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兵涛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西藏拉萨 850000)
西藏地区因受强烈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气温年较差也不小,或与我国同纬低地接近,表明它与热带高山有根本不同的温度特点。因此,尽管气温较低、气候寒冷,但由于形成低温的原因不同,加上太阳辐射强和显著的热力作用,高原上的温度条件对自然地理过程及植物生长发育而言,和高纬低海拔区域的相同气温数值有着不同的意义。
大白菜(Brassica rapaL.ssp.pekinensis)又名结球大白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重要的蔬菜,也是目前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1-3]。西藏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的影响,大白菜对当地淡季蔬菜的供应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在西藏的杂种制种过程中,主要采用小株制种,但存在病虫害危害严重,基地不稳定、土壤肥力较差,蜂源匮乏、高产稳产的制种技术缺乏、种子产量不稳、质量低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制种的成本和效率[4-6]。本文主要通过介绍西藏大白菜制种技术,为提升西藏地区大白菜杂交制种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育好苗是大白菜制种成功的关键性措施之一,也是制种成功的一半[7]。在西藏地区在前一年12 月和1 月份在大棚里进行育苗。
1.1.1 穴盘选择
育苗采用穴盘育苗,穴盘选择塑料材质穴盘,规格为54 cm×28 cm,50 孔的穴盘育苗效果最佳,穴盘育苗克服了大白菜幼苗根系带土少、缓苗时间久的问题。
1.1.2 基质选择
大白菜杂交制种穴盘育苗对基质的要求不太严格,可选配制好专用商品基质,但是由于西藏的日照强度和日照时间较长,为了增加基质的保水能力,要增加1/3 的过筛土,并添加总量3%的筛过的羊粪和80%的多菌灵进行土壤杀菌[8]。
1.1.3 育苗苗床的准备
一般采用大棚进行育苗。大棚选择离定植地交通方便的大棚,方便运输,选择在南北向的大棚中做成东西向的苗床,苗床宽1.1 m、长6 m。每苗需要能床放置双排穴盘,基质装入穴盘内,按紧每一穴孔的基质,刮出多余基质,整齐的放置在苗床中等待播种。大棚需要在苗后期能进行通风练苗的措施。
1.2.1 合理选择播期
大白菜幼苗经过低温积累完成春化作用才可以正常的抽薹开花,所以育苗播期的选择比较严格。播期过早,容易引起植株抽薹开花,植株长势弱,从而降低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播期过晚,气温上升,植株不能按时完成春化,营养生长旺盛抑制生殖生长,容易造成花期的不相遇,降低杂交种的质量[9]。在西藏地区,大白菜育苗一般安排在前一年12 月底和1 月中旬,视每年的农历和藏历进行具体安排。
1.2.2 播种
在播种前一天对苗床浇透水,播种的时间选择在晴天中午以后进行,西藏地区12 月底和1 月中旬,晚间温度偏低,早晨苗床的基质还未解冻。将种子播种在穴孔内,轻按种子,让其与基质充分接触,再撒0.8~1.2 cm 的湿润基质后,插上拱丝,覆盖两层0.4 mm 的薄膜。西藏大棚在12 月份大棚中有两层内层,所以苗床覆盖两层薄膜即可满足出苗所需的温度,大棚没有内层的情况下,需要增加苗床的覆盖物以满足出苗所需要的温度。
育苗期间温度控制重点把握“二高三低”,即高温出苗,白天温度高,夜间、出苗后、定植前温度低[10]。在播种5~7 d 后,大白菜幼苗逐步出苗,播种7 d 后出苗达到35%时就应该开始逐步通风,当出苗95%以上,就要全面通风,白天苗床的温度控制在15~18 ℃,降低苗床的温度和湿度,防治大白菜幼苗的徒长和病害的发生,在定植前10~15 d 开始练苗。
在大白菜幼苗达到3~4 片叶的时候视幼苗长势,可以追施叶面肥,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少量尿素混合液,可以不加尿素,可以添加纯钙,增加幼苗的抗逆性。在大白菜幼苗长到6~8 片叶的时候再喷一次0.5%磷酸二氢钾和少量尿素混合液,尿素量不宜过多。
苗期的病虫害主要是预防菜青虫和蚜虫的发生,在幼苗长到6 片叶后开始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定植前3~5 d进行喷药,苗期育苗主要用阿维菌素、菜蛾敌、一遍清等农药,在苗期喷药主要是预防为主,防止病虫害的发生[11]。
繁种田经过冬季的冬歇后,在整地前先浇一次透水,浇透水后,施基肥。底肥不足也是制约大白杂种制种产量的次要因素。本着“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的原则,定植前667 m2施羊粪3 000~4 000 kg,复合肥50 kg,氯化钾25 kg,过磷酸钙25 kg,大白菜专用肥25 kg,硼肥3 kg,撒施均匀后,深翻后开始整地;起低垄覆盖地膜,起垄覆盖地膜栽培,有利于克服西藏早春低温较低不利于苗期前期生长的劣势,有利于缓苗早生长。
