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高校培养一批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创造力三阶段模型指出要产生创造性结果必须摸清大学生创造性行为的起因,因而高校要树立培养大學生自身创造力意识,营造良好的创造力氛围,重视创造性行为的中心点,从而产生更多、更有效、更新颖的创造性结果。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创造力三阶段模型;大学生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7-0010-03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能力,是由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产生新颖有用的想法的能力,这些想法不同于之前的想法,能够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将会推动农村农业的繁荣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祖国繁荣富强的历史使命,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高校要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创造性行为,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摆在重要的位置,从而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一、创造力三阶段模型的内涵
斯蒂芬·罗宾斯和蒂莫西·贾奇在《组织行为学》(第16版)个体决策中提出员工创造力、创造性决策在组织中创新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组织行为的各个方面具有复杂性,尤其是创造力,提出了创造力三阶段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的核心是创造性行为,创造性行为有四个步骤,每个步骤都会引起下一个步骤。创造性行为的起因(创造性行为的预测因素)包括创造力潜能和创造力环境,虽然创造力潜能非常重要,但只有潜能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实现创造力潜能的环境,因此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作用关系。创造力模型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结果,结果必须是新颖的、有用的想法或解决方案。
图1 组织中的创造力三阶段模型
二、创造力三阶段模型的应用
1.阶段一:创造性行为的起因。(1)挖掘大学生创造力潜能。创造力是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素质,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其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大学生是富有创造力的群体,他们有活力、有生机、有不竭的创新精神。虽然创造力超常的天才很罕见,但杰出的人才大都具有某些类似的特质,这样的特质越多,创造力潜能就越高。一是智力与创造力相关。智力水平高的人,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知识丰富,更有能力解决复杂的问题,具有更高的创造力。学校开设的课程内容可以强化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努力使大学生的思维由普遍的从众性思维上升到超越一般知识经验水平的创造性思维。二是经验开放性与创造力相关。经验开放性是指个体对新奇事物的兴趣和热衷程度。开放性高的人富有创造性,凡事好奇,对艺术敏感,行动上较少墨守成规,思维的发散能力更强,具有主动性人格、自信、愿意冒险、对不确定性具有承受力以及坚持不懈等人格。三是专业知识是创造性工作的基础。个体在具备相应能力、知识、熟练度以及类似领域的知识时,能够更多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设想,创造力潜能会得到很大提高。高校可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专业人才,指导学生扩大知识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
(2)营造良好的创造力环境。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即使拥有深厚的创造力潜能,如果没有相应的环境,也很难促使创造力潜能向创造性行为转化。此外,大学生的创造动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没有动机,就不可能有创造的行为。高校在教育教学、社会实践中要想法设法激励大学生的内在动机。例如,高校应引导农经专业的学生对农村、农业和农民满怀热情和希望,有动力、有兴趣、有激情地从事“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年轻学子应该投入到广大农村中去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应鼓励大学生自由交流,对学生的创造性给出公平且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又如,通过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申报大学生科创基金、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鼓励大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给予适当空间让学生自主决定做什么以及如何完成,既要有足够的结构授权,也要有充分的心理授权。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作用。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创造的可能性。因此,高校要营造积极进取、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的校园文化;教师要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在农业新品种研发、农业技术推广、农村产业融合、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2.阶段二:创造性行为的中心。(1)激发问题形成。任何创造性行为都始于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问题形成指的是在创造性行为的初始阶段,发现了一个目前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如,针 对农村人居环境管制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管制?谁来管制?构建怎样的管制体系?资金和人力如何投入?能否有效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等等。因此,教师要摒弃“填鸭式”教学,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擅于信息收集。信息收集指的是可能的解决方案,逐渐在个体头脑中形成的过程。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很少会有直接的解决方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与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会讲授新的理论与方法,会一起讨论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要求、重点举措等。但是,由于我国现实的地域差异性 ,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是多样的。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更多的内容,并学会对学到的内容进行处理。既要好好把握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也要深刻领会在实验室、图书馆、社会实践基地等学到的实践知识,学会灵活运用和贯通使用。
(3)鼓励创意产生。创意是一种通过创新思维意识,从而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搜集相关信息,将知识转化为创意。因此,创意产生就是利用相关信息和知识制订可行的解决方案。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创意农业就是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这种创意不是将农业的发展囿于解决人们的食物需要,而是拓展了农业的生态、教育、文化、休闲等功能,进而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需要。大学生可以通过不同专业之间的协作产生创意,跨专业协作既可以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也可以有更多交流机会,让学生产生思想碰撞,从而产生更好的构想。
(4)做好创意评估。好的创意并非一定产生好的结果。因此,大学生要能够从生成的众多创意中进行挑选,选择最好的创意付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意识浓厚的综合型人才。大学生可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促进产业发展、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构建治理有效体系、打造乡风文明文化、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创意。创意评估可以采用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比如,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项目可以采用成本收益方法、投资收益方法、价值分析法、经济增加值法等进行定量评估,也可以结合专家评价法、模糊评价法、组合评价法等进行定性评估。教师对大学生创意要进行客观、公正、公平的评估,挑选出可行性强、具有一定效益的创意方案。
3.阶段三:创造性的结果(创新)。创造性结果是指对利益相关者而言新颖有用的想法或解决方案。如果没有实际效用,新颖本身并不能带来创造性的结果。只有付诸实践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创意才是有用的。因此,大学生提出的创意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高校可以成立科技孵化园区,给予优惠政策和条件吸引大学生进行创意实践,如农业试验田、苗圃基地、创业孵化园等都可以很好地检验大学生创意行为结果的有效性和有用性。
未来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质量的核心是创造力。创造力三阶段模型告诉我们,要想获得优秀的创造性结果,就必须挖掘大学生创造力潜能,营造良好的创造力环境,塑造创造力特质,激发创造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鄉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因此,高校要努力拓宽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树立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创新管理模式,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斯蒂芬·罗宾斯,蒂莫西·贾奇.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 陈利娜,权方英.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及教育模式的转变[J].教育观察,2014,(5):4-6.
[4] 邢大伟.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207-208.
[5] 周新虎,刚志荣.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分析[J].江苏高教,2014,(5):110-111.
责任编辑 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