服务过程中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服务态度,关心、尊重患者。与患者沟通时注意态度温和有礼,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沟通帮助其平复心情,促使其了解病情病况,向其介绍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意义,以便提高患者的诊疗依从性,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负面情绪,充分发挥人性化护理优势,确保诊疗工作的有效进行。曾有相关学者研究发现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总评分为(90.2±7.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2)分。对比各项目评分,如形象仪表、服务用语、服务态度、沟通态度以及健康宣教等,结果也均显示观察组更佳。其研究结果证明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利于护理及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此次研究结果也得出相似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形象、服务语言、服务态度、沟通方式和健康宣教等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也显示观察组更低。证明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患者心态,促使护理服务更具优质性。
综上所述,对急诊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能够较大程度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改善患者的认知程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以更好的状态接受治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参考资料
[1]钟娟.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33):118-119.
[2]曹霞,刘春红.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4):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