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

2019-01-06 03:39谢蕊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高中语文教学

谢蕊

[摘   要]文本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字词、细节描写与意象,进而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文本细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6-0003-02

.

在我国对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的形势下,如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理解,因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策略的探讨。

一、紧抓关键字词,探讨文章主旨情感

古诗中会有诗眼,贯穿全文,而文章中或段落中会有关键字、关键词来形象生动地描绘人物所处的情景,有时利用这些字词便能准确感知作者的情感倾向以及文章主旨。

形象生动的词汇必然能描绘出真实的场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以人教版高三语文《中国小说欣赏》中的《呼兰河传》为例,其所在的第六章以“女性的声音”为主题。课文中有段文字描绘了作者萧红在充满童趣的年纪,趁外祖父蹲在地上拔草不注意时,捣鼓外祖父的帽子,给外祖父的帽子插满红通通的花,还一边插花一边笑。作者以为外祖父发现不了她干的坏事,谁知道外祖父的一句“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颗玫瑰开的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彻底把作者逗笑了,她在文章中直接描述到“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取句子中的关键词“哆嗦”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作者笑得“哆嗦”之时的场景、模样。文章描绘了作者在童年时期与外祖父在田间劳作的种种乐趣,“哆嗦”一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外祖父的逗趣下,因开心而抖动得十分剧烈的身体,就像身体因寒冷而战栗、哆嗦。作者通过对自身动作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开心。还有文章中的句子,如“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教师依旧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寻找到这句话中的关键字“醒”,启发学生分析这句话描绘了什么事物、什么样的场景,表达传递着作者什么的心情,其中“醒”字又是如何传神地描绘出花朵绽放的场景的,让学生从中感知萧红笔触的细腻,用心去体会那童真童趣。萧红正是因为像个孩子一样,所以才能用文字表达出这样充满童真的内心世界。

关键字词的理解、把握、分析,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大意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心理状态以及作者流露的情感倾向。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字进行筛选,选取关键字词,字斟句酌进而感受文字之美。

二、回味细节描写,构建人物立体形象

好的细节描写看似只是作者随意的一笔,但却为后文情节的起伏做了铺垫,其值得让读者细细品味。一环扣一环的细节描写会帮助读者捋清文章的行文脉络,感知文章的走向。

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对于细节描写的感知可能不够灵敏,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寻找并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把握文章主人公的形象以及文章的情感主旨。例如,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中节选了《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片段,《水浒传》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描写上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否则不会在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华大地上作为经典一直被流传至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主要讲述了高太尉等贼人对林冲紧紧相逼,处处迫害要其性命,最终把本不想造反的好汉林冲逼上梁山,成为梁山一百0八将之一的传奇历程。文章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然不多却在行文中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在节选的片段中,一共提到了三次风雪,第一次是林冲初到草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体现林冲将要生活的地方气候环境的恶劣,也让读者心疼怜悯本未犯错却遭人陷害的林冲,同时林冲逆来顺受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以上寥寥数语却为后文林冲感到寒冷去沽酒来喝的情节做了铺垫。然后写道,林冲“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直到林冲喝完酒回来,作者再一次运用细节描写,描绘雪下得越来越紧。这一次次对雪的描绘,似乎在渲染紧张的气氛,果不其然,在雪下得越来越紧的情况下,主人公林冲积蓄已久的愤怒爆发了出来,性格软弱、逆来顺受的林冲突破性情的藩篱,惩罚恶人,大开杀戒,畅快淋漓。通过这样的描写,林冲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不再是那个忍辱偷生的形象,而是在悲愤下觉醒杀光恶人,毅然决然地奔向梁山的壮士形象。

《水浒传》中的细节描写数不胜数,教师可带领学生在其中找寻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帮助学生通过对细节的分析构建立体化的人物形象,感知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及其鲜明的个性特点。

三、找寻意象,感知诗情画意

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是外在景象与作者内在情思的统一,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时要明确:对意象的分析正是解析文章的关键。

一篇文章中其实有许多意象,只要仔细寻找都能找到。作者通常会借助意象进行氣氛的渲染烘托,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高二语文必修四中李清照的《醉花阴》与《声声慢》这两首词为例。这两首词中都提及了“黄花”这一意象,但从中折射出的情感却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可以从“黄花”这个意象下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首词都描写到了“黄花”。《醉花阴》中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但到了《声声慢》中,画风陡转,写道:“满地黄花堆积。”那么,作者想借“黄花”表达什么情感呢?然后提示学生,这两首诗写于不同的时期,前者写于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时期,与其夫赵明诚感情深厚,诗词大多写的是悠闲舒适的生活,后来经历社会动荡,且丈夫先离李清照而去,故后期的诗词多感叹身世,格调忧伤。时期不同,作者的见识、阅历不同,必然使其对待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感受,故而同样是描写黄花,一个借用黄花写出思念丈夫的女子日渐消瘦,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一个用飘落后堆积在一起的满地的黄花,表现苦闷的心情。文章中的情和意都是要学生自己去体会感受的,而文本细读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认知、阅历去感受别人笔下的情景,也许是司空见惯的,也许是未曾看见过的,并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寻分析文中的意象,凭借文字的力量去感知诗情画意。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诗情画意并不是一定要在很美很有仙气的实地景象中才能感受得到,文字的魅力就在于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文本细读是教师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文本细读,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分析对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有利于他们在脑海中形成立体化的、饱满的人物形象,准确感知人物的情感状态,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讲,文本细读的开展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利于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徐丽霞.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策略[J].时代教育,2017(16):100.

[2]  卢小兵.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6(12):8-9.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高中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