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城市空间的美学探究及展望

2019-01-06 18:18杨雪娇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桂林市桂林美感

田 亮,周 芸,杨雪娇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 541006)

众所周知,桂林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称,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被称为“世界旅游明珠”。桂林市以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如今,“山水甲天下”和米粉成为桂林的代名词,这是片面的看重桂林的旅游价值属性,反而会让桂林成为一个浮躁没有底蕴的城市。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深厚的审美文化作为基础,那么它的形象只会变得浮浅。如果城市的发展理念和个体的生活方式过于功利主义,重实用轻审美会造成城市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也会使人的精神状态和审美需要得不到满足[1]。桂林的城市建设围绕“打造知名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需要加强有关城市美学建设,进而提高桂林市的美誉度,增强城市竞争力。

1 文献综述及背景分析

古今中外,对美的讨论最早可追溯到人类的起源。最初柏拉图开始了对美的讨论和探究,并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得出结论“美是难的”。几千年来,许多哲学家、美学家都对美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关于美学批判大讨论中,朱光潜认为美必须从客观事物里作为客观条件,加以人的主观意识形态作用才有美的生成。所以,美是物我同一的表现,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我国大量的翻译了有关西方美学理论的书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城市美学开始成为美学界讨论的论题。城市美学是现代城市从单纯的功能城市向复合审美型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美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必然反映。西方的城市美学是以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社会学紧密联系的,促进发展复合审美型城市,达到城市功能与城市审美相协调。城市作为人们日常活动的空间,从中人们主动或被动间接地接受城市所带来的美感,关乎着生活在其中的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卡尔松、瑟帕玛和贝朗特提出了自然高于人类的口号,人居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美学原则是城市设计的目标之一,对现代城市美学建设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2]。结合审美的距离说和移情说探析欧洲各个著名城市,总能体现出一个特定文化氛围与审美习惯的发展以及维系二者间功能性互动。每个优秀的城市都是符合审美标准的,将城市规划与城市美学相联系,便于更好的服务居民,创造更加完美的城市生活。正如浪漫的巴黎、风情的威尼斯、伟大的罗马、童话般的布拉格等,每个城市的个性都是特定的文化产物和文化生成的,每座城市宛如一位知性的女人,岁月只会消磨她的容颜却不会削弱她的魅力。城市美学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更关乎城市空间的美度感,在其建成的空间上重塑城市美感。有关城市空间的美感大致可分为城市空间的生态自然美、城市空间的人文美和城市空间的形象美。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说过“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其中这句话有三层含义:首先,美不是天生存在的,而是需要观赏者去发现,每次对美的观赏都是创造性的过程;其次,美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同一个事物由不同的人去欣赏所带来的审美意向都是不一样的,所产生的审美意蕴也是不同的;最后,美具有历史性,不同的历史年代、不同的阶级对待同一事物也存在着差异性。有人这样描述过桂林“美丽的姑娘穿着破烂的衣裳”,或许这个人只是单纯的片面的看待了桂林这座城市的外表,并没有深层次的领略到它的美。城市最早起源于经济,给人们提供一个集体生活的居所,但城市的美丽却体现在其自然风光,历史传承、民俗风情和城市建设等。随着经济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高,现代城市环境软实力和城市美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桂林市的空间美学主要包括桂林市城市空间的自然生态美、城市空间的形象美、城市空间的人文美,这三部分内容构成了桂林城市美学的三个维度,并且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一起构成了桂林市良好的城市空间美学。随着新时代的城市生态闻名建设,桂林以其得天独厚的生态人文环境在城市美学建设方面可以成为中国城市美学的范本。

