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娥
中共定西市安定区委党校,甘肃 定西 743000
事物的可融性,就是事物的形成与发展要素之间或不同且相关的事物之间,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而不断融变成新、共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一切现存的事物,都是运动的,都是在现实的可融性运动中形成、存在和发展的。马克思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1]
在各国历史的或现行的方针政策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词汇譬如:“和平共处”、“协商”、“对话”、“整合”、“ 联合”、“联盟”、“共同体”、“合作”、“团结”、“融合”、“一体化”、“统一”、“互利互惠”、“共建共享”、 “可持续发展”等,尽管解释和使用这些词的出发点、立场、目的、情境和结论会依据各国国情和时代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承认了事物可融性化发展规律的存在。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党性教育要贯穿于党校教学的全过程。”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校工作意见》明确指出:在各个主体班次中,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要占总课程的70%。每个主体班次总课时中党性教育课需占20%以上。
对基层党校来说,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尤其是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前提下,如何增强基层党校在党性教育方面的实效性,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家庭风尚,是长期积淀而成的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文化氛围、精神风貌的总和。红色家风是共产党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一种提炼和升华,它区别于一般家风的特点在于除了具有传承性、社会性、民族性、大众性以外,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红色家风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不论是爱党爱国、忠贞不渝,还是严以律己、廉洁奉公;不论是大公无私、甘于奉献,还是从严治家、勤俭节约,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无比坚定却始终是不变的主题,它所体现的就是共产党人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全心全意。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共产党人以新时代赋予的新精神风貌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坚定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红色家风虽是优秀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在家庭层面的传承,但其蕴含的红色基因不仅仅局限在家庭范围,它们势必会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大放异彩。所以,我们需要借助党性教育的平台与之进行有效互动,充分开发利用红色家风资源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评判和约束他们行为方面的德育功能,进而对社会产生正面辐射效应。
党性教育作为党校的必修课,既是历史的传承,也是责任的担当。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就党性教育的培训内容明确指出:“加强党史国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世情国情党情教育,结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动开展党性教育,引导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永葆政治本色。”
红色家风可以作为一种资源的可融体,以它蕴含的道德、信仰、精神、知识、经验,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与党性教育课进行融和、融通,使自身得到继承与发展的同时,也使党性教育课的实效性大大增强,从而进一步指导人们认识、改造、并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和”的前提是双方或多方要有一种共性,我们经常提到的“和睦”“讲和”“和谐”,从感性角度来理解,它们表达的更多是一种情感的共鸣。这也是当前我们的党性教育课所急需补充或融入的资源。
党性修养的过程,就是党员对党的性质和宗旨深刻理解和内化的过程,是党员按照党章规定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党性教育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学员的互动体验来激荡情感、引起共鸣,从而改造内心世界。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课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大多由上级主管部门与党校协调完成。虽然可以根据实际培训需要作出一些调整,但总体来说自主性不强,使得部分班次的教学特点不突出。另一方面,基层党校的党性教育课培训期较短,课程安排较紧,加之党性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从而使体验式、现场式党性教育的开展难度较大。
此外,基层党校党性教育课的内容大多停留在政策解读、党纪国法方面,案例、数据比较陈旧,更新节奏较慢,对党员干部思想行为在党性问题上的反映和表现把握不足,对不同班次的教学内容没有做到“因人而异”,缺乏真正震撼学员心灵、能引起学员情感共鸣的内容,并且授课方式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虽有穿插警示教育片或现场教学互动环节,但时效短,学员参与度不高,理论联系实际较牵强,使得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党性教育形式上的创新,会增强党校教育的吸引力和提高学员的参与度,这是县级党校开展党性教育的共同体会。”[2]红色家风与党性教育课可融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它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来源于发生在优秀共产党人身上的一个个真实感人的事迹,这些事迹可以作为我们上好党性教育课的丰富案例素材,辅以图片、影像资料和红色基地的现场参观学习,通过授课老师有感情的代入讲述,引起培训学员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化和党性教育。
