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高职院校创业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06 06:38李姣
新一代 2019年22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高职院校

李姣

摘 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创业基础课开设时间短,受众广,学情复杂,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教学实验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创业基础课中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显著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学习效果,也是教学方案优化和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机,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对分课堂;创业基础课程;高职院校

一、引言

《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也是各高职院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但《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开设不久,课程设计、教学模式都处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教学过程也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前课后脱节、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创业课教学效果含金量不高,因而亟待创新。寻找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二、对分课堂的内容与优势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改革模式,他认为传统课堂老师讲授后“当堂讨论”违反了学习过程基本的心理学规律,讨论过程常常有名无实。而在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学过程在时间上分为三个过程:1、教师知识讲授,包括基本框架、重难点等。2、学生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以自己的节奏去完成内化吸收,同时为下次课的讨论做准备。3、组织课堂讨论(Discussion),学生带着准备的内容参与互动交流。如此,课堂一分为二(每部分课时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理解逐步加深,所以也简称为PAD课堂。

“隔堂讨论”是对分课堂模式的精华之一,让学生在讨论之前有更充分的准备时间,显著提高了讨论质量,活跃了课堂气氛,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教学方法。它的优势在于:(1)简明易懂、好学易推广。(2)融和传统讲授法和讨论法,结合混合式教学,破旧立新的同时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华,即减轻教师的机械性教学负担,又使课堂组织更具灵活性,新老教师都乐于接受。(3)既保证了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强调教师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提高了知识传递的效率,同时保证学生有自主安排学习的机会,时学习更具个性化、更具深度、更具乐趣。

三、模式应用过程分析

《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一共八个模块,16次课,每次课间隔一周。课程诣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采用任务驱动法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以“商业模式设计”这一模块为例,这一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和“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方案设计”,一共4个课时,2次课。

(一)教学对象

充分的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本次课程教学的对象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18级工业设计专业大一学生,2班为实验组,1班为横向对照组。学生厌烦理论讲授、喜欢观看中学、体验中学、合作中学,熟悉智能手机操作。学生分组学习,每个小组为一个创业团队,各小组已经完成创业项目的选择和初步的创业构想。

(二)教学设计

首先应用对分课堂模式,进行教学设计。

表1 教学设计方案

(三)实施效果

1、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升。通过两个班的上课表现对比,2班学生在讨论之前有备而来,有85%的学生表示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大大提升,玩手机现象明显改善,手机成为了检索工具。教学软件模拟真实路演场景,让学生体验路演的激情,同时其他同学不再是旁听的“观众”,而是至关重要的“投资人”,既让学生有更强的课堂存在感,也更能激发学生思考。商业模式的好坏几乎很难有标准答案,学生不再惧怕“犯错误”,原来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参与度大大提升。

2、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对分课堂模式能够更好地在两次课之间应用多种信息化手段,使任务发布、资源共享、作业批改、信息搜集的效率大大增加,尤其提高了互动效率。老师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反馈,提高效率。80%的同学表示喜欢这种作业形式——“亮考帮”,而有10%的学生表示“随时随地布置作业”的形式让他们不太适应,另外10%的同学表示希望老师批改作业并反馈。

3、知识技能掌握更好,素养提升更自然。实验组设计的商业模式中出现理解性错误明显较少,且完成度更高。“亮考帮”的作业形式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实现思想交流,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启迪学生对企业家精神的思考。更多的项目通过模式不断完善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更多的学生报名继续参加学校创业培训。

四、实施心得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为大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提供动力支持,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新的探索。

(一)对分课堂非常适合创业基础课的教学。

创业基础课受众面广,学情复杂,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分课堂模式的“隔堂讨论”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以及信息的掌握程度,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知识吸收、团队分工、资料搜集,保证了讨论时资料的丰富性,交流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讨论的质量。

(二)对分课堂模式要求评价方式的优化

对分课堂并不是单纯将课堂学习一分为二,而是让学习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将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两次课堂之间的学习成果也是重要的考核对象,因此对分课堂考核方式更强调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难点在于:1、团队讨论环节对于学生的评价很难做到客观公正。2、课堂内化学习成果“没有标准答案”,更多的是对工作量的考核,而没有找到可量化的优劣评价标准。

因此,结合课程特点、针对学生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主体与多元评价内容相结合的立体评价方法非常有必要。

(三)对分课堂的应用是教师能力提升的契机

对分课堂是教学相长的最佳模式。对分课堂模式从作业布置、课堂组织、效果评价,与传统教学都有很大差异。虽然减轻了教师的机械性工作负担,但是它融合“讲授法”与“讨论法”,要求教师具备传统的备课讲课能力之外,同时要求教师及时观察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习反馈,分析问题,并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要求教师有更广阔的知识面,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壇,2014,(12):5-10

[2]刘芳娜,刘带.对分课堂在《创业基础》课程的应用效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5):182-183

[3]杨定明,尹秋红.对分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新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8,(25):170-173

[4]张芳红.对分课堂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9,(1):74-76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高职院校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