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
摘 要: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现代小学教育理念与模式已发生极大转变,并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与目标。为满足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在小学教学阶段,教师应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立足于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利用多种教學手段实施高效教学,从而达到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简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旨在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思维;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7-0130-03
当今小学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提升,还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正在不断增大。创新教育则成为小学教学主要核心内容,对推动我国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改指出,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其数学技能与应用能力,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维模式,让学生能通过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应用于生活实际中,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终身技能。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常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则作为被动接受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较深,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着重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继而针对性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影响下,小学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并逐渐趋向于成熟。在此过程中,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重视当今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求,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小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找到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思路,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其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在学习与探究中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数学教学实质就是利用数学教学内容来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利用自身的数学技能,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学科素质方面的培养。而只有在数学教学中,突破学生固定思维,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创新能力,并为终身学习奠定素质基础。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应试教育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尊师重道”为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实施课堂教学。故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深入影响下,教师常占据课堂中心,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理解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在学习新内容时常感到手足无措,过于依赖教师的引导。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下,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枯燥乏味的课堂环境中,部分学生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并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此外,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故而死气沉沉,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而采用“题海战术”进行教学。学生为应付考试则会通过死记硬背等方式记忆相关的计算公式与概念,在作业、教师与家长的三重压力下,则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且难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题海战术”虽能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易导致学生思维停滞,难以培养或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只会“埋头苦干”,朝着考试这一目标而学习。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会对学生今后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3.教师未能转变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基础能力与基础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只是为了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却忽视学生学习技能与学科素质方面的培养工作。未能根据新课改目标及要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虽能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但却缺乏实际应用能力,所学知识则变成了“无用之途”。
三、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原则
1.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营造活跃、浓厚的教学氛围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分析、解决问题。小学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意志力与耐力较差,大多学习活动都依赖于自身的兴趣喜好。学生在刚刚接触数学时,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但在遇到困难、打击时,则会降低学习的信心与兴趣。为此,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个浓厚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能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存在的奥妙,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以质疑为导向引发学生思考。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许多知识点都是可以通过问题拓展而来。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是推动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究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问题质疑或问题设计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可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应用与分析中,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3.启发学生多方位的思维能力。要想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多方位思考,在多方位思考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而小学生年龄较小,常会出现一些不切实际、天真的看法或想法。故教师应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在不断尝试中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继而让学生在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中提高数学感知能力,并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模式。
四、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数学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挥自我的主要场所。要想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就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主权、时间交还给学生;明确自身教学辅助作用,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平台。秉承新课改教学理念及要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较少。若教师仅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独自发挥想象力,则难以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为此,需借助一切外在事物或工具,辅助学生发挥想象,营造良好的课堂情景,使其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并内化所学知识。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教师需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并利用多媒体、各种教学工具来构建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与体会中启发创新思维,提升学科素养。就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课内容为例,教师可先借助各种积木展开搭积木教学活动:将圆形、圆柱体、椎体、正方体、长方体等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积木展示在讲台上,并让学生说一说讲台上的积木都有哪些图形,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最后,便可利用积木搭建某个模型,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猜一猜是什么这是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观察实物中思考相关的数学问题。同时,还可让学生自主搭建积木,教师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并控制好课堂秩序,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操作能力。在此期间,可鼓励学生间相互探讨与交流,各抒己见,在认知与思维冲突中探索最佳的解决办法,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构建教学情景的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舒适的教学环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创新思维,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素质基础。
2.巧设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正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的教学途径,而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学生这一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主动探索与思考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某一水果厂家进货雪梨10吨,而哈密瓜的吨数是雪梨的6倍。那么,雪梨与哈密瓜一共有多少吨?并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延续性的数学问题,如“解决这道题目的关键在于?”“进货的雪梨吨数与哈密瓜吨数有什么关系?”“如果想要计算它们的总吨数,哪些是已知条件,而哪些是未知条件呢?”在启发式提问下,学生便可逐步掌握此类该题的数量关系,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在探索与求知中,深入思考,提高解题的效率与准确率。此外,问题设计还应具备一定的新颖性与开放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突破局限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设计具有创新开放性的问题:明明的爸爸打算国庆期间,带全家去张家界游玩,并让明明去买票。当明明走到售票处时则看到一张售票牌,上面写着A、B两种购票方式:A:成人一张150元,小孩一张50元;B:6人以上团体,每人100元。此时,教师便可提问:“你能理解这两种不同的买票方式吗?”“如果你就是明明,你要怎么买票?”“你还能提出什么关键性问题吗?”以此逐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开放性问题中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多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利用一题多变,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利用一题多变模式实施教学,不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拓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转变学生解题思路,并掌握解题技巧。为此,教师要分析较为典型的数学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与层面去发现问题,在独立思考中发散思维,顺应小学生学习发展规律,健全其人格品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教师便可向学生提出此类问题,如“[23]=?”大多学生在看到此类数学题时则认为是一道除不尽的题目,而前面所学知识都是整数。当学生处于迷茫时期时,教师不可急于解释,而是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惑去思考与学习,并得出最终答案。为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便可将此道题目进行延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一班教师买了130套图书,将其中的80套发放给学生后,还剩几分之几?一班教师买了130套图书,将80套发放给学生,那么发出去的是几分之几?一班教师买了130套图书,将80套发放给学生,買来的图书比剩余的图书多出几分之几?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与交流,加深对分数的认知,并逐一解答上述问题,拓展其创新思维,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分数的使用及应用。教师将典型数学题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变换,发挥数学题的灵活多变特征,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在延伸至另一个知识点时,还可提高其创新思维的灵活性,继而帮助学生摆脱固定思维的学习习惯。又如,在此类经典题型中,教师也可将其条件与问题进行更换:体育器材室中共有25个排球,15个篮球。那么,排球的个数是篮球的多少倍?或是篮球个数是排球的几分之几?排球个数比篮球个数多出几分之几?等等。引导学生发散创新思维,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促进学生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师应尽的职责所在,还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发挥引导者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融洽、浓厚的学习环境中树立创新意识,进而在创新思维锻炼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品质,满足当前小学教育与社会未来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大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时代教育,2017,(18):197.
[2] 秦文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西部素质教育,2017,(8):175.
[3] 陈晓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6,(2):84.
[4] 蒋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及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6,(2):89.
责任编辑 胡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