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胜
(盐山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盐山 061300)
1.1 授粉过程。每个雄穗能提供200万~500万粒花粉,而穗粒数一般为750~1 000粒,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花粉不足、不能授粉的问题。玉米在晌午进入散粉高峰,如果偏干旱会在傍晚前大量扬花。通常,玉米散粉会避开正午或每天温度最高的时段。
1.2 结实过程。玉米形成饱满籽粒需经历以下4个阶段:①雄穗产生花粉;②散粉,雌穗花丝吸附花粉粒;③精子经花粉管与卵子结合,完成受精;④胚和胚乳的发育,淀粉积累及形成饱满籽粒。
1.3 散粉。雄穗散粉过程受品种的遗传和大田环境共同影响。当花粉粒成熟后,花药逐渐脱水,在每天的晌午,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阳光照射,花药开始大量开裂,花粉散出。花粉粒从散出到失活只有短暂的几分钟时间,一个雄穗能持续散粉5 d,大田从最早开始散粉到完全结束持续2周。
1.4 吐丝。子房顶端外壁凸起形成花丝,花丝在穗尖部伸出苞叶,接收花粉,协助完成精子的运输和受精过程。通常,果穗下部花丝先吐出,上部果穗最后吐丝,前后相差4~8 d。花丝吐出后,随着时间推移,花丝接收花粉的能力不断减弱。此外,吐丝后,若未能接收花粉,花丝将不断伸长,持续10 d。
1.5 如何判断是否完成授粉。正常条件下,雄穗先抽雄、散粉,雌穗在几天后快速完成吐丝和接收花粉。授粉过后2~3 d,花丝即与子房外壁分离,当掰开苞叶晃动果穗时,如花丝能大量掉落,说明授粉完成;如花丝仍紧附果穗,说明还未授粉或未能成功授粉。
花粉粒在花药中发育和散粉。花粉粒成熟后,花药开始脱水,随之开裂、散出花粉。环境因素会影响散粉过程。一般夜晚冷凉、湿度大,花药含水量高;进入清晨,随着温度上升和湿度下降,花药逐渐脱水、干燥;进入晌午,花药开始集中开裂、散粉。通常,一个雄穗的散粉期可持续5 d左右。此外,温湿度还影响着雌穗花丝的发育进程。在理想条件下,吐丝较快,群体吐丝均匀,利于统一授粉。干旱发生时,花丝延伸速度降低,植株间吐丝进度参差不齐,影响群体授粉效率。吐丝前后的3周里,对外界环境最为敏感。此时,授粉效率影响结实率,并进一步影响穗粒数,不可逆转。
2.1 干旱影响花丝伸长和接收花粉。花期不遇是导致结实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花丝伸长时需要土壤水充足,此时缺水,花丝发育推迟,开花—吐丝期的间隔拉大,导致花丝吐出前,散粉已完成大半,影响结实,出现果穗秃尖。如果吐丝严重滞后,会出现整穗花粒。花丝在伸出苞叶后的7 d内都能接收花粉。大田环境下,一般吐丝后的1~2 d内就能授粉,授粉后的24 h内就完成受精。但发生干旱时,不仅花丝生长速度降低,花粉管的伸长生长也会减慢50%以上,花粉管需要48 h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延伸到子房。由于花丝衰老失活是从基部靠近子房的一头开始,而花粉管是从顶部开始发育,一旦授粉推迟,干旱又引起花粉管伸长速度降低,很可能基部花丝在花粉管达到之前就已经失活,无法完成受精。但是,一般吐丝后的24 h内就能接收花粉,很少发生先吐丝后散粉的情况。
2.2 高温影响散粉。雄穗位于植株上部,受阳光直射和潜在的高温影响,大于38℃的持续高温和阳光直射会抑制花药中的花粉生成,影响花粉粒的发育和花粉活性。当雄穗持续处于高温环境下,花粉活性显著下降,而缺水处理时,即使叶片出现明显萎蔫,花粉活性也几乎不受影响。因此,在花粉的形成过程中,高温要比干旱影响更大。但同时,由于群体的花粉供应量远远大于授粉的需求量,因此,只有发生极端的高温天气,才会因花粉不足引起结实问题。
2.3 籽粒败育。授粉后发生干旱会引起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减弱,碳水化合物供给量下降。干旱不仅会引起花期不遇,还会导致授粉后籽粒败育。
2.4 害虫啃食花丝。玉米螟、黏虫、金龟子、蝽蟓等害虫喜欢啃食玉米花丝,影响授粉。通常,花丝被咬断后还会继续伸长,重新接收花粉,但如果持续受到害虫的啃食,则会降低结实率。
散粉和吐丝同步能提高结实率;果穗下部先发育出花丝,穗顶部最后出现花丝,同样,授粉时也是从果穗下部先开始;花丝吐出后,花丝活性和接收花粉的能力持续5~6 d;果穗吐丝后的第5 d,是花丝伸长速度最快时,1 d内可伸长4 cm;穗粒数(结实率)与产量正相关。果穗的养分分配上,存在补偿机制,如穗基部结实率较低,条件改善后,果穗上部会出现比正常果穗更多的饱满籽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