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不合理用药因素统计分析

2019-01-04 03:42杨学娟陈雅倩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滴速喹诺酮不合理

杨学娟 陈雅倩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邳州 221300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低位,涉及各个临床科室,品种多,消耗量大。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包括使用率居高不下,抗菌药物使用级别高,抗菌药物进入食品生产环节。在临床上存在较多的抗菌药物应用误区。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药品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医药资源的浪费,医药费用的增加,增加真菌感染发生率,诱导细菌产生耐药[1-2]。不合理用药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本文对导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不合理用药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ADR报告表893份,893例不良反应患者男496例,女397例;< 18岁 118例,18岁~ 129例,30岁 ~ 177例,40岁~140例,50岁~ 146例,≥60岁183例。其中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共159份,占17.81%;其中男88例,女71例;年龄3~82岁,平均(59.3±16.1)岁。

1.2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判断[3]

无感染指征,选用药物对病原体无效或者效果欠佳,无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指征或者联合应用不合理,存在配伍禁忌,频繁换药,或者效果不佳未能及时换药,全身光谱抗菌药物局部应用,用药前未能做病原体检查及药敏试验,给药途径、给药浓度、给药间隔时间、给药剂量、用药疗程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给药方式以及停药时间不当。

1.3 观察指标

统计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统计导致ADR原因,药物种类分布,主要不良反应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分布

男88例,占55.35%,女71例,占44.65%,男性与女性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35,P> 0.05)。≥ 60岁 50例,占 31.45%,30岁占8.81%,两个年龄段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52,P < 0.05)。见表 1。

表1 159例ADR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2.2 抗菌药物种类分布

喹诺酮类构成比最高,占51.57%,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占20.75%,其他还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等。见表2。

表2 抗菌药物种类分布

2.3 不良反应分布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皮肤软组织,占55.97%,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占28.30%,其他还有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分布

2.4 不合理用药统计

不合理用药最常见的为滴速过快,占43.40%,其次为给药时间过长,占29.56%,其他还有配药浓度过高,剂量不当,联合用药不当,频繁换药等。见表4。

表4 不合理用药统计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较多的不合理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率居高不下,抗菌药物使用级别高等。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规定,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正常剂量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这个定义排除了过量用药与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不良反应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反应和药物依赖性等[4]。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药物本身的因素,不良药理作用,药物的剂量,剂型的影响,患者自身因素,不合理用药,长期用药,合并用药,不合理的减药或停药[5-6]。药物不良事件是指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根据ADR的临床表现与药物的特性,包括药理作用以及剂量之间的关系,将药物不良反应分为ABC三类。A型药物不良反应指量变型异常、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该不良反应为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和剂量有关,可以预知,发生率高,死亡率低。B型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质变型异常,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一般和剂量无关,难以预测,发生率低而死亡率高,药物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属于B型反应。C型不良反应背景发生率高,非特异性,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潜伏期长,不可重复,如某些基因突变致癌、畸胎的发生,有些机制不清。

引起ADR的抗菌药物常见的有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在本次研究中,喹诺酮类不良反应的构成比最高,喹诺酮类药物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妨碍DNA回旋酶,进一步造成细菌DNA的不可逆损害,达