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燕军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现代排球比赛不仅仅是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的刚性对抗,同时也是心理素质优劣的柔性较量,特别是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激烈的角逐中双方运动员比拼的往往就是强大而稳定的心理素质,它是运动员发挥全部潜力和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在排球比赛中,心理能量的消耗是体能消耗的4-5倍。因此,重视排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的良好心理养成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反观当下大学生业余排球运动员的训练现状,普遍存在着基础差底子薄、训练时间少周期短、队员流动性频繁等问题,备战过程中教练员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调适能力的养成,这常常导致运动员个人或团队在比赛中因为心态不好产生事倍功半的情况。鉴于此,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调适能力成为教练员训练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入手,以茶道精神为例,探究大学生业余排球运动员心理调适的可行方法,为各高校教练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为竞技体育比赛中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业余排球运动员的专业课学习占据主要精力,课余时间少,训练的系统性、连贯性难以保证;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专业限制也使运动员选材的范围较窄,所选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上显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因这一群体人才选拔、训练状态的特殊性,他们的临场比赛状态与高水平运动员既有一致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临场过度兴奋、临场过分紧张和临场意志冷漠三个方面。
大部分排球运动员都是在中学时期稍有排球基础的学生,他们对于排球的了解处于懂与不懂之间,虽有排球基本功但从未参加过正式比赛,虽津津乐道于观赏高规格的排球比赛但对于竞赛规则又知之甚少。在短时间的集中训练中,排球运动员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各项身体素质的提升和排球基本技术的反复磨练以及个人、集体战术的集中演练上,体力消耗大,重复而枯燥,他们热衷于打比赛却很少有机会打。比赛来临,他们因终于可以大展身手而兴奋不已,愈接近比赛日期,比赛动机越强烈,精力越旺盛,情绪情感始终处于高度亢奋状态,导致大脑对神经系统和中枢调节活动的减弱,表现为食欲不振、坐卧不宁、失眠、尿频、脸色发白、呼吸变快、注意范围变窄、记忆力减退等现象,致使运动员临场无法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容易产生低级而致命的失误,比如发球、扣球不过网或出界,垫球不到位等,严重影响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和与队友的默契程度。
大学生运动员处于青年中期这个年龄段,此时的他们生理发育已基本完成,但心理尚未成熟,情绪不够稳定,容易产生各种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等。在比赛中主要体现在要么对自身要求过高,盲目自信和乐观、浮躁而不能安静,过于关注比赛成绩和自己的表现,过于在乎观众的眼光和教练的评价以及队友有意无意的举动,关注点不在比赛;要么面对强劲的对手而自感不足,不愿输球却又拼搏无力,因偶尔失误而产生畏缩心理,以致开始怀疑自身与团队的技战术水平,在处理球时犹豫不决,在配合时亦举棋不定,比分落后时怕输谨小慎微怕失误,比分领先时担心被超越亦蹑手蹑脚放不开,屡屡失分导致运动员越打越紧张,越打越焦虑,表现在心跳过速或过慢、面红耳赤、思想无法集中、动作不协调、取位不准确,不能活动自如或整个人呈僵死状态。
与过度兴奋和过分紧张相反,一部分高校排球运动员在面对比赛时会表现出意志冷漠的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极、意志消沉、丧失斗志、缺乏信心等不良心理倾向和四肢无力、动作缓慢、反应迟钝等身体反应,致使在比赛中缩手缩脚、不敢主动接球或积极进攻,在处理球时显得随意,打出好球不惊不喜,喜怒不言于表,而在比赛失利时却会过度自责、忐忑不安。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这些排球运动员的气质类型相关,粘液质或抑郁质运动员本身就内敛、沉默或行动迟缓,感受性高而表现性低;另一方面可能在于这部分运动员的佛系心态,对于比赛胜负持无所谓态度,好坏均可,可赢可不赢,参赛动机不强,竞争欲望不强烈,或因运动损伤和以往的失败经验产生习得性无助,对自己和队友没有信心,或因对手实力过强而产生畏缩心理,不愿或不屑奋力拼搏。
