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的民歌音乐分析

2019-01-05 01:40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幻想曲大调苏格兰

●牛 林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引 言

横跨浪漫主义中晚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马克思·布鲁赫(Max Bruch,1838-1920),他的创作涉及各种体裁,由于身处于一个音乐风格、音乐形式不断改革变化发展的时期,在前辈门德尔松以及后辈瓦格纳等人的耀眼光芒之下,坚持古典创作手法的布鲁赫就显得没有那么高调和突出了。然而,这并不能降低他在西方音乐史上的地位,在现代音乐会上演奏家们还经常演奏他的《g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和《苏格兰幻想曲》。上述两首作品旋律优美感人,音乐形象表现与技巧完美结合,显示出非凡的艺术生命力,成为小提琴演奏者的保留曲目。

其中于1880年,创作于英国旅行演出之后的小提琴作品《苏格兰幻想曲》(Scottish Fantasy ,Op.46),全名为《自由运用苏格兰旋律的小提琴与乐队、竖琴的幻想曲》,是布鲁赫的音乐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小提琴曲之一。《苏格兰幻想曲》各乐章分别包含了四首旅行中搜集到的苏格兰民歌,曲式上继承了传统协奏曲“快慢快”的乐章布局,同时也借鉴了门德尔松《苏格兰交响曲》中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发展创新。在各乐章中有炫技成分,但并不过分强调它,更多是具有丰富的音乐性,布鲁赫的两个创作特点——英雄主义和运用民歌音乐素材在此曲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近几年国内学界关注布鲁赫的学者越来越多,但对于他的研究专著却很少能找到,搜索到的关于布鲁赫音乐的研究文章基本上集中于他的《g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研究,其余都是介绍布鲁赫生平,而对于他《苏格兰幻想曲》的具体分析并不多,详尽的分析与演奏教学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国外对于布鲁赫的研究从《格鲁夫音乐辞典》后列出的词条看参考文献有17篇,为英语与德语写作,集中于研究布鲁赫的经历,关于其管弦乐作品的文章集中在对于《g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的研究,而没有发现关于分析与研究《苏格兰幻想曲》中民歌音乐分析的专业文章。

笔者以克里斯托弗·菲费尔德(Christopher Fifield)的《马克思·布鲁赫——他的生平与作品》(Max Bruch—His life and works)为首要研究资料并且参考了苏格兰民歌、作品乐谱、音乐史等各方面相关资料,对《苏格兰幻想曲》的创作背景、民歌音乐做具体而深入的分析。不仅可以填补国内对于布鲁赫的小提琴音乐演奏与教学方面的专项研究,而且通过对这一部作品的研究可以深入地、直观地理解布鲁赫的创作思想与创作手法,从而指导我们的演奏与教学,并且为学习他的其他作品提供了参考资料和思路。

一、创作背景

19世纪,欧洲艺术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此时期文学、音乐、美术等各艺术领域人才辈出。到了浪漫主义晚期,涌现出很多小提琴协奏曲的经典作品,笔者列出了若干协奏曲(见表1)。

表1

由表1看出:

(一)这些经典的小提琴作品都集中完成于1880年前后,时值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欧洲的生产力达到顶峰,艺术上出现了“百家齐放、百花争鸣”的盛世局面,乐器制造水平大大提高,乐器演奏技术则不断创新,更已日渐成熟。

(二)这些经典曲目所题献的演奏家大都是约阿希姆和萨拉萨蒂,可见这两位演奏家在当时欧洲音乐界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并且两位小提琴大师也具有鲜明的个人演奏风格。作曲家将作品题献给演奏家,演奏家通过自身的演奏风格对作品进行了权威的演绎,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及作品的深刻内涵,最终提升了音乐作品的感染力与意境,也使得这些作品得到推广,注入了非凡的生命力。

(三)作曲家已经不局限于纯音乐的形式来设定作品的名称,他们开始以标题来命名作品,从中更容易显现出音乐的思想内容和画面感。作曲家已经不局限于纯音乐的形式来设定作品的名称,他们开始以标题来命名作品,从中更容易显现出音乐的思想内容和画面感。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音乐色彩感的增强,民族主义、民族性成为浪漫主义重要的组成因素,而作曲家在创作时运用的旋律素材大都取自于民歌,从而使这些经典小提琴作品带有极强的民族风格、民族个性。

