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翠萍 吴 巍 严晓伟 项 明 陈 平 罗芳秀 袁晓琴 许兰涛 吴云林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主要依靠内镜直视下形态观察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下简称活检)[1]。WHO 于2000年引入上皮内瘤变(IEN)概念替代不典型增生或异型增生,进一步分为低级别IEN(LGIEN)和高级别IEN(HGIEN)[2]。杨少波等[3]研究结果表明,在HGIEN患者中,3年内累积癌变率可高达74%,临床上大多数患者最终选择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切除。而大多LGIEN可以逆转,少数发展为浸润癌[4]。可见,对胃黏膜IEN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26例胃黏膜IEN患者的定期随访、胃镜检查和活检结果,旨在寻找有效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经胃镜活检证实为胃黏膜IEN的患者326例,男198例、女128例,年龄23~82岁,平均年龄为(56.32±11.46)岁。入选标准:血常规检查和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以初次检出胃黏膜IEN时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为依据,将289例LGIEN患者纳入LGIEN组,将37例HGIEN患者纳入HGIEN组。排除标准:有严重贫血或其他血常规异常,有肝、肾功能异常;存在其他疾病;不同意参与随访研究。以初次检出胃黏膜IEN的胃镜检查时间为随访起点,以2017年12月31日前最后1次胃镜检查记录为本研究的随访终点。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复查胃镜并在原病灶处取组织进行活检。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中,所有胃镜活检标本均由病理科医师根据WHO标准明确诊断为IEN。采用自愿原则,所有患者检查前均签署上消化道胃镜检查和(或)治疗知情同意书。在胃镜检查前禁食8 h以上,在检查前20 min口服含链霉蛋白酶20 000 U的2%碳酸氢钠混合液50 mL和西甲硅油乳剂(商品名为柏西,德国柏林化学股份公司生产)10 mL,检查前予咽部喷洒利多卡因行表面麻醉。胃镜检查由2位高年资医师操作,经口插入胃镜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和降段,按照标准胃镜操作流程细致观察全胃,如果发现可疑病灶即开启Fuji智能电子分光(FICE)染色功能协助辨别。全胃观察后再重点观察胃原IEN处的黏膜和病灶,并于首次活检发现LGIEN的相同取材位置选取多块组织行活检。若发现其他可疑病灶则另行活检,标明部位,标本由专人收集送检。活检标本用4%甲醛溶液固定,依次经过石蜡包埋、切片后分别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由2位病理科医师对病理切片做出诊断,并详细记录每次胃镜检查的时间、胃内原IEN病灶形态演变和活检结果等。经≥2次内镜活检,前后病理学诊断结果均为LGIEN则记为保持不变;活检病理学诊断为LGIEN消失记为病理转阴;经过内镜活检或术后切除病灶标本病理学检查证实胃癌或HGIEN记为加重。随访过程中活检结果如仍为LGIEN或 慢性胃炎者,继续门诊随访、定期复查;如发现病灶疑似胃癌,可根据情况施行胃镜下治疗如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切除病灶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活检结果为胃癌,符合ESD适应证的患者可接受ESD治疗,其他行外科手术治疗。活检结果为HGIEN或可疑癌,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征得同意后,于短期内行外科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定性资料采用相对数进行描述。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分类数据以例数和(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胃癌总体检出情况 全组在随访过程中共检出胃癌50例,其中早期胃癌45例,进展期胃癌5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50例胃癌患者年龄23~82岁,平均年龄为(55.32±12.28)岁;男37例、女13例,男女比例为2.85∶1;平均随访时间为(12.16±11.21)个月,最长46个月;平均接受胃镜检查(3.16±1.68)次,最多者接受随访胃镜检查11次。45例早期胃癌患者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为(57.32±12.46)岁;男35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3.5∶1;平均随访时间为(14.56±11.31)个月,最长42个月;平均接受胃镜检查(3.89±1.73)次。
2.2 LGIEN和HGIEN患者胃癌检出情况比较289例LGIEN患者中男174例、女115例;平均年龄为(59.87±12.69)岁;平均接受胃镜检查(3.92±1.47)次,平均随访时间为 (22.32±15.32)个月;共检出胃癌20例(6.92%),其中早期胃癌19例,20例检出胃癌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2.78±3.67)个月。典型胃癌病例疾病进展过程见图1。37例HGIEN患者中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55.45±12.26)岁;共检出胃癌30例(81.08%),其中早期胃癌26例,均经内镜活检或手术后标本病理学检查证实。LGIEN组与HGIEN组间年龄、性别构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GIEN组患者胃癌检出率显著高于LGIEN组(χ2=65.419,P<0.01)。
图1 51岁男性患者,因中上腹部不适行胃镜检查,随访5个月余,经3次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