排球运动员具有正确的参赛动机、振奋饱满的比赛热情和昂扬的比赛斗志以及客观、冷静、灵活、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在激烈的对抗性比赛过程中充分发挥运动员自身以及团队的潜能,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从而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因此,在平常的训练中,对于运动员的心理辅导和调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内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日常训练或集训中,只重视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排球教练员应更新训练理念,将心理状态的调适放在与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训练同等重要的水平上来加以重视,如此,运动员在比赛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临危不乱。另外,排球技、战术的训练过程和身体素质的提升过程在本质上也并非简单机械的体力活动过程,任何技战术的练习都是运动员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密切结合的工作过程,思维活动越活跃,身体活动就越有效。因此,有意识地将心理调适与技战术训练结合起来,可以加深运动员对于技术、战术的认识和理解,在无形中也将起到改进和提高技战术水平的作用,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良性循环中将排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在进入大学之前基本上没有参加过系统的训练和比赛,也未进行过行之有效的心理训练,比赛经验的缺乏加之对于比赛的心理准备不足,容易使运动员在激烈的竞技比赛中产生两极的心理现象。例如在比赛中自己或队友扣球直接得分时,会表现出士气大增、精神昂扬的状态,特别是在连续的得分后会越打信心越足;若是自己或队友连续失误时则唉声叹气,抱怨连连,越打越谨慎,越怕失误越多,导致技术动作变形,队员之间配合失误变多。在遇到强队时,先入为主的畏惧情绪往往还未上场就已输了比赛,而面对弱队则容易松懈、轻敌,造成失误。另外,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好胜心强,自尊心重,加之较高的失败焦虑和社会期待都会对运动员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而心理活动水平过高或高低都不利于技战术的发挥。因此,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积极的心理调适将会使排球运动员学会在面对诸如过度紧张、兴奋、恐惧、消极等各种心境时的心理调控方法,提高运动员的心理弹性,从而保证良好的竞技状态。
大学生排球运动员能够坚持常年训练的不多,往往是在赛前进行短时间的集中训练,加之大学生平时没有锻炼的习惯,突然的高强度、大运动量的练习会让他们措手不及,不管是耐力、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的练习还是反复、多次的发球、打防、拦网练习,或是训练必备的步法移动练习、战术配合练习和持续比赛模拟都有可能让运动员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尤其是在安排紧凑的比赛日程中,连续的作战会使运动员面临巨大的运动负荷,产生一定程度的运动疲劳,从而造成他们运动感觉迟缓和心理负担加重,致使消极的比赛心理。在平常的训练中,教会运动员心理调适的方法并反复运用、熟练掌握可以及时、有效地降低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的兴奋水平,使运动员在紧张激烈的比赛间隙或比赛结束后快速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下一场比赛中。
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心理承受能力差,可塑性较强,意志薄弱是一部分运动员无法提升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关键要素。表现为在日常排球训练中,怕苦怕累怕脏,身体稍有不舒服就请假停训,遇到技战术学习的困难没有知难而进的拼劲而是选择退缩或放弃继续练习,与队友发生矛盾不想办法积极解决而是听之任之,任关系僵持或恶化。表现在排球比赛中,则是缺乏拼搏进取精神,没有昂扬的比赛斗志和必胜的信念,特别是在比赛不利的情况下,因输一场球而一蹶不振,或是消极应对比赛,任性、畏难、随心所欲、完全凭借自己的兴致对待比赛,比如处理球很随意,防守不积极,无意与队友配合,使本队丧失转败为胜的转机。有针对性地加强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调适能帮助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克服惰性,不怕苦累,不怕失败和挫折,即便在比赛失利时也能集中注意力,顽强拼搏,密切团结队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和整个团队的竞技实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生不息的历练中历久弥新,无时无刻不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智慧的光芒。