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超
(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河北邯郸 056038)
我国的茶文明、茶文化源远流长,始于种植但却未仅限于种植。我国早在唐朝时期就提出了茶道概念,然后随着陆羽《茶经》的问世,则标志着我国茶道精神的正式形成[1]。聪慧无比的先人们在历代品茶饮茶的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茶文化的元素与各家思想流派有机的结合起来,汲取了各家流派思想的精华,比如汲取了儒家以和为贵的思想。由于儒家思想对茶道思想的影响较深,茶道思想吸取了儒家的以和为贵的理念,将“和”融入到茶道思想里[2]。这些不是简单的两种文化的杂糅,而是两种文化的碰撞直至最后的天人合一、天地人和。茶道的最高境界是品茶人与环境无缝纯然的结合在一起,在品茶的同时愉悦心身、忘记疲惫、放松心情、心无杂念,达到品茶的一个最高境界。
图书馆是一个文化与信息的集成地,汇集了各种形式的学术思潮和文化潮流以及专业信息,对文化具有传承和传播的自然使命。图书馆不仅仅是被动的服务于读者的读书看报活动,对公共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也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图书馆工作内容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也同样需要在传播与普及中发扬光大,所以在图书馆内建设休闲茶吧是顺应历史顺应自然的顺势之举。
历代文人骚客都不乏对茶的赞誉和青睐,以茶为素材的古诗词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比如“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等等。品茶重在一个“品”字,在清幽的小室烧一壶热水,壶盖伴随着咕嘟咕嘟的沸腾声雀跃着,品茶人从容的冲洗着茶具和茶叶,一股股的茶的清香悠然漂出,小酌一口,沁人心脾,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或紧张或压抑或苦闷的思绪渐漂渐远了,人的精神在这一刻得到了极致的放松和释放。久而久之,对品茶人的身心历练和浮躁沉淀都有莫大的益处。在这个物欲横流和充满诱惑的世界,可以使人踏下心来专注于自身的事,不为凡事所忧,不随波逐流,专心的只做自己。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如果不及时的进行疏导和排遣,势必会滋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小觑。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迈入社会的过渡期,抛开高中时期紧张的学习之后,大学可以说是个小的社会。大学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生活压力。如果压力太大得不到有效的疏导迸发出来就会对高校的稳定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和辅导员虽然负有心理辅导的责任,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不一定能个个兼顾,这就需要大学生自己寻找解压缓压的途径。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有时间可以到茶吧喝喝茶、听听音乐、看看书籍,对于压力的释放有很大的帮助,使品茶人放松心情,调整好心态,以积极的热情满血复活的重新投入到各项学习和工作之中。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物质文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生产力水平也经历了很大的飞跃。同样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应该松懈,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物质文明发达了,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同样精神文明建设腾飞了,也能加速物质文明的推进。经济的巨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更需要汲取文化的营养,重视高尚良好道德的养成,脱离道德沦丧和邪恶丑陋,在这一进程中,茶文化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和辅助作用,把茶文化中安于修身养性的理念传达到人性的养成中,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助力文化建设。
品茶的过程是个安静惬意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交流情感的过程。郑板桥曾在一句诗中写道“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为了晚上佳客的到来特意的准备了一壶新茗,这其中凸显了诗人对来客的尊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无限喜悦的心情。品茶者在一起品茶、畅谈人生、纵横捭阖、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好不惬意。如今的商贸发展也是生意盎然,生意伙伴洽谈业务,茶吧也是不错的选择,既可以凸显生意的诚意也可以洽谈生意的业务,一举两得。对于读者而言,紧张的学习之余,亦可以到茶吧谈天说地,好不惬意。既陶冶了情操、舒缓了压力,也联络了感情,增进了交流。
高校图书馆是一所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同时也是学校的信息文化中心,是各种文化思潮和学术思想碰撞融合的场所。目前诸多的高校陆续在郊区建设新址,新建的图书馆更是“高、大、上”的集大成者,新建图书馆地理面积大,内装修精致大方,开辟一间休闲茶吧极具有空间上的可行性。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包括纸质的和数字多媒体的,尤其有农业相关专业背景的高校图书馆对有关茶的书籍藏量丰富,可以充实到休闲茶吧之中,为茶吧提供丰富的图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资源。
