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元秀
(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农牧局动物卫生监督所,731600)
本病由圆形亚目的线虫寄生于马属家畜的盲肠和大结肠所引起的。主要有圆形科圆形属的马圆形线虫、无齿圆形线虫和普通圆形线虫。其次还有圆形科杯口属、食道齿属、三齿属的线虫,以及盅口科(毛线科)盅口属(毛线属)、杯环属、双冠属、杯冠属、辐首属、盆口属的线虫,由于这些线虫细小,通常称为毛线虫。
以上各种,在马体内常混合寄生,数量很大,感染率也很高,呈世界性分布,我省各地马、驴、骡普遍感染。本病常为幼驹发育不良的原因,在成年马则引起慢性肠卡他,以致使役能力降低。特别是马普通圆形线虫幼虫阶段,寄生于肠系膜动脉的根部,并形成动脉瘤,引起血栓性疝痛,可导致死亡。
雌虫在马大肠中产卵随粪排出,在温、湿度适宜时,虫卵发育成幼虫,再经两次脱皮变为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具有感染能力,在清晨和傍晚,当牧草叶面上有一层薄薄的液膜时,第三期幼虫即爬上叶面,马采食时吞食而遭感染。舍饲的马主要是吃了被感染性幼虫污染的饲草和饮水而感染。感染性幼虫具有鞘膜,对恶劣环境抵抗力较强,其寿命因环境条件而异,约为3个月至一年以上。
各种圆形线虫成虫的寄生和致病作用相同:由于强大的口囊吸着于肠粘膜上吸血,引起卡他性炎症、创伤和溃疡;成虫分泌的溶血性毒素、抗凝血素等,可引起家畜贫血。幼虫在肠壁上形成结节,影响肠管的正常机能;严重感染圆形线虫的马匹,抵抗力降低,营养衰竭,如伴发其它传染病,则易使病情恶化。患畜多在夏末、秋季发病,并在冬季饲养条件变差时加重。虫体大量寄生时,可呈急性发作,表现为大肠炎和消瘦,开始时食欲不振,异嗜,容易疲乏,数周后腹痛、腹泻,带恶臭,继则消瘦、贫血、浮肿,最后陷于恶病质而死亡。少量虫体寄生时呈慢性经过。
幼虫移行阶段尤以马普通圆形线虫致病力最强,其幼虫寄生在肠系膜前动脉及其分枝内,能引起內膜炎,动脉瘤和血栓形成。血栓碎片进入腹主动脉,堵塞小的动脉分枝,可引起局部肠壁血管的血液循环障碍,甚至血管破裂。常见症状为血栓性疝痛,往往突然发作,数小时后症状自然消失,但经常复发。重型者腹痛剧烈,粪便为半液状并含有血液,严重时往往死亡。
马圆形线虫幼虫的移行阶段可导致肝和胰脏的损伤,临床表现为疝痛、食欲减退和精神抑郁。无齿圆形线虫的幼虫移行则引起腹膜炎,急性毒血症,黄疸和体温升高等。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材料,可作出初步诊断:粪便中虫卵检查可以证实有此类线虫寄生。每克粪便中虫卵数在1000个以上时,即应进行驱虫。
由于这一类线虫的卵相似,不可能根据虫卵的形态鉴定其种别。必要时,培养粪使内的虫卵孵出的幼虫,根据第三期幼由的形态特征,以确定其种类。死后剖检,根据病变和检出的虫种,即可确诊。
4.1 噻苯唑口服每公斤体重50mg,为驱除成虫的首选药,对大型及小型圆形线虫均有效。成年及幼龄马匹应每隔1~2月驱虫一次。2~6月龄的马驹应每月用噻苯唑加哌哔嗉驱虫一次,效果最好。属于同类药物的还有甲苯唑,每公斤体重10mg;苯硫咪唑,每公斤体重5mg;亚枫咪唑,每公斤体重5mg;康苯唑,每公斤体重20mg。这些都可选择口服。
4.2 丙硫苯咪唑,口服每公斤体重2.5mg,有良好效果。
4.3 酒石酸咪唑啶或酒石酸甲噻咪唑,每公斤体重10mg。
4.4 硫化二苯胺每匹马服30~35g,混入饲料中服,对毛线虫效果较好。
4.5 磷酸哌嗪,每公斤体重给以含哌嗪基200mg的药品口服,它对毛线虫效果较好。
4.6 敌百虫每公斤体重40~80mg,或哈乐松,每公斤体重50~70mg,灌服。
对幼虫引起的疾病,特别是马的血栓塞性疝痛除采用一般的疝痛治疗方法外,还可用樟脑或苯甲酸钠咖啡因以升高血压,促使侧支循环的形成。还可注射肝素(350kg的马用500mg)等抗凝血剂,以减少血栓的形成。
5.1 马厩应讲究清洁卫生,每日清扫马粪,堆放于固定地点使发酵以杀灭虫卵,饲草饲料应堆放在清洁处。
5.2 有条件的地方应组织轮牧。由于幼驹易感性强,受害较重,因此幼驹与成年马应分群放牧,并安排在未被污染的草地上放牧,以防止幼驹感染。
5.3 马匹每年应至少进行两次定期驱虫。
5.4 硫化二苯胺,每匹马每日服2g,每一个月连用21天,伴在饲料中服,可降低雌虫的产卵量和制止虫卵的受精,从而减轻对外界环境中虫卵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