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旺胜
甘肃省会宁县畜牧兽医局,甘肃 会宁 730799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会宁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到2020年实现整体脱贫任务异常艰巨。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县整体脱贫,必须统筹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切实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根本之策。
近年来,会宁县坚持把“一户一策”作为脱贫攻坚总抓手,按照“脱贫抓产业、产业抓覆盖、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1+N”产业模式,坚持“21211”产业方向不动摇,带领贫困群众“拔穷根”“摘穷帽”,扶贫路上逐渐探索出精准有效的“会宁模式”。
坚持因地制宜、全面推进、集中连片、技术集成、突出主体的原则,大力推广旱作农业综合实用技术,集中打造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两个“百万工程”,着力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2018年,全县推广全膜玉米100.33万亩、黑膜马铃薯100.45万亩,其中贫困村各52万亩,贫困户各34万亩,贫困人口人均分别达到2亩以上,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
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思路,大力发展肉牛肉羊产业,持续壮大以国道247线为主的高效草畜产业带、以中北部为主的肉羊产业集中区、以东南部为主的肉牛产业集中区,重点在良种引进、防疫免疫、科学饲养等方面下功夫,提升肉牛肉羊产业覆盖达标率。肉牛上,确定新添堡乡、丁家沟镇、中川镇、杨崖集镇、党家岘乡、太平店镇、老君坡镇、八里湾乡、侯家川镇、平头川镇、翟家所镇等11个乡镇为肉牛养殖重点乡镇,覆盖98个村,其中贫困村54个。2018年,全县新引进基础母牛2.52万头,基础母牛存栏达到10.68万头;贫困户新引进基础母牛8 578头,基础母牛存栏达到2.75万头。肉羊上,确定大沟镇、四房吴镇、汉家岔镇、刘家寨子镇、新塬镇、新庄镇、土门岘镇、土高山乡、柴家门镇等9个乡镇为肉羊养殖重点乡镇,覆盖81个村,其中贫困村43个。2018年,全县新引进基础母羊15.2万只,基础母羊存栏达到85万只;贫困户新引进基础母羊52 836只,基础母羊存栏达到22.92万只。
按照集中连片、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思路,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生产,确定中川镇、大沟镇、韩家集镇、新塬镇、土门岘镇、汉家岔镇、四房吴镇、草滩镇、刘家寨子镇、新庄镇、白草塬镇、郭城驿镇、河畔镇、甘沟驿镇、柴家门镇、土高山乡等16个乡镇为蔬菜种植重点乡镇。2018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塑料大棚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5万亩,露地等其它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
按照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社企引领、市场运作、全面推进的思路,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小杂粮、中药材、亚麻、瓜类等一批特色种植业。2018年,全县种植小杂粮35万亩,其中贫困户7.8万亩;亚麻10.2万亩,其中贫困户2.4万亩;中药材8.03万亩,其中贫困户2.5万亩;瓜类10.05万亩,其中贫困户7 500亩。
紧盯肉牛、肉羊和蔬菜三大增收产业,加快牛羊良种引进和塑料大棚建设进度,特别是要做好中天“20+1”模式和雄特“4225”模式引种工作,实现贫困户基础母牛5头、基础母羊20只、塑料大棚4座以上达标全覆盖,确保按期实现剩余贫困村和2020年预脱贫贫困人口产业覆盖达标。
建立产业指导员制度,在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建立一支指导到位、服务精准、贫困户全覆盖的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帮助贫困户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举措,解决当前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难题,着力提升特色农业产业质量和效益,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积极引导贫困户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种养业,并采取订单收购的方式,以保底价签订收购订单,组织贫困户按照订单合同生产;依托新型经营主体适度流转土地,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进行土地入股保底分红;贫困户到新型经营主体务工,以不低于务工人员平均薪酬挣取现金收入;将村集体和财政投入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户,按量化份额进行分红。
在良种畜禽引进上,严格实行申报制度,严把引种质量关、检疫关,确保引进一头、成活一头、见效一头。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积极推行全覆盖强制免疫,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扎实开展农业保险,实现贫困户所有产业应保尽保。
从有关单位抽调相关人员,组成检查验收组,对未验收的产业达标村和达标户进行验收。对已达标领取引种和达标资金,又卖了造成不达标的,要追究乡村责任和贫困户的责任。
随着产业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县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产业基础将进一步夯实,产业效益将进一步提升,必将为2020年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