大白菜是异花授粉作物,极易与白菜、野生油菜、油菜、芜菁等作物杂交串粉,有条件的环境下在繁种田四周2 000 m 范围内不种植与大白菜易串粉的作物,最好采用繁种大棚进行繁种,但繁种棚需要在定植前检查繁种温室的密闭情况,防止与其他昆虫进行串粉[12]。
定植的时间与大白菜杂种质量密切相关。西藏地区,由于气温上升较慢和夜间气温较低,多选择在温室进行繁种和定植。大棚繁种定植时间为4 月下旬,露地种植一般在5 月上旬定植,在定植期内,早定植比晚定植有利。
种植密度要根据繁种田的地力和品种而定,大白菜采用宽窄行种植,窄行60 cm、宽行90 cm、株距50 cm,每667 m2种植株数2 500~3 500 株。此外,定植还要严格按照亲本所需要的要求种植,一般父母本采用1:1 的比例种植,种植时,要带土坨以减少缓苗时间。
田间管理的重点是水肥管理,要坚持“前控,中促、后控”和“浇花不浇荚”的原则[9]。“前控”是指从定植到抽薹开花,底墒足,浇水会降低地温,所以要减少浇水;“中控”是指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同时不能缺水,保证地面见湿不见干,“后控”是指种子正处灌浆期,浇花不浇荚,防止贪青。具体操作是在定植后缓苗完成后,浇一次催苗水。由于西藏的日照时间较长,需要植株开始抽薹时再浇一次水,但见荚前要控水,防止植株徒长,枝节间拉长;在开花初期要浇一次水,提高花期的持续时间,直到结荚期都可以不浇水;结荚到角果变黄要控制浇水,一般不旱不浇水,角果变黄后不再浇水。
肥力好的繁种田可以不追肥,但是西藏的土壤属于砂质土壤,土壤的保肥能力较差,在植株开花的时候就表现出缺肥现象,如新叶发黄,所以在植株抽薹前期,就要追肥一次。结合浇水,667 m2随水冲施大白菜甘蓝专用肥加少量尿素20~25 kg,同时可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硼肥的混合液。
根据种株的结荚习性,主枝上结实率高、着花量少,一、二级分枝上结实率好、着花量大,是大白菜种株结实的骨干枝[8]。在生产中常采取摘心措施来促进分枝发育;花期管理主要是大白菜定植后通过打顶来调节花期,根据亲本情况,在大白菜抽薹期一般是当全花茎长至5~6 cm时,把顶芽摘掉,能促进种株茎部萌发新枝,增加种株分枝数量及结荚数。但据大白菜生长习性和多年的实践,大白菜种株生长后期气候条件适宜,主薹5 cm 时摘顶与初花期摘顶均可提高制种产量,若气候条件不适宜,主薹5 cm 时摘顶则会使制种产量降低。花期较早时,摘心后有效分枝数增多,侧枝发育好,种子产量高,质量好。但花期较晚时,不提倡摘心,这是因为此时摘心会推迟花期,导致花期更晚,遇高温多雨受精不良,种子产量反而下降。
根据西藏地区气候特征,有些种植户为了使大白菜双亲花期相遇,在播期进行调整,但由于年度间的气候差异,双亲花期仍然可能出现偏差,因此必要时可对抽薹过早的亲本通过摘心将主花茎打顶来延迟花期,促使下部的侧枝萌发,从而起到调整花期的作用,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调节时,凡两亲本长势不协调的,可打去先开花的亲本顶尖,两亲本长势协调的可打去双方顶尖,促进侧枝生长。露地越冬采种模式栽培,其抽薹、开花早,易受到寒流侵袭,调整后可推迟开花期,保证种子产量。
大白菜为虫媒花,属异花授粉作物,传粉昆虫的多少成为影响制种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在大面积集中制种时,传粉昆虫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根据实践经验,花期放蜂可使产量提高20%~30%。大白菜在西藏地区花期一般50~60 d,最适宜的授粉时期为45 d,在这45 d 时间内要求每667 m2最少2 箱熊蜂,授粉效果最佳。
放蜂时间一般从80%主花茎开始开花到末花期大致60 d 时间。在大白菜初花期可以投放少量壁蜂,就可以满足前期的授粉需求,以免熊蜂的头数过多,对植株造成伤害和雄蜂死亡;在盛花期要及时观察雄蜂和壁蜂的活动情况,及时补充雄蜂和壁蜂,以免造成授粉不充分,同时在放蜂前要重点防一次小菜蛾、蚜虫,放蜂期间一般不用药,以便保护雄蜂和壁蜂。
危害大白菜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和菌核病,发病初期应及时摘除病叶、拔除带病植株,可用乙磷铝、瑞毒霉、甲霜灵等药剂防治;虫害主要是小菜蛾、菜青虫、蚜虫、潜叶蝇等,可通过喷施阿维菌素、吡虫啉、灭蝇胺等药剂防治,特别注意的是通过喷施药剂的方法防治虫害时要避开授粉期,以免伤害传粉蜜蜂[4]。
一般75%以上植株开始变黄,单株80%的种荚开始变黄,手剥种荚时籽粒与荚皮脱离,即是最佳收获时期[11]。采种时候,在种荚不裂的前提下,适当晚收、分批次采收能促进种子成熟和饱满。采种选在清晨退露前进行,装置在纱网袋种,防止种子遗落。将采收完毕的种子放置在透风地方风干后,进行脱粒,脱离后进行清筛,然后晾晒,在种子晾晒过程中,不允许将种子直接摊铺在水泥地面上,这样会破坏种子的活力。同时,在种子采收、运输、晾晒、脱粒的过程中避免人为和机械混杂,以提高种子的纯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