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馆员大多受过良好的高级教育,有的甚至是硕士博士学位,自身的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加之多年的图书馆职业生涯的熏陶渐染,文化气质出众,休闲茶吧工作人员的首选。休闲茶吧工作人员不是简单端茶倒水的粗活,举手投足、言谈举止一定要温文尔雅,与茶文化的博大厚重包容等融为一体才显得没有剥离感。才能使品茶人感受到清新与放松,反之感受到的都是世俗的浊气,那与茶文化就是背道而驰了,也有违我们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休闲茶吧的美好初衷。所以说图书馆员对休闲茶吧的加入,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好上加好,是图书馆文化与茶文化的深度融合,二者互为依靠互相促进和提升。
在我国图书馆开设茶艺室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新思路[3]。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也需要营销,需要病毒式的扩散性的口口相传、需要积极的阅读推广,更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品牌具有识别、信息浓缩、安全和附加价值等方面的功能[4]。形成图书馆的品牌后产生相应的品牌文化和品牌影响力,从而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图书馆的影响力提高了,图书馆的各项活动和开展的业务也才更具有开展的空间,依托于高校图书馆的科学化管理休闲茶吧的工作也才会在更加规范和有序的环境下良好的开展,二者是共赢的关系。
休闲茶吧的选址应在幽静雅致的地方,建在图书馆的一楼或者顶楼会比较合适,一方面相对安静,另一方面如果休闲茶吧举办各种茶艺活动时也不会对图书馆阅览的读者产生干扰。室内装修风格应偏向于中式,与中华优秀的传统茶文化相呼应,给人一种清新自然舒适的感觉,吊顶最好也考虑木板装饰,看似杂乱无序实则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茶桌的配备和设计和摆放也必须凸显茶韵的幽香,在这样的环境中品茶阅读才是人生的一场惬意。
略带古朴的中式书架上随意且不随便的摆放一些有关茶叶和茶文化的书籍,大屏幕可以播放一些洗茶、冲茶、泡茶、品茶的相关视频。墙壁上可以悬挂些符合茶环境的字画,内容可以和茶相关,也可以和茶文化相关,也可以和修身养性的心灵鸡汤有关,只要与茶的幽香不相违和就好。窗台和书架及合适的角落可以摆放不同风格的绿植,既可以净化室内的空气环境,也可以起到美化和装点的作用。总之,休闲茶吧的内装饰非常关键和重要,环境对品茶的心情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所以重视休闲茶吧的软装配饰是非常必要的。
人在休闲茶吧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心中有良知,行为有担当”是对茶艺师职业素养最基本的要求。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下,文化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也是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去抓的。茶艺师在新形势下要担负起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不单单是对茶的品读和研习,还有育人的文化使命背负在身。所以休闲茶吧要配备德才兼备的茶艺师。休闲茶吧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欢迎多才多艺品德优秀的大学生到茶吧进行实习和工作,提升茶吧的文化氛围。对于农学学科背景的大学生也欢迎到休闲茶吧进行光临和指导,把休闲茶吧作为实践基地,将所学知识实地的应用于实践,再把实践中得到的真知反馈与书本和课堂,做到良好的互动,教学实践两相长。
对于茶吧的管理,不仅要管重点还在于理。只有管理的风生水起才会焕发勃勃生机并产生持续不竭的动力。因此,要采取一系列的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来凝聚茶吧的文化力和扩大茶吧的影响力,使茶吧成为图书馆的形象工程,营造一种茶吧品牌。
食色,性也。对于食材的精良搭配是必不可少的。各色的养生茶、养颜茶随时令不同而美轮美奂,绿色健康的果汁、冷饮和甜品也会让到访者眼花缭乱。与美食美饮相伴的还有悠扬的乐曲、浪漫的琴声,是每个人都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演奏可以和学校的音乐协会合作,给他们开辟一个角落作为活动基地,这样既方便了社团又给茶吧带来了美的视听感受。
在图书馆内设置的茶吧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辟茶吧专栏栏目,方便大家了解茶吧的活动详情。此外还在茶吧的醒目位置张贴茶吧微信群二维码,大家可以通过扫码的方式进群,也可以通过同学、同事、朋友之间的介绍进群。为了遵守学校的网络安全规定,特派一名辅导老师作为群秩序管理员,大家可以在群里分享品茶的心得(无须太长,几句话或者一段文字都可以),以满足读者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需要;可以发布求助信息,向群友寻求帮助;也可以发布读书心得、图书漂流信息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线上线下的茶吧氛围,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
茶吧内增设透明的亚克力立卡。卡片载有近二十种电子书的内容简介和二维码,大家只要通过手机的扫一扫功能扫码即可将图书带回家阅读。将数字阅读服务内容融入茶吧休闲活动。这种阅读方式有着不用填写记录、不用归还图书、不用烦恼借不着心仪的图书以及图书可以及时更新等诸多优势,这些优势可以弥补纸质书的不足,更好地满足手机族的阅读需求。此外,电子书的品种可按照茶吧活动不同时段不同活跃群体的需求进行灵活配置,更可以突破实体体量的局限性,通过活页方式展示二维码,从而纳入数百册甚至上千册电子书。通过这种活动把书香和茶香融为一体,使茶吧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方阵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休闲有关的产业、经济正受到更多的人们的重视[5]。图书馆的休闲服务功能也收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所以将休闲茶吧的建设与图书馆的建设结合起来考虑进行,不但可以丰富休闲茶吧的内容,也可以给品茶人不一样的人文感受。通过建设更为舒适和惬意的图书馆休闲茶吧的环境,完善其服务功能和改善其服务方式,让品茶人可以领会到阅读的乐趣,让读者感受到茶的芬芳,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谱芳华、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