2 桂林的城市美学分析

2.1 桂林城市空间的自然生态美

桂林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闻名遐迩,众所周知它是一座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桂林的自然美体现在它的地貌独特,风光秀美,如果单纯的把桂林山水看成纯自然风光的美,那么是片面的。自然美是客观存在的,当桂林市把本地自然资源开发成旅游资源,具有了社会价值,有了人们的欣赏,桂林的自然美才有了审美价值。唐代诗人韩愈曾这样描述桂林风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种美是人赋予的,如果脱离了人的欣赏,就无所谓美与不美了。烟雨漓江,百里画廊,云烟笼水,清澈透明,山水空濛,神采飞扬,一幅梦幻的漓江景色宛如一张张水墨画,美轮美奂,让人流连忘返。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评论桂林自然美时曾说:“奇山、异洞、清江、古迹、田园之和谐组合而成为桂林山水美的特征极致,自然景物与人的生活、人的感情交融在一起”。言外之意,自然风水、田园风光、园林古迹三者融为一体构成自然美的极致特征,如诗如画,给人置身世外桃源般的感觉。桂林的自然美是独特的,是其他旅游城市不能比拟的。伴随着桂林大规模城市更新,桂林市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随之带来一些城市“病”,例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桂林市规划也逐步从“城市更新”向“城市双修”转变。

“城市双修”是基于生态理念,对城市中遭到破坏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改善,从而建设更有活力和美感的城市形象。在最新的桂林“城市双修”规划实践中,保护桂林“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山水城市传统布局,修补两江四湖的旅游职能,打造桂林静江府城,修补城市交通功能,完善城市道路网络,打造绿色旅游路线,完善旅游慢行绿道系统。

在生态保护方面,桂林城市建设与外围山体、湿地等生态背景相呼应,保护并修复了漓江、桃花江、南溪河、良丰河、小太平河、四塘河等六条水系,建设尧山至七星山、芦笛岩至飞凤山、龙泉景区至黑山、凤凰林场至山水公园、清水塘至平顶山、会仙湿地至良丰河等六条景观绿楔,有利于水土保持,水体净化,促进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在城市修补方面,恢复静江府城原始风貌,重点保护古城文物古迹,修复历史文化轴线,推进“一片四轴一线”古城风貌区建设,考虑以人的感受和体验进行道路建设,整合道路两侧用地、城市家具、景观环境等,营造宜人的通行环境和公共空间。在旅游路线方面,建设旅游慢行绿道系统,融合生态、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3]。

桂林市宜人的城市尺度、良好的气候条件,特征性的山水格局与组团结构,为桂林市成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提供了充分条件。天然优美的自然环境,科学系统的城市规划,体现了桂林城市空间的生态自然美学,给人一种天人合一般的大美体验。

2.2 桂林城市空间的形象美

桂林城市空间的形象美最直观的体现在建筑在城市设计中关注的对象,有机协调组合塑造了桂林城市空间的美度感。根据罗彬彬在《城市形象美建设策略研究》中阐述的城市形象美的塑造方法,下面从自然因素、历史因素、精神因素三个方面探析桂林城市空间的形象美[4]。

桂林市区的建筑基本矮小,楼层数不高,除去喀斯特地貌,地表底下多溶洞是建筑地基不牢固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桂林是一座旅游城市,建筑楼层不高是使其不挡住山体、水体风光,以免分割景区之间的联系,破坏大园林的格局,营造“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美好家园迹象。受文化因素影响,桂林建筑大都是徽派建筑的岭南化,体现为砧木结构式的马头墙建筑,造型俭朴,屋顶错落有致的铺满小青瓦,在建筑的外立面、立柱和窗户等位置雕刻精致,体现了桂林建筑的地域性。桂林市的建筑风格以桂北民居为主,建筑材料多采用原生建筑材料,多采用石材、木材和竹材做建筑结构和空间分割围挡,这些材料都是大自然的颜色使建筑更加淳朴,浓缩着世代家族生活的记忆。桂林建筑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它的建筑构建上,主要由几何图形和动植物等提取出来的艺术元素融入到建筑物中。最为代表性的建筑为壮族民居建筑。在其屋脊中间摆放着铜钱、葫芦、如意等,而正脊两侧向上挑起并刻画着有花草的盘子,使建筑看起来尤其轻盈灵巧。从建筑的造型、结构、色彩的装饰上可以看出桂林原始居民的信仰以及精神寄托,使得桂北民居深刻艺术文化气息。桂林建筑材料的原生性使得城市空间更加具有视觉冲击性,建筑构造简洁使得意境相生,质感统一的建筑对城市空间的气氛起到烘托作用。

除了建筑外,景观小品、雕塑、城市家具、广告牌等也能体现桂林城市空间的形象美。城市主干道上桂花造型的路灯、正阳东西巷步行街上的雕塑、各个旅游区里的景观小品,不仅具有使用功能外,还充满着八桂文化,成为展现城市美丽形象的发力点。“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桂林城市空间的形象美有利于减少桂林城市建设的盲目性,有利于提升桂林的城市品味和国际知名度。