2.3 胃黏膜IEN病灶的部位及其内镜下形态326例患者中,胃黏膜IEN病灶位于胃窦245例(75.15%),胃角40例(12.27%),胃体16例(4.9%),贲门6例(1.8%),胃食管连接处2例(0.6%),残胃3例(0.9%),吻合口14例(4.2%)。以胃窦部为最多见。胃黏膜IEN的内镜下病灶表现形态各异,以糜烂、溃疡、炎性增生最多见。326例IEN患者的内镜下形态、胃癌筛查结果和检出时间见表1。
表1 326个胃黏膜IEN病灶的内镜下形态
2.4 LGIEN的转归 289例LGIEN中,病理转阴221例(76.47%),保持不变48例(16.61%),加重20例(6.92%)。
WHO工作小组强调在活检时应用IEN这一名称,不排斥同时存在癌的可能性。对IEN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复查,可使很多无症状人群的胃癌,尤其是小胃癌、微小胃癌获得及时诊治。据随访资料提示,LGIEN消退率占38%~40%,持续存在率占19%~28%,进展成HGIEN占0~15%;就HGIEN而言,其中5%的患者可恢复消退,约14%持续存在,而有81%~85%的患者可进展为浸润性癌[5]。Raftopoulos等[6]对胃癌漏诊进行了定义,提出自首次胃镜未能检出胃癌起1年内明确诊断胃癌的患者为漏诊,自首次胃镜未能检出胃癌起1~3年内明确诊断胃癌的患者为可能漏诊,对于3年以上发生胃癌的患者为新生癌。
临床上需要胃黏膜上皮异型性改变的分类系统,1998年制定的维也纳分类,将异型增生定义为上皮的肿瘤性非浸润性病变,将胃肠上皮病变分为无异型增生、不确定异型增生、非浸润性低级别瘤变、非浸润性高级别瘤变和浸润性瘤5个级别[7]。2000年 WHO结合维也纳分类引入IEN的概念,LGIEN相当于轻/中度异型增生,HGIEN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8]。WHO修订版分类中建议对LGIEN(低级别腺瘤/异型增生)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并定期行胃镜随访和活检;对HGIEN(高级别腺瘤/异型增生,非浸润性黏膜内癌)患者行EMR或其他胃镜下病灶切除治疗,如ESD。从胃癌前期疾病,特别是从胃癌前期病变胃黏膜IEN中筛查胃癌,针对性强,可检出因多种原因漏诊或误判的胃癌患者。本研究中326例胃黏膜IEN患者经过多次胃镜随访复查,共检出胃癌50例,其中早期胃癌45例。可见定期随访胃镜使胃癌检出率,尤其是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远高于门诊内镜筛查,这一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
胃黏膜IEN的癌变过程漫长,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而本研究在并不长的时间内有如此多的患者被检出胃癌,显然多数胃癌不是新生癌变,而是漏诊或者是误判,究其原因是胃镜检查时对病灶性质的识别不全面、钳取的活组织偏离癌灶、取材太少或太浅,以致活检结果仅为LGIEN。因此,本次检出的胃癌中,多数患者属于漏诊者,经胃镜复查后才被确诊。当然亦可能有部分患者在此期间发生癌变。所以,一旦常规胃镜活检诊断为LGIEN或HGIEN,应该仔细了解胃镜检查中有无病灶、病灶的形态特征、胃镜诊断是否有失误等,然后将患者纳入临床随访行列,定期或短期内复查胃镜并进行活检。本组的289例LGIEN患者中20例患者平均随访(12.78±3.67)个月即被检出胃癌,表明胃镜直视下发现了病灶,但活检没有胃癌的确切依据而导致客观上漏诊的情况是存在的,因此不能因为胃镜下形似良性病变,病理学检查只是LGIEN而忽视。而HGIEN组的37例患者中,检出早期胃癌26例,占检出胃癌的70.27%。HGIEN的诊断中包含原位癌,因此胃镜下如有确切病灶,活检结果为HGIEN,应视为有ESD或者外科治疗指征。通过对本研究中患者近期、频繁的随访和复查胃镜,以及手术治疗结果都证实,对于HGIEN进行积极治疗是正确的;胃镜活检结果为HGIEN往往因为缺乏浸润性癌的确切依据,通过胃镜复查和活检常常能有效弥补。因此,对胃黏膜IEN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胃镜,其胃癌检出率,尤其是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门诊的症状性胃镜筛查[9]。本研究结果显示,HGIEN组的胃癌检出率显著高于LGIEN组。HGIEN与胃癌关系密切,术后定期随访复查非常重要[10]。目前IEN的治疗共识参照2002年修订的维也纳分类,对LGIEN患者定期随访,在大于1年随访后发现,LGIEN患者的癌前病变率增高[11]。因此,建议LGIEN患者每间隔3~6个月复查胃镜1次,而HGIEN患者每间隔1~3个月复查胃镜1次。本研究结果还提示,胃黏膜IEN的转归与内镜下病灶形态相关,炎性增生和黏膜充血水肿者病灶消退概率较高;溃疡和糜烂者疾病进展概率较高。Cho等[12]对236例LGIEN病灶进行了内镜下切除治疗,其中33.9%的标本病理诊断为HGIEN或者胃癌;结果表明病灶≥1 c m、内镜形态为溃疡凹陷型和表面发红为检出HGIEN或者胃癌的危险因素。依据既往的经验和临床研究分析,少数患者的胃黏膜IEN从LGIEN演变成胃癌往往需要数年至数十年的时间,大多数患者的LGIEN病灶能自行消退或者维持不变。本研究分析了胃黏膜LGIEN患者的转归,结果显示:病理转阴221例(76.47%),保持不变48例(16.61%),加重20例(6.92%)。对于胃镜检查发现相关病灶,但活检未得到胃癌诊断者,需要坚持定期随访、复查胃镜和多次活检,或者应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往往可以得到正确诊断[13]。有报道LGIEN患者ESD术后标本病理诊断为HGIEN,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活检位置不准确、活检深度不够和取材量不够[14]。本研究图1所示的典型病例表现为溃疡,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后出现了癌性溃疡的假性愈合,提示对于溃疡型患者在行正规抗溃疡治疗后短期内复查胃镜,并进行多块、多方位的活检,有利于被漏诊的患者得到及时诊治。
综上所述,对胃黏膜IEN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复查胃镜和活检,可有效监测胃黏膜IEN的演变情况,甚至可检出部分病变加重甚至癌变;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及时发现胃癌漏诊患者,使得这部分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因此,对胃黏膜IEN患者的定期随访、胃镜复查和活检可有效提高临床胃癌的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