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一鸣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当前茶文化交流与传播不断体系化,相对于传统的文化交际看,如何在当前茶文化外宣材料英语翻译中,如何有效保留文化素材的本质内涵,并且与大众应用习惯相匹配,就成为茶文化外宣英译的重要诉求。结合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内涵与价值特征看,将该理论与茶文化外宣英译相结合,更能诠释和表达其中传播材料的内涵,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理想效果。
随着当前文化交流与传递不断加速,如今生态翻译学作为全新翻译理论,已经得到广大翻译者的充分认可。生态翻译学理论指的是在原有翻译理论基础上,融入东方生态智慧所形成的全新翻译理论。在该理论中,通过将生态学理念与翻译学理论相结合,从而适应了当前时代发展的综合诉求。作为一种新的翻译理念,生态翻译学为当前开展翻译活动提供了多维度、全视角的研究范式。
结合当前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成熟应用,在翻译活动中,能够被使用的翻译策略更加丰富,特别是在文化素材翻译中,具有更突出的价值。特别是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语言交际维度三个视角对茶文化外宣材料翻译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从而对茶文化外宣英译提供了极强的理论体系支撑,这对于其他茶文化圈层中的大众理解和品读茶文化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和思维习惯等等,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此外,生态翻译学不仅为茶文化外宣材料英译提供了理论支撑,更丰富了该文化的价值内涵,使外宣材料翻译在符合传播地语言特征和文化氛围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保留了茶文化外宣材料中的原本文化特色。当前开展茶文化外宣资料英译时,要注重结合具体翻译情景和语言应用诉求,注重使用合理的翻译策略,通过将该策略综合运用于不同语境,从而实现外宣资料文本翻译的最佳效果。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以生态学为研究基础或者从生态学视角出发的翻译实践,作为一种“跨学科”翻译理论,其着眼于翻译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并且从翻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应用关系深度解析出发,关注翻译者的翻译能力与技巧应用。从根本定义看,生态翻译学理论倡导内容以“翻译者为核心”,在研究方法上,尝试从其他视角出发,选择研究观点。从翻译语法视角看,生态翻译学中,“生态”是翻译内容与过程的修饰性语言,其中从翻译活动本质出发,更关注语言实践应用。
茶文化外宣材料是在我国长期实践与语言应用背景下发展而来的,该素材中诠释了鲜明、特色的中国词汇。茶文化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素材和理念内涵,更是大众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习惯,尤其是其中有诸多涉及大众日常生活的词汇内容、语言表述和文化习惯等。但是,整个茶文化外宣材料翻译过程中,仍然有自身特殊性。在茶文化不断传播过程中,逐渐与世界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习惯的茶文化内容。因此,在我国茶文化外宣英译时,要注重消除文化的差异性,特别要注意结合文化习惯与文化内涵的不同特征。
我国茶文化外宣材料具有词汇灵活性与生动性特征,从而该材料的语言内涵看,则包含了信息量极大、内涵极为丰富的价值形态。因此,在我国茶文化外宣材料英译时,要注重从不同文化形态中,寻找到合适的词汇内容予以转化表达,通过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融入具体的语言应用环境,使外宣翻译内容更能精准传递和表达出我国茶文化的应有文化内涵和语言习惯。
从本质视角分析,茶文化外宣英译主要关系到传出地与传入地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形式。无论是语言形式、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等等,还是内涵意义和语言含义转化等等,都需要从文化实践视角出发,并不能简单将外宣英译作为语言、词汇之间的转化,而应该遵从文化和语言差异,综合融入外宣英译的本质特色,以及茶文化理念的应有传递。
外宣英译是针对对外宣传特殊材料的英语翻译活动。目前茶文化外宣英译,尚且处于探索阶段,关于外宣英译的理论应用和实践研究尚不成熟。尤其是对于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播交流而言,不仅要注重合理利用翻译技巧对材料内容进行转化,更要从文化差异出发,通过有效消除文化差异性,从而实现茶文化外宣英译的最佳效果。在茶文化外宣英译中,“外”指的是翻译对外传播的方向,而“宣”则诠释了英语翻译的传播方式。因此,在茶文化外宣英译中,主要研究与翻译对象,主要面对的是各种文化圈层的大众。
在生态翻译学视界下,只有选择适应于“译入语”生态环境的翻译方法、策略,才能让茶文化外宣材料更好被受众所接受和理解。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转变不同翻译维度,综合各种翻译策略优势,在理解茶文化内涵的前提下,通过探究不同茶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实现外宣翻译的最佳传递。纵观茶文化外宣外译的过程,可以看到,目前诸多外译者为了实现理想的翻译效果,除了尊重和理解原本材料的文化内涵与语义,同时也要注重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从而真正使茶文化外宣材料能够真正融入世界,进而被大众所接受、理解。
品鉴茶文化的价值理念与应用内涵时,应该从该文化的形成根源,乃至时代特征认识出发,通过激发茶文化的多样化优势,从而实现茶文化力量的充分发挥。茶文化体系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大众生活习惯的全面融合,也是文化诠释与习惯表达的综合性成果。茶文化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优秀品质,实现了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根本统一。茶文化的生动挖掘与展示,需要选择合适的文化切入点,尤其是要展示文化的层次性,通过发挥文化的多样性优势,从而实现了对该文化内容的全面、立体化展示。
在文化碰撞与交流的今天,合理发挥茶文化的应用优势,能够有效诠释文化的指引价值。特别是该文化中融入了品茶者的具体体验和相关理解,同时其中多种价值的综合融入与诠释,实现了茶文化价值影响力的最佳效果。对于茶文化外宣英译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翻译效果,既要注重对语言交流环境的充分考虑,也要秉承该文化的内涵挖掘,通过合理融合,从而实现茶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理想成效。
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开展茶文化外宣英译翻译活动时,主要有两大翻译策略,即异化与归化翻译。在整个异化翻译策略中,主要有直译、音译和“音译+意译”等多种翻译方法。其中,直译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最常见的翻译方法,在该翻译方法时,通过依据原文字面含义,实施逐字逐句翻译。
在整个翻译活动时,不进行多余修饰或者内涵延伸。直译,能够很好传递原文意思,并且对原翻译材料的文化内涵予以完整保留。对于茶文化外宣资料英语翻译来说,直译过程中,要注重考虑茶文化传播实际,特别要对该文化的差异性进行综合考虑,消除实际应用中的差异。比如在“红茶”进行英语翻译时,不能直接翻译为“red tea”,而应该是“black tea”,这与茶文化发展历史之间有着重要渊源。此外,音译也是最常见的翻译方法,这主要针对茶文化中的“专有词汇”翻译。在当前茶文化外宣英译时,要立足外宣实践和文化传播的实际需要,通过综合考虑大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思维,进而实现整个外宣英译结果的“生态平衡”。
对于茶文化外宣英译这一语言翻译活动而言,想要真正做好茶文化外宣翻译工作,更需要翻译者有良好的文化诠释与理解认同作支撑,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引下,整个外宣英译,既要尊重译者的主体性,也要考虑传入地大众的语言理解习惯,从而确保翻译材料实现“等值”传递。因此,在当前有效开展茶文化外宣资料翻译活动时,要充分做好语言转化与思维表达,通过消除不同传播地区的文化差异性,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体系内容传递与交流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