2.3 桂林城市空间的人文美

桂林市秀峰区的正阳东西巷步行街经过3年多的时间完成修缮,修缮后的东西巷以其人性化的设计体现了桂林城市空间中的人文美。2016年完成修缮并开放的区域供游客观赏,建成集旅游、购物、休闲、饮食于一身的多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后的东西巷保留原先明、清代古建筑群,在功能上也保留原先众多商铺买卖的功能,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状元文化和壮乡文化,成为桂林市不可或缺的历史人文风情。在整体规划上充分关怀人性的角度进行人车分流,提高了交通效率以及安全性。东西巷作为桂林是重要区域,是一种由漫长的生活历史积淀发展而成的,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协调商业活动与街道生活的建筑形式。结合广场、开放性节点组成了一个点线面有条理的交通流线体系,满足步行舒适安全还增加了道路两侧商业活性。东西巷所涉及的信息标识,绿化铺装,景观小品,空间界面都满足人性化素质,确保了空间环境的安全舒适,便携,满足无障碍设施设计要求,注重人对城市的情感反映。

桂林城市空间的人文美注重人本主义,在城市建设中创造具有人性化的城市环境,重视人在城市空间中的感知,交通可达性高,公共空间安全性高,适应桂林市居民的审美需求,让每个人在这所城市都能找到自己的归所感,体现了桂林的城市精神价值,是审美与人的情感共存的复合空间。

3 桂林城市空间的美感研究的展望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基本上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到达了小康社会,正朝着全面小康社会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越来越广泛,这些都给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塑造城市空间美学也是人民需要的体现,倡导美,引导美日益提上城市建设日程安排。

在桂林市的城市建设中应加强视觉对城市空间美感的创造及应用。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研究,感觉先与审美活动,而在五官感觉中,美感主要通过视觉而感知,所以在城市空间的审美活动中,视觉是城市审美活动的主要活动。在目前应用中,视知觉理论主要应用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中,很少应用在城市设计中。在桂林城市空间的美学设计上应重视视觉理论对城市设计的指导,有利避免城市空间的审美依赖感知的主观不确实性,有利于城市设计中美感的节奏、韵律、比例、变化等视觉原素有机结合,有利于整体的把握城市空间意向,释放城市空间的意蕴。

在桂林市城市建设中应注重城市空间的美度感与功能空间的联系。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仅包括形式美和审美趣味外,还包括了社会活动空间、生活环境质量、安全和便捷等,城市是功能美与形式美的辩证统一。实践证明,城市设计不仅追求城市的形象美,更要深层次的追求空间质量的提升,往往在美学上不成功的城市都是在城市功能空间上出现的错误。

在城市建设上,塑造城市空间美感和建设城市功能空间相辅相成,在追求城市空间美度感的同时也是实现城市功能空间有效性的过程。

在桂林市的城市建设上还应加强城市空间生态美和地域特色的建设。千城一面是当代城市建设的通病,塑造城市空间的地域特色,有利于塑造别致一格的城市美感。在党的十九大以来,广西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桂林市的城市建设重点依然是建设城市空间的生态美,强化绿地空间的功能使用,平衡城市美感与自然生态地域特色,建设美丽桂林。

4 总结

桂林城市空间美感的塑造不能纸上空谈,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积累。桂林有着独天得厚的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打造城市美学,打造城市独特的品味美丽有着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桂林城市空间美感的三维建构研究,能够提高桂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变之前对桂林肤浅的认识。随着经济发展,桂林市现代化建设方面突飞猛进,但是在城市空间美学上研究稍有滞后,需要强化。相比其他城市,桂林城市空间美学有优点也存在不足,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扬长避短,努力建设。桂林城市建设必须注重自然环境美学、生活美学、建筑艺术美学之间的有机协调,打造独一无二的桂林城市美学,仍需要各方面的长期实践。

猜你喜欢
桂林市桂林美感
六点一百分
杧果布丁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中学
百年辉煌擘画未来——2021桂林市主题美术作品展作品选登
桂林行
几何映射
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