可见,《苏格兰幻想曲》是在当时普遍流行的民族主义思潮、题献于演奏家风潮、标题音乐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而极具苏格兰民歌音乐及民族主义音乐形象的元素则贯穿始终,犹如一部包含了苏格兰人文风景的史诗。

二、《苏格兰幻想曲》各乐章布局

门德尔松的《第三交响曲》“苏格兰”(Scottish,op.56)完成于1842年。这部交响曲的创作灵感来自门德尔松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旅行时,听到的苏格兰皇后玛丽(Mary)的爱情故事。每个乐章使用独立的标题,分别是“引子和激动的快板、非常活泼的谐谑曲、如歌的柔板、英勇的快板和庄严的终曲”,终乐章中的结尾运用了第一乐章主题材料。整部交响乐各个乐章中的主题元素都为苏格兰民族舞曲风格或是类似苏格兰民歌的旋律,色彩无比灿烂。门德尔松也曾在交响曲前言中表示过:“这部交响乐的各个乐章应该首尾相连地演奏,不应该用人们所习惯的漫长停顿分开。”

《苏格兰幻想曲》的创作灵感来自英国文学家沃尔塔·司考特(Walter Scott)的《湖畔女郎》等一些作品,这些作品中描写了苏格兰的人文风景。[1](P166)整部作品由引子和四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含有不同的苏格兰民歌和旋律,这些苏格兰民歌和旋律都是布鲁赫在英国旅行中亲自收集整理的:

引子—极缓板(Grave),♭e小调,4/4拍,类似古二部曲式的两段式,旋律凄美。

第一乐章—如歌的行板(Adagio Cantabile),♭E大调,3/4拍,复二部曲式。这个乐章的主题是由苏格兰民谣(Auld Rob Morris)发展而来的,这个主题旋律贯穿了整个幻想曲。

第二乐章—谐谑曲(Scherzo),♭E大调,3/2拍,奏鸣曲式。这个乐章包含一个具有强烈舞蹈节奏的苏格兰民间舞曲旋律(hey the Dusty Miller)。尾声变为慢板,♭A大调,不间断地进入了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沉着的行板(Andante Sostenuto),♭A大调,4/4拍,奏鸣曲式。主题根据苏格兰民谣(I m a-doun for lack o Johnnie)而改编。

第四乐章—终乐章,英勇的快板(Finale,Allegro guerriero-[coda]Adagio-Allegro),♭E大调,4/4拍,奏鸣曲式。其中包含苏格兰古老的战歌(Scots Wha hae wi wallace bled)。

布鲁赫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协奏曲的乐章布局,《苏格兰幻想曲》的二、三、四乐章符合传统协奏曲快慢快的乐章布局,而引子与第一乐章不间断的演奏可以看成一段较长的引子(见表2)。

表2

但是,与传统协奏曲不同的是:1.《苏格兰幻想曲》每个乐章都在传统曲式结构规则下通过调性的转换、音乐材料的排序、篇幅的调整等写作手法来突破创新,从而表现出自由、富于幻想的风格;2.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传统上应为奏鸣曲快板,而布鲁赫在与之对应的第二乐章中却用了常常出现在交响套曲中第三乐章的谐谑曲乐章;3.整个幻想曲没有华彩乐段。

布鲁赫作为门德尔松的“天才的继承者”①,在《苏格兰幻想曲》中也运用了相似的乐章标题、乐章布局及情绪表现手法,两部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见,门德尔松对于布鲁赫创作思想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同时,布鲁赫将四首苏格兰民歌完整的运用于《苏格兰幻想曲》整部作品中,对于苏格兰民歌音乐的运用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三、苏格兰民歌在《苏格兰幻想曲》中的运用及其音乐形象

