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思维下基层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方法

2019-01-04 09:59陈学彬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6期
关键词:治理能力

摘要:以善治思维为导向进行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是新时期基层领导干部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改革全面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对此,在明确认知与掌握基层领导干部治理、善治与能力现代化提升关联性的基础上,应积极探索基于善治思维引导下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提升的有效方法,促进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善治思维;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

引言:

基层领导干部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求为目标,通过权威引导、约束、规范公民行为,维护与保障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推动社会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助力社会转型升级,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以善治思维为导向,进行基层领带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有利于使国家治理达到理想状态,实现人民群众整体权利与利益的科学保障,发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统一领导作用。

一、认知“善治”、“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存在的关系

在以善治思维为指导进行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过程中,需对“善治”、“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之间的关系具有明确的认知与掌握,以便明确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本质与目标,并在方法应用上实现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等原则的有效落实。基于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归纳与总结,发展“善治”、“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其一,善治是基层治理的理想状态,需通过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由“善治”概念可知:善治是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是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多元化公共管理手段为方法进行的社会管理[1]。善治有别于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强调发挥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中主体作用的同时,注重其他组织、团体与公民的共同参与,主张构建政府内外结合的协调治理模式。因此,善治具備“合法性、法治性、责任性、透明性、参与性、稳定性、有效性、响应性、公正公平性、廉洁性”等特征[2]。可以说善治是治理的理想状态。而要想实现善治目标,需在良政(良好的政府治理)的基础上寻求改革、创新和发展。而基层领导干部作为基层治理的主体,需承当促进善治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使命,通过能力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质量,以维护与保障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其二,善治思维与基层领导干部能力提升是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也是重要手段。中国的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基层治理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基层治理作为政治架构中权利运作最为基本的环节,是基层领导干部依据过关规定与要求,利用权利履行义务与职责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群众权利与利益的最大化维护与保障。而在基层治理中,善治思维作为指导基层领导干部实践的思想理念,在促进基层领导干部意识革新,进行基层领导干部头脑武装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民主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等在基层治理中的渗透与落实。而基层领导干部能力的提升,能够将善治思维以具体的形式进行表现,改善基层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升基层治理质量与效率。对此,在善治思维与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协调作用下,将保证基层善治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的相一致,推进治理现代化进程,促进社会治理优化发展。

二、创新善治思维下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方法

在明确认知与掌握“善治”、“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之间存在的关系基础上,针对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以善治思维为指导,进行能力现代化建设方法的不断创新,促进基层善治要素,包括“合法性、法治性、责任性、透明性、参与性、稳定性、有效性、响应性、公正公平性、廉洁性”等在实践中的有效体现。

(一)树立基层善治意识,实现治理现代化理念的培育

构建科学且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在此过程中,基层治理作为基本环节与关键内容,其理念的革新、结构体系的完善、能力的提升、进度的推进直接关系着国家、政府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对此,在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过程中,应从理念改革与意识强化入手,帮助基层领导干部树立善治主体意识,促进善治理念与思维在基层领导干部治理实践中的有效渗透与贯彻落实。例如,在基层治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主动走群众路线,切实维护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利与利益;明确基层领导干部职责,树立责任意识与法律观念,能够发挥党对依法治国的统一领导作用,在法制教育中形成法律思维,推进基层法治建设,让群众合法权利得到保障,并通过合理合法行为获得利益;鼓励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中,发挥公共事务管理的合力作用,提升基层质量民主性、公正性与参与性,助力民主自治在基层治理中的有效实现。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加强基层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信仰教育、廉政教育,通过教育培训实现正确理念、观点、信仰、态度培养,能够在道路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问题处理中,坚定党的立场不动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办事宗旨,恪守职责。与此同时,通过加强基层治理文化建设,推进基层领导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调动基层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为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营造优质环境。

(二)构建完善的基层善治结构,提升治理质量与效率

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除需要现代化治理体系价值观念的有效引导外,也需要依托完善且科学的机制体制来支撑。对此,我们需加强基层善治结构体系的科学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拖动基层治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治理整体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基于善治、基层治理与能力现代化提升存在的关系,我们将“和谐善治”确定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目标;将“共治”与“法治”确定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与解决基层治理缺陷,构建科学内部管理体系,强化基层领导干部现代化治理能力。

(三)立足基层善治能力建设要求,创新治理效果提升方法

基层治理方法的创新与科学运用是衡量基层领导干部治理现代化能力提升程度的重要手段。对此,我们在以善治思维为指导进行治理现代化能力提升过程中,需立足基层善治能力建设要求,包括公共服务能力要求、行政执法能力要求等,进行治理方法的创新,为现代化治理提供新动力。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因地制宜,能够急群众之所急,保证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求;注重群众沟通与互动;注重法治思维、方法的科学运用。

结论:

基层治理作为最为基本的治理,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新时期的新形势下,以善治思维助力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求,也是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需从意识、结构、方式等多层面入手,进行治理现代化模式的科学构建,促进基层领导干部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钱周伟.习近平新时代社会治理思维方略内涵阐释——从“怎么看”到“怎么办”[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8(05):1-8.

[2]粘凌燕.善治思维下领导干部问责机制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范式[J].领导科学,2018(10):24-27.

作者简介:陈学彬(1975.12—)女,籍贯:重庆城口人,学历:在职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市委党校,现有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治理能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提升乡镇政府治理能力:挑战、问题及对策
公共精神:服务型政府的必备“气质”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