每一个中国人的基因里都写满了传统文化的密码符号,对传统文化的天然认同和接受是我们汲取其中有益成分调适心理的最为便捷的途径[1]。排球运动员在赛场上需要心境平和,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才能将技战术发挥到最佳水平,而这些心理训练的方法很多都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修行方式中得到借鉴[2]。茶道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亦可以为我们提供精神财富和智力支持。在训练周期内,教练员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运动员通过烹茶、品茶、悟茶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不断在平和、安静、愉悦的体验过程中,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竞技比赛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烹茶的工序繁琐,除对茶叶、器具、水源的严格要求外,也包含着严谨的泡茶规范和饮茶程序。首先,要将闻香杯和品茗杯冲洗干净,接着敲击茶杯三下,再举高两下,示意茶杯已经冲洗干净,接着需要将茶叶冲洗一遍,即将沸水迅速倒入壶中又迅速倒出,然后再次倒入沸水冲泡茶叶,在倒水的过程中,壶嘴向下三下,即“凤凰三点头”,之后盖上壶盖,用沸水浇遍壶身,接着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再由公道杯倒入闻香杯中,茶倒七分满以示尊重[3]。在此过程中,要求每个运动员必须按照严格的程序轮流尝试烹茶,不省略任何环节和步骤,通过运动员亲自多次反复的练习和体验,以功夫茶的慢和稳来启发学生:在实现既定比赛目标的过程中,应拒绝浮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认识到只有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克服惰性,刻苦训练,努力拼搏,积极精进于每一项技术的强化、每一次战术的配合、每一种身体素质的练习,以胸有成竹的实力和自信面对即将到来的竞技比赛,才有可能在比赛中稳定发挥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茶的性情体现在“静”,品茶可以让运动员很快由“动”入“静”。在运动员亲自履行繁琐的烹茶工序之后,整个团队可以席地而坐,在安静融洽的氛围中分享劳动成果,进入静静品茗的虚静境界,以达到形神一体内外和谐的放松状态。在此状态下,教练员可以带领运动员一起静坐、冥想或进行潜意识训练,已达到平和健康的心境。
静坐作为一种养生修行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简单易行。在生理学层面,静坐可改善神经系统、调整呼吸和促进睡眠,在心理学层面,适宜时间的静坐也可以让运动员缓解紧张的神经,提高注意力的集中和稳定度。由此可见,在运动员高强度的训练或激烈的比赛之后,通过静坐可以有效放松肌肉,恢复体力并排除妄想杂念、缓解压力,因此可以作为排球运动员日常心理调适的一种方式。另外,静坐可以与冥想、数息相结合,教会运动员带着觉察活在当下,不评判,不执着于来来往往的念头,只是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通过较长时间的反复训练,运动员便可以在高度紧张的比赛间隙迅速调整身心状态,以乐观、积极、稳定、平和的心态继续投入比赛。
“和”是茶文化的核心与精髓所在,它正是儒家“中庸之道”的最好诠释,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和谐共生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则指团结包容、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排球运动是集体性项目,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竞技比赛,都需要团队的密切配合,只有在凝心聚力中全力以赴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整体水平,取得优异成绩。因此,如何以包容谅解的心胸面对队友的失误、如何以自身最好的状态促成整个团队的团结与和睦,都可以从“和”的要义中获得思路。除此之外,运动员在训练和生活中,还要处理好与教练、家人、同学甚至对手等诸多关系,与人交往,如何做到不卑不亢,与己相处,如何做到坦然平静,理智清醒,教练员都可以在品茶中引领运动员积极思考并付之于行动。
综上所述,茶文化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烹茶之“繁”、品茶之“静”,悟茶之“和”等环节都可以给训练和比赛中的排球运动员以启迪和智慧,运动员在以茶之名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的同时也能兼尔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应积极挖掘茶文化蕴含的优秀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在积极探索中为我所用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