苏格兰音乐粗犷有力,听起来与爱尔兰音乐相似,这是由于苏格兰起先的音乐家和竖琴家多数来自于爱尔兰的缘故。苏格兰的民歌有高地与平地之分,高地民谣比较雄壮,平地民歌则倾向柔和优美。由于当时印刷术尚未普及,以致早期的苏格兰高山族贾奈(Gales)音乐已大多失传,直至1781年才被人重视,开始搜集。苏格兰民歌以叙事性见长,独特的以五声音阶、六声音阶为基础的调式结构;节奏鲜明、多用弱起拍;旋律组成多为分解和弦音程的跳进、优美而富于变化。

《苏格兰幻想曲》四个乐章中分别含有四首不同的苏格兰民歌。第一乐章(Auld Rob Morris)、第二乐章(hey the Dusty Miller)、第三乐章(I m a-doun for lack o Johnnie)、第四乐章(Scots Wha hae wi wallace bled)。

(一)引子与第一乐章

引子—♭e小调,4/4拍,以缓慢、神秘、凄美、抑郁符合苏格兰重重迷雾之地域风格的七小节乐队片段开始之后引出的独奏小提琴的旋律犹如天鹅之歌②。布鲁赫自己曾描述道:“一个老的游吟诗人注视着残破废弃的城堡,回忆起以前的荣耀时期,暗自哀叹。”[1](P166)

第一乐章中的苏格兰民歌《老人罗伯莫瑞斯》(Auld Rob Morris)(见谱例1),公开出版在《苏格兰游吟诗歌集》第一卷中。♭E大调,3/4拍。速度为流动的行板(Un poco Andante)。

谱例1:《苏格兰游吟诗歌集》第一卷中的《老人罗伯莫瑞斯》

其歌词是由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③所执笔,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年轻人,他爱着与他不门当户对的一个漂亮的少女,这个少女是一个富有领主的女继承人。年轻人非常失望道:“白天的到来,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喜悦,夜临的降临,也是令我无法安息,我就像一个夜间落魄的鬼魂漫步在小巷中,我在无比心碎中如此感叹。”

第一乐章主题旋律,为♭E为主音的五声调式(见谱例 2)。

通过对比,1.在调性构成上,第一乐章为♭E为主音

谱例2:第一乐章第20-24小节的五声调式,这与Auld Rob Morris在调性是高度一致的;2.第一乐章也延续了民歌原有行板的速度术语。整个第一乐章在Auld Rob Morris曲调的基础上,很自然的形成了轻盈流畅的曲风,这个在苏格兰和英国北部特有的民歌旋律主题被布鲁赫突显在独奏小提琴和竖琴声部上。3.作为苏格兰民歌的特点,每一个乐句的开头基本上都用了弱起这种节奏型,在整首幻想曲中柔美、抒情性主题显得尤为明显。4.值得一提的是,在民歌原谱中,若干小节都出现了强拍上短音符后面跟一个长音符的特殊节奏,此节奏型称为“苏格兰切分音”。如人声声部第2、6、14小节的前两拍,但在第一乐章的主题旋律中,布鲁赫并没有原班照套,体现了其创作思维较为传统平和。

(二)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中,活泼的谐谑曲曲调包含了苏格兰民间快步舞曲旋律《满身灰尘的磨坊主》(hey the Dusty Miller)(见谱例 3),公开出版在《苏格兰游吟诗歌集》第二卷中。C大调,6/8拍。速度为令人惬意的小快板(Allegretto con piacevolezza)。

谱例3:《苏格兰游吟诗歌集》第二卷中的《满身灰尘的磨坊主》

苏格兰快步舞曲是一种节拍速度快,步履轻捷,情绪欢快的社交舞蹈,此舞曲须要同舞伴及其他舞者频繁互动,如微笑和牵手等,它为互相爱慕的人提供了触发爱情的机会,彭斯用诗歌来描绘的正是一个快乐的小伙子和他的爱人在做面包时“满是灰尘的吻”的场景(见谱例4)。

