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在皮肤疾病中细菌感染性较为多见, 患者一般呈现出局部脓疱、疼痛、红肿等表现, 通常是脓胞疮、毛囊炎等感染所致, 如果治疗不及时易诱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如淋巴结肿大、高热等, 也存在一定死亡风险,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中常使用莫匹罗星在患处涂抹, 但是疗效欠佳, 难以有效控制病情, 而夫西地酸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此药属于抗生素, 有着较强的抗菌作用, 但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欠缺论据[2]。因此本院筛选74 例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患者进行了深入研究,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4 月~2018 年9 月本院治疗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患者74 例, 通过信封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 各37 例。研究组:男19 例, 女18 例;年龄7~65 岁, 平均年龄(35.62±9.85)岁;其中9 例甲沟炎、11 例脓胞疮、10 例创伤感染、7 例毛囊炎。参照组:男20 例, 女17 例;年龄8~63 岁, 平均年龄(35.47±9.61)岁;其中8 例甲沟炎、12 例脓胞疮、11 例创伤感染、6 例毛囊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皮肤受损面积<25 cm2;知晓本次研究, 自愿签订书面协议书。
1.2.2 排除标准 其他因素导致的皮肤病患者;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对研究药物不耐受者; 1 个月内使用过其他方法治疗者。
1.3 方法
1.3.1 研究组 患者在治疗中使用2%夫西地酸乳膏(香港澳美制药厂, 批准文号HC20150043), 均匀涂抹在患处, 3~ 4 次/d, 共计治疗14 d。
1.3.2 参照组 患者在治疗中使用2%莫匹罗星软膏(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30064), 均匀涂抹在患处, 3~4 次/d, 共计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并记录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疗效判定标准[3]:治疗前后对皮肤病损程度和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3 分为重度, 2 分为中度, 1 分为轻度, 0 分为无症状;若治疗后皮肤脓疱、红肿等临床表现消失, 症状积分为0 分, 则为痊愈;临床表现改善明显, 症状积分降低幅度>60%, 则为显效;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 症状积分降低幅度20%~60%, 则为好转;治疗后临床表现未明显变化或加重, 症状积分降低幅度<20%, 则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②不良反应包括:瘙痒、灼热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22 例痊愈、12 例显效、3 例好转、0 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1.89%;参照组13 例痊愈、14 例显效、7 例好转、3 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72.97%。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573, P<0.05)。
2.2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刺激反应, 其中, 研究组1 例灼热感,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参照组1 例灼热感、1 例瘙痒,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 P>0.05)。
临床中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 前者致病菌种类多, 后者致病菌较单一, 但是当前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增多, 越来越多人患上细菌感染性皮肤病[4]。该病主要病原菌为链球菌、葡萄球菌, 是有着较强毒性的细菌, 特别容易侵袭皮肤, 诱发多种皮肤疾病, 常见的有疖、毛囊炎、脓胞疮等, 若深层皮肤受到侵袭, 则诱发丹毒, 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5]。所以在临床治疗中要坚持 有效、及时的原则, 这样才能更快减轻病症和疼痛感, 确保生活质量的提升, 有研究发现, 2%夫西地酸软膏在细菌增殖过程中具有抑制作用, 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6]。
2%夫西地酸软膏是从梭链孢酸脂球发酵液中提炼所得, 有着极强的抗菌效果, 能有效降低G+菌活性, 同时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敏感性, 包括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等, 对厌氧菌同样也能发挥抗菌作用[7]。另外, 该药有着较高的渗透性, 在患处涂抹后, 能快速抵达皮肤深层, 清除感染局部的细菌;同时, 还能调节皮肤免疫功能, 提升自身对细菌的抵抗能力, 逐渐减轻组织渗液、变形、水肿、坏死等炎性反应。
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使用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 参照组患者使用2%莫匹罗星软膏治疗, 结果显示, 研究组22 例痊愈、12 例显效、3 例好转、0 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1.89%;参照组13 例痊愈、14 例显效、7 例好转、3 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72.97%。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 P<0.05)。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刺激反应, 其中, 研究组1 例灼热感,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参照组1 例灼热感、1 例瘙痒,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 P>0.05)。由此可知, 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优于参照组, 两组均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2%夫西地酸乳膏能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红肿、脓疱、疼痛等表现, 还能快速降低皮肤病损程度, 且用药不良反应较少, 有助于皮肤状态恢复。
综上所述,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治疗中2%夫西地酸乳膏发挥着重要作用, 临床效果更确切, 安全性更高, 能有效缩短疗程, 让患者更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