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平,王永来
(1.甘肃省永靖县川城镇畜牧兽医站,731600;2.甘肃省永靖县陈井镇畜牧兽医站)
猪副伤寒又叫沙门氏菌病,是由革兰氏阴性(Gˉ)的猪霍乱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等引起的猪急性败血症、慢性者以坏死性肠炎等为主要特征的病例。 本病已成为养猪业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本人结合在兽医工作中实践经验做以下总结。
猪副伤寒在养殖区域内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雨潮湿季节发病率较高,多发生于断奶以后至六月龄内的小猪,其特征主要为体温突然升高41~42℃左右,下痢,拉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稀粪,有时混有血液、坏死组织和纤维絮片,本病以突发为主,病程短,病程一般2-4 天,潜伏期一般由2 天到数周不等, 但全年均可发生;但对成年猪感染率低。 患病仔猪为主要的传染源,它们可由粪便等排泄物进行接触性传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
2.1 猪副伤寒急性型多见于败血症症状该症状主要多发于断奶前后的仔猪。 该阶段的仔猪在感染该病后,多呈现急性呈败血症症状,此时仔猪体温突然升高至(41℃-42℃),精神不振,食欲废绝;但饮水正常,有时呕吐,呼吸困难。 在出现败血症症状后死往前这段期间内在仔猪耳根,胸前,颈部等部位出现紫红色斑块。 该病一般持续2-4 天,有时在24 小时之内死亡。
2.2 慢性者以坏死性肠炎等为主要特征。 在生猪感染该病后,亚急性和慢性型是本病多见的类型与肠型猪瘟的临床表现很相似, 病猪体温也会升高至(40.5--41.5℃),表现出精神不振、寒战、喜欢钻垫草,堆叠一起,同时病猪眼脸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致使眼脸常被粘连,严重者继发为溃疡。在感染初期病猪将出现便秘现象,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猪将出现下痢粪便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稀粪,而有时粪便中会出现带血、坏死组织和纤维絮片现象。
在生猪患沙门氏菌病时,大部分细菌是由革兰氏阴性(Gˉ)菌侵入机体产生毒力,应而选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比较好。 生猪疑似被沙门氏菌感染后,要立即在饲料中添加敏感的杀菌作用较强的抗生素来预防,连用1-2 周会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3.1 饲养管理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维持饲料的供给,给予优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 促进消化器官的发育,增强仔猪抗病力,要逐渐过渡,要有一定的适应期时间, 圈舍的环境直接影响生猪的患病风险,搞好环境卫生,对圈舍内外及饲用工具要定期进行消毒,同时对粪便尿液等污染物的处理要做到及时处理;生猪生长要有适宜的环境温度,要保持猪舍的温度恒定,尤其要注意寒流,暴风雨的侵袭,做好防寒保暖;在改变环境时不宜饲喂过饱,并在驱赶时不要太拥挤,尽量减少外界应激。
3.2 预防接种
对本病经常发生的区域和生猪养殖场,要严格执行防疫制度,同时要切断传播途径,进行疫苗的防疫注射是减少该病发生的有效措施预防。对易发区域的生猪或生猪养殖场进行预防接种猪副伤寒冻干弱毒菌。
3.3 药物治疗与预防
对猪副伤寒的治疗, 在原则上采取强护理、防寒冷、抗病菌、消病因。
3.3.1 对未发病的生猪在每吨饲料中加入金霉素100g 或磺胺嘧啶100g,将其混匀喂服将有对猪副伤寒病有预防作用。
3.3.2 喂服复方新诺明,每千克体重70mg,内服,每日2 次,连用4--7日。
3.3.3 0.5%诺氟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5ml,肌肉注射,每日2 次,连用3-5日.
3.3.4 土霉素或链霉素每公斤体重0.5g, 肌肉注射,每日2 次,5日为一疗程。
3.3.5 中药方:黄连、黄柏、通草各10g,白头翁、甘草各10g,车前子、滑石粉各15g;共研细末,分4次喂服。
3.3.6 生大蒜或大蒜酊: 将大蒜做成大蒜泥5-25g,或40%大蒜酊,内服适量,每日三次,连用4-6日。
作为基层兽医工作者,沙门氏菌病在日常的工作中时常接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根据临床症状和该病的流行特点及早的确认是否为该病,本病无治疗的特效药,所以在未发病前的预防将显得至关重要,同时合理科学的饲养管理也是减少该病发生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