将红色家风融入党性教育课,使优秀共产党人的优良家风得以弘扬,使党员干部在学习和感悟中突破空间限制,以“小家”延伸到“大家”,[3]既有利于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巩固和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又可以使教学内容单一的党性教育课充满“人情味”,使之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通”,一以贯之,本意为“到达”,红色家风与党性教育课的融通性表现在二者皆具有德育教化功能。
在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要求。
明大德。将红色家风融入党性教育课,可以使学员通过鲜活的人物事迹,更加明晰和深化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进而加强其党史党建知识教育。红色家风是共产党人的个人之德,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从国家与社会层面看,它的主脉却与党性教育课的初衷是相契合的,都是为了使党员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政治意识和看齐意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之“钙”的严重流失,使之价值选择和行为有失偏颇,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迫切需要通过思想教育来端正党性,需要榜样的力量来感召和引导。
守公德。红色家风或通过言传身教,或以家训、家规、家谱“传家宝”等实物来传承。它所涵养的内容却涉及到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多个层面,诸如爱国、奉献、勤俭、律己等等,但这些又恰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弘扬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应当重视对家风家教的培育。将红色家风融入党性教育课,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党员干部可以从中汲取榜样的力量,促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社会主义发展勠力同心,献策献力。
严私德。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良好的家风无形中对成员树立了可遵循的日常行为准则。近年来,中央查出的家族腐败案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人腐带动全家腐”的不良家风已经成为领导干部牵引自身和亲属走向牢狱的绳索。“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党员干部要当好人民群众的标杆,自身首先要正。红色家风中传承的共产党人孝老、勤俭、自律、廉洁、进取等思想,对党员干部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
之所以倡导红色家风与党性教育课相融,因为它“根正苗红”,经过了一代代、一辈辈优秀共产党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经历了岁月和实践的考验和淬炼,为我们提拱了可遵循的行为准则。“德无论是否具有强制性质,它都是人们行为的一个标准和准则。”[4]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使优秀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示范性、榜样性、感召性更加稳固而鲜明。党员干部也可以在思想转变的过程中,结合自身进行对照反思,从而促使他们发自内心的来改善和提升自己的道德行为和品质,形成社会发展所期望的个人修养标准。
1.教学内容方面。授课教师应做好红色家风素材收集整理工作,选取能够结合自身所讲主题、具有代表性的更贴近生活、贴近情感、引起共鸣的红色家风事迹、优秀共产党人的个人事迹、革命奋斗史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历程等内容,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同步进行,相互促进,使教育效果最优化。[5]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的代入,把系统讲解、重点点评、案例分析和互动交流相结合,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使学员通过切身体验感悟,使党性修养得到提高。
此外,可以邀请当地优秀共产党人的后人开展讲座,讲述家族或长辈的革命事迹,或安排合理时间进行微课,让学员讲述自己或身边人的红色家风感人事迹,在共享交流中使学员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学员的情感体验。
2.教学形式方面。基层党校应该进一步拓展与当地大专院校、社科机构的联系交流,借助其在党史党建方面的资源优势,聘请相关研究学者担任党性教育课兼职教师,按照培训需求适时为学员授课。
在基层党校的党性教育课中,应该充分挖掘当地红色家风资源,与现代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相结合,积极探索“党校+红色基地+红色资源”、“现场+课堂”等体验式、互动式教学形式,推动实践与理论的有机融合,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增强视听效果,让学员真正的参与课堂、拓展思维,使党性教育入脑入心。
3.在课程设置方面。基层党校在党性教育课程设计上应该凸显地方特性,提升质量。深入挖掘涉及地方的红色家风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以定西市基层党校为例)如定西通渭榜罗会议纪念馆、岷县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及周边市区,如白银市会宁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靖远县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陇南市两当兵变纪念馆、宕昌县哈达铺会议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把丰富的文物史料转化为干部教育的有益教材,把革命旧址遗迹转化为干部教育的新课堂,通过现场教学观摩教学,让他们从总结历史经验中寻找智慧,从认识当代社会发展成就中增强自信、坚定自觉,通过直观的感受、领悟,形成思想和情感上的认同感,促使红色家风的党性教育目的得以实现。
党校承担着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的重要任务,从理论上来说,加强学员的党性教育是党校工作的必修课,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红色家风是我党永不褪色的“传家宝”,治国理政必先修身齐家。它对党性修养的借鉴意义是很现实、很直接的,将红色家风融入党性教育课有助于党员干部树立公仆意识,摒弃特权思想,低调做人,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清醒、政治定力和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