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直肠前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9-01-05 19:29刘劲杨良民李君雒梦旭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9年6期
关键词:蛛网膜罗哌下腔

刘劲,杨良民,李君,雒梦旭

(1.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河南 洛阳 471003;2.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手术室,河南 洛阳 471023;3.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教学办公室,河南 洛阳 471009)

直肠前突属临床常见疾患之一,多采取手术疗法,术中对麻醉药品的选择非常关键[1]。右美托咪定属新型特异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之一,可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其他脏器组织中α2受体,发挥抑制交感神经活动、抗焦虑、镇痛、镇静等作用,同时能减少其他麻醉药品及镇静药品使用剂量,亦不会产生明显呼吸抑制作用[2-3]。采取蛛网膜下腔注射给药,可明显增强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效果,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维持时间,同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4]。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0月直肠前突患者56例,旨在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直肠前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直肠前突患者56例,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28例。试验组女11例,男17例,年龄34~63岁,平均年龄(47.62±5.67)岁。对照组女12例,男16例,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47.91±5.94)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均临床检查确诊为直肠前突;②患者知晓本研究且签订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严重肾、肝、肺、心等脏器功能低下者;②合并内分泌疾病者;③对本研究麻醉药品过敏者;④精神异常者。

1.3 方法

两组均无术前用药,且建立外周静脉通路,以5 mL/(kg·h)速度静脉注射羟乙基淀粉,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且采取面罩吸氧;将患者床头抬高,在L3~L4间实施穿刺,见有脑脊液流出后,开始注射局麻药品。对照组采取小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剂量为6 mg,注射速度为0.2 mL/s。于此基础上试验组采取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麻醉,剂量为3 μg,注射速度为0.2 mL/s。

1.4 观察指标

①麻醉前(T0)、气腹后10 min(T1)及手术结束即刻(T2)时SpO2、平均动脉压(MAP)、HR。②麻醉效果。

1.5 统计学

运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

两组T0、T1、T2时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时MAP、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麻醉效果

试验组感觉阻滞起效用时、运动阻滞起效用时较对照组短,感觉阻滞维持用时、运动阻滞维持用时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罗哌卡因作为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品,对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较低,同时具有运动、感觉神经分离的特性。文献指出,大剂量应用罗哌卡因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易引起术后下肢运动恢复迟缓,甚至引起尿潴留[5]。常规剂量应用罗哌卡因虽可起到一定麻醉效果,但患者术后运动恢复仍较慢,而直肠前突手术用时较短,易出现手术用时与麻醉用时不协调,继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6]。

右美托咪定属于高选择性、强效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之一,能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起到抗焦虑、镇痛、镇静等作用。文献表明,于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不但能明显增强麻醉效果,且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较短,持续时间均较长[7]。右美托咪定可通过对中间神经元突触后膜及脊髓后角突触前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发挥作用,促进细胞超极化,阻止疼痛信号传输,减少下行脊髓-延髓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通路突触前膜P物质及其他毒性肽类物质生成及分泌,同时可特异性结合突触后脊髓背角神经元和突触前C神经纤维受体,继而阻止突触前神经介质合成,促进背角神经元超极化,另外,可有效减少钠离子内流,巩固局部麻醉药品对细胞膜钠通道的抑制作用[8]。本研究发现,试验组T1时MAP、HR较对照组低(P<0.05)。可见对直肠前突患者采取小剂量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麻醉,能确保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本研究试验组感觉阻滞起效用时、运动阻滞起效用时较对照组短,感觉阻滞维持用时、运动阻滞维持用时较对照组长(P<0.05)。可见对直肠前突患者采取小剂量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效果确切。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右美托咪定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能有效弥补小剂量罗哌卡因应用后浓度降低时引起的感觉阻滞降低,同时可强化局部麻醉药品的麻醉效果,降低局部麻醉药品剂量,提升麻醉安全性[9]。

综上,对直肠前突患者采取小剂量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确切,可确保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

猜你喜欢
蛛网膜罗哌下腔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剧烈头痛?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