谱例4:第二乐章第19-22小节

通过对比,1.在调性布局上,虽然是以♭E大调开始,但实际上之后整个乐章的主题,即从第17小节开始,转为G 大调,与开头部分的♭E大调为大三度关系,具有强烈的色彩变化。而我们对比民歌原谱,虽是 C大调,但是在第9-12小节,则是暂时的变为G大调,之后又回到C大调,而布鲁赫的写作思路与之又不谋而合,甚是巧妙。2.节奏上虽然都是三拍子的节奏,但是布鲁赫用了更为紧凑的3/2拍,将这种舞蹈性节奏更好的导入到交响协奏音乐中,将这种强烈舞蹈节奏的苏格兰民间舞曲旋律《满身灰尘的磨坊主》(hey the Dusty Miller)表现得酣畅淋漓,同时,布鲁赫将主题旋律的重音放在第五拍、并添加装饰音来模仿苏格兰风笛(见谱例4),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力、画面想象感。

(三)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的主题旋律来自于苏格兰民歌《我为失去琼妮而伤心》(I’m Down for Lack of Johnnie)(见谱例 5),♭B大调,3/4拍。而这首民歌主要描绘出了一位女子为爱人的离去而悲伤的情景。这首民歌是以♭B为主音的六声调式(原先所记载的曲调)。

第三乐章主旋律为♭A大调,3/4拍,主题旋律是以♭A为主音的六声调式(见谱例6)。

谱例5:《我为失去琼妮而伤心》

谱例6:第三乐章第1-16小节

通过对比,1.在调性写作上,布鲁赫用了♭A大调,音域比原民歌曲调低了一个全音,这样更能充分表现忧郁、感伤和唯美的音乐氛围;2.节拍上变更为4/4拍,每个乐段结尾则是停留在“苏格兰切分音”上,这些表现了出主人公忐忑不安的音乐情感,整个旋律更为遥远、悠长。同时,透过这些创作手法也能了解到布鲁赫性格较为细腻柔和的一面。

(四)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中第一主题所包含的是一首苏格兰古老的战歌(Scots Wha hae wi wallace bled),中文译名为《苏格兰人和华莱士一起洒热血》,这首战歌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布鲁赫借鉴了门德尔松在《苏格兰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标题,在《苏格兰幻想曲》第四乐章中标题也用了Allegro guerriero(英勇的快板)。

战歌《苏格兰人和华莱士一起洒热血》是由罗伯特·彭斯于1793年所编著的。这首民歌歌名中提到的华莱士,全名威廉·华莱士,是苏格兰第一次独立战争中著名的民族英雄,曲调来自苏格兰古老曲调“Hey Tuttie Tatie”,而歌词则是来自罗伯特·布鲁斯④在1314年班诺克本战役之前的战斗宣言(见谱例7)。

谱例7:早期的Scots Wha Ha'e

歌 词

Scots,wha ha’e wi’Wallace bled. Wha for Scotland’s King and Law

Scots,wham Bruce has aften led. Freedom’s sword will strongly draw,

Welcome to your gory bed Freeman stand or freeman fa’

Or to victorie! Let him follow me!

Now’s the day,and now’s the hour: By Oppression’s woes and pains,

See the fornt o’battle lour, By your sons in servile chains,

See approach proud Edward’s power We will drain our dearest veins

Chains and slaverie! But they shall be free!

Wha will be a traitor knave? Lay the proud usurpers low!

Wha can fill a coward’s grave? Tyrants fall in every foe!

Wha sae base as be a slave? Liberty’s in every blow!

Let him turn,and flee! Let us do,or die!

从谱例 7可以看出最初的曲调是慢速的,苏格兰人以自己的民族乐器——风笛,吹起战斗的号角,节奏型从头至尾是附点节奏,犹如战鼓雷鸣,情绪庄重有力。旋律的结构为AABB,4/4拍,D大调(原先所记载的曲调)。

之后此曲公开出版在《苏格兰游吟诗歌集》第一卷中。2/4拍,♭B大调。在继承整体的战斗情绪下,可以看出增加了伴奏,并给予了表情记号 MAESTOSO(高贵庄严的)和力度记号,最后结束在ff的力度上(见谱例8)。人声声部为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钢琴伴奏部分则是其率领的苏格兰战士的形象,通过歌词的映衬,刻画出了共同战斗的场面,同时,也表达了作曲家对于这种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的赞同,渴望自由和平及对美好生活憧憬的心情。

综上所对比,1.在调性写作上,布鲁赫用了♭E大

谱例8:《苏格兰游吟诗歌集》第一卷中的Scots Wha Ha'e

谱例9:第四乐章第9-13小节,第一主题的部分主要旋律。调,音域比原民歌曲调高,这样使整个英雄主题的音响效果犹如军号一般高亢嘹亮;2.布鲁赫在原有进行曲单一附点节奏型的基础上,在附点节奏与八分音符的断奏之后,以反附点的节奏型凸显出旋律线上的最高点 B音,这样的附点性节奏使得进行曲主题表达的又犹如战鼓擂动一般十分坚定。

第四乐章,再现部副部最后,乐队持续停留在♭E大调主和弦上,独奏小提琴进入柔板(Adagio)和尾声。尾声中的旋律是第一乐章的主题(见谱例10),这一主题既是连接尾声与之前主题的桥梁,也是贯穿全曲四个乐章的桥梁。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乐章主题旋律慢慢减弱后,本曲最终再次变成快板(Allegro),独奏小提琴、竖琴和乐队全奏,结束在雄壮的战歌中。

俄罗斯大提琴家姆斯梯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Leopoldovich Rostropovich)曾认为♭E大调是庄严的,♭E大调经常被作曲家们用在表现英雄形象的作品中,如贝多芬1804年所作的第三交响曲OP.55“英雄”是贝多芬自己所加文字标题的第一部交响曲,就采用了♭E大调;舒曼第三交响曲、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以及西贝柳斯的第五交响曲也都以♭E大调来表现具有“英雄”性格的形象。布鲁赫在第四乐章也是以♭E大调来刻画“英雄”的主题形象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的创作与德国古典音乐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也反映了19世纪末,德奥知识分子对美好社会、光明正义和人性尊严的追求。

谱例10:第一乐章第20-24小节,民歌主题。

结 语

《苏格兰幻想曲》首演时听众反映强烈,但当时富于革新精神的欧洲文艺评论界反映平平。之后对于布鲁赫音乐作品的评价,多半停留在其音乐作品创作手法传统保守,缺乏深度的精神内涵上,以致他的作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通过对《苏格兰幻想曲》民歌音乐分析和对比,他的创作深受古典主义美学观念的影响,音乐风格继承了门德尔松、舒曼等德国作曲家创作传统的同时,亦追求异国情调、异国美的独特的创作风格。

布鲁赫作为浪漫主义后半时期的著名作曲家,以苏格兰民歌为素材的《苏格兰幻想曲》是其创作生涯中最为辉煌、创作手法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特别是在20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的海菲茨对此曲进行了收录及大力推广之后,逐渐被更多演奏家演奏和音乐爱好者喜爱。笔者认为,与同时期其他经典小提琴作品相比,《苏格兰幻想曲》堪称为经典中的经典。

注释:

①1868年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首演,并获得极大成功。当时乐评给予一致好评,并认为是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天才的继承者”。

②天鹅之歌,常被用来形容最后的行动或作品。传说天鹅临死的时候会在湖中唱歌,歌声凄美动人,作为一生的结束。

③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伟大的苏格兰桂冠诗人,被誉为“苏格兰之子”,是苏格兰的骄傲和象征,其作品颇丰,流传至今的大约有 500多首,其中就包括中国人民熟知的《友谊地久天长》。鉴于彭斯在苏格兰民歌的收集、改编和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1999年被评为“世纪名人”。彭斯一直倡导苏格兰独立,曾经有过自筹资金购买大炮抗击英格兰人统治的义举,因此在苏格兰民间声誉极高,而且格拉斯哥附近的苏格兰人把彭斯的诞辰(每年1月25日)定为节庆日。

④罗伯特·布鲁斯,第一次独立战争时的苏格兰国王,其在威廉·华莱士之后加大了独立运动的力度。1314年,罗伯特·布鲁斯在班诺克本战役中大败英格兰军队,取得苏格兰的独立。

猜你喜欢
幻想曲大调苏格兰
调性的结构力场、意义表征与听觉感性先验问题——以贝多芬《合唱幻想曲》为例
安东尼奥·罗塞蒂圆号作品《降E大调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桑科草原幻想曲
G大调随想曲
苏格兰
凯蒂游苏格兰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长发幻想曲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