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桂如
(甘肃省卓尼县畜牧工作站,747600)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急性猪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皮肤和内脏出血以及死亡率高。
一般情况下, 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一般为5-15d,少数病例潜伏期可达28d。 按照病程长短及临床症状,可具体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最急性型。 即未发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二是急性型。 急性型一般潜伏期为4-6d,表现为体温快速升高至42℃,维持时间3-5d 后开始下降,病猪出现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呼吸急促、咳嗽、耳部和四肢部位末梢皮肤发绀。 眼、鼻处分泌脓性液体,眼结膜充血严重,结膜可见发绀、潮红等症状。 同时伴有便秘、腹泻、呕吐、直肠出血等,粪便中明显可见黏液或血液。 死亡率最高可达100%[1];三是亚急性。 临床症状与急性类似,潜伏期一般为6-12d,但症状相对较轻。 病死率有所下降,发病时间持续更长。 发病过程中病猪体温无规律波动,经常性高于40.5℃。小猪病死率较高。患病猪康复后成为病毒携带体;四是慢性型。 一般是从急性型转化成为慢性型,主要表现为猪只生长发育缓慢、体型消瘦,毛皮暗淡粗乱,饲料喂养转化率下降。 体温表现为不规则波浪热,上下范围一般在39.5-40.5℃。皮肤溃疡斑块,有坏死,关节处肉眼可见肿胀,呼吸困难,一般不会有太高的病死率。病程时间可达2-5 个月。病猪一般能康复,并成为病毒携带体。 孕期母猪可能出现流产、死胎。
在非洲猪瘟的诊断中可以应用病毒分离,因为可以从活的动物或剖检组织中分离得到活的病毒,但是这种方法一般仅用于参考,需要实验室确诊。 收集非洲猪瘟病毒最好是从肾脏、脾脏、淋巴结、扁桃体中获取。在ASFV 培养中可以使用骨髓培养物、猪血单核细胞、白细胞和猪肺巨噬细胞。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用于ASFV 检测的传统实时定量PCR 法及多种引物进行快速检测工具的构建。 目前已经能够在ASFV 感染存活家猪体内检测出IgG 反应[2]。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地方性流行非洲猪瘟地区使用血清学分析法。 免疫印迹、间接荧光抗体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也是较为常用的几种方法,国际贸易中一般会使用ELISA 再联合免疫印迹。
由于非洲猪瘟具有非常强的传播性,加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没有适用的疫苗进行预防,因此防制手段只能通过加强综合防控措施的方法来实现。 如加强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扑杀患病猪只,同时采取无害化处理,做好养殖场日常灭菌消毒,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早发现、早确诊,以此防止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
非洲猪瘟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现有疑似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情况,必须立即对可疑病猪进行隔离诊断,尽快对其进行确诊。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根据其病理特点和流行特点加以判断。 一般采用的防控技术为扑杀患病猪只,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生猪极其制品流通进行限制。
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必须重点做好养殖场环境管理。 实施科学养殖,保持养殖场良好的环境,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环境等。 管理好养殖场公共卫生环境和生物安全,定期进行猪舍灭菌消毒[3]。 养殖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猪只日常表现、进食状态等,对于猪只的异常表现都需要进行观察记录, 以便及时有效的发现和控制疾病,避免疫情出现扩散,从而使养殖户经济损失尽可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