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妊娠相关性爆发性1型糖尿病1例及文献复习

2019-01-05 09:14:54许宋超汪云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胰酶酮症酸中毒

许宋超 汪云

爆发性1型糖尿病(FT1DM)发病特点为起病急、血清胰酶升高、缺乏胰岛相关自身抗体,属于1型糖尿病的新型亚型[1]。怀孕期间或分娩后2周内出现的FT1DM被定义为妊娠相关性爆发性1型糖尿病(PF),与非妊娠相关性爆发性1型糖尿病(NPF)患者相比,PF患者表现为更严重的酸中毒和更高的血清淀粉酶,胎儿预后极差[2]。我院近期收治了1例孕晚期PF患者,结合其临床特点、诊治与转归,复习相关文献。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5岁,因“停经29周,口干2天,恶心、呕吐1天”于2019年3月17日入住我院产科重症监护室。2018年9月11日在外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在我院按期产检,孕24+3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2019年3月15日出现口干、多饮、多尿,3月16日下午进食西瓜后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3月17日凌晨再次出现恶心、呕吐,伴胸闷、气急,自觉胎动显著减少,未就诊。3月17日上午至我院门诊,B超提示宫内死胎,即刻末梢血糖高,遂收入院。否认既往糖尿病史,其母亲有糖尿病史。查体:身高161cm,体重66.7kg,体温35.6℃,脉搏85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48/76mmHg,神志清,呼吸急促,呼气有烂苹果味,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隆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末梢紫绀。专科情况:宫高27cm,腹 围 98cm,胎 心 率 0次/分。查血气:pH 6.923,PCO213.4mmHg,PO258mmHg,HCO-32.8mmol/L,乳酸2.91mmol/L。尿常规:尿糖+++,尿酮体+++。生化:淀粉酶 276U/L,即刻血糖 >34.69mmol/L,钾6.78mmol/L,钠 126.2mmol/L,氯 91.4mmol/L。胰腺B超、CT均正常。当时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予以补液扩容、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泵入降糖、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等处理,后行引产术,产后血糖波动大且不易调整,转入我院内分泌科。查空腹C 肽 <0.01ng/ml,餐后 0.5h、1h、2h、3h C 肽分别为0.08ng/ml、0.1ng/ml、0.12ng/ml、0.11ng/ml。糖化血红蛋白6.0%。胰岛相关自身抗体(ICA、GAD-Ab、IAA、IA2-Ab)阴性。予以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病情好转出院,随访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仍显著降低,胰岛功能无恢复,现长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

2 讨论

1型糖尿病以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为特征,可进一步区分为自身免疫性(1A型)和特发性(1B型)两类。根据ADA和WHO的病因学分型,FT1DM极少存在自身免疫性抗体,归类于1B型糖尿病。FT1DM 90%以上为成年起病,发病率男女相当,黄种人高于白种人,其中日本人发病率最高,占以酮症起病的1型糖尿病的19.4%,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临床表明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免疫、妊娠等有关[3]。本病例符合2012年日本糖尿病学会重新修订的FT1DM的诊断标准[4]。符合以下三点:①高血糖症状出现后(首诊尿液和/或血清酮体升高)迅速(约7d)发生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②首诊血浆葡萄糖水平≥16.0mmol/L(≥288mg/d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7%(NGSP值);③尿C肽排泄<10μg/d或空腹血清C肽水平<0.3ng/ml(<0.10nmol/L)和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后(或餐后)血清C肽水平<0.5ng/ml(<0.17nmol/L)。FT1DM的其他特点有:①胰岛相关自身抗体通常阴性;②开始胰岛素治疗前的疾病持续时间为1~2周;③98%的患者血清胰酶水平升高;④70%的患者出现流感样或胃肠道前驱症状;⑤可发生在妊娠期或分娩后;⑥有报道与人白细胞抗原HLA DRB1*04:05-DQB1*04:01 基因型相关。值得关注的是,本病例为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而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是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5],此类患者是否较自然受孕者更易发生FT1DM,有待进一步研究。

病理学发现FT1DM的β细胞、α细胞均显著减少[6],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迅速发生;胰腺外分泌组织有淋巴细胞浸润,但没有多形核白细胞大量浸润、水肿或出血,解释了患者胰酶升高但不存在急性胰腺炎[7]。

日本的一项全国性调查发现,14例妊娠期或分娩后2周出现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仅1例为1A型糖尿病,其余13例均为FT1DM,13~49岁女性FT1DM患者中,妊娠期占21%[3],提示妊娠期或刚分娩后女性是FT1DM的高危人群,与妊娠期间免疫环境的显著变化有关。妊娠相关性爆发性1型糖尿病(PF)易迅速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DKA),是产科的急危重症,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安全,影响妊娠结局。日本PF人群中胎儿死亡率达67%[2]。因此,如何加强预防并及时诊断、治疗PF,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首先对于妊娠期女性,应重视规范的产前检查,即使是既往血糖或糖耐量正常的孕妇,一旦出现流感样或胃肠道前驱症状、“三多一少”等糖尿病症状、异常高血糖、尿糖或尿酮体阳性、胰酶升高等,需高度怀疑糖尿病并加强母儿监测,一旦高度怀疑或诊断为PF,必须立即开始治疗。对于单纯高血糖患者,可根据血糖情况皮下或静脉使用胰岛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护胰腺功能,同时加强胎儿宫内情况监测;对于已发生DKA的患者,按照DKA抢救方案,予以补液、静滴胰岛素降糖、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症及支持治疗,由于妊娠期母体心肺负荷的增加,需注意评估补液量和速度,由于妊娠期激素变化增强胰岛素抵抗、胎盘产生胰岛素酶破坏胰岛素,较非妊娠患者需要更大剂量的胰岛素降糖;若伴有意识障碍、休克等危重情况,需联合重症医学科医师共同进行呼吸循环功能支持。FT1DM患者胰岛β细胞几乎没有分泌功能[3],血糖控制难度大,胰岛素治疗一般需终身维持,可采用每日4次胰岛素(速效或超短效胰岛素联合中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若经济条件允许可使用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其次对于胎儿,因母体酸中毒易引起胎儿酸中毒,母体脱水引起子宫胎盘的灌注不足[8],死胎率高,若处于妊娠晚期或预计胎儿可存活,应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若孕周较小,需严密监测胎心、胎儿超声,一旦发现死胎应及时引产。

总之,妊娠期或分娩后2周女性是FT1DM的高危人群,极易出现酮症酸中毒,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死胎率高,妇产科、急诊科、内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要警惕这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孕产妇发病前可无糖尿病病史,常规检查血糖、尿糖、OGTT均可正常,一旦出现流感样或胃肠道前驱症状、“三多一少”等糖尿病症状、异常高血糖、尿糖或尿酮体阳性、胰酶升高,胎动减少、胎儿窘迫、先兆早产等情况,应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漏诊和误诊,同时加强对孕产妇,特别是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者的宣传教育,如有上述异常情况尽早就诊,最大程度上保障母儿生命安全、改善妊娠结局。

猜你喜欢
胰酶酮症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胰酶肠溶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北方药学(2022年3期)2022-09-06 00:22:06
二甲双胍与乳酸酸中毒及其在冠状动脉造影期间的应用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使用不同胰酶消化PK15细胞对比试验
不同溶液对口服药与肠内营养乳剂固态标本的溶解效果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胰酶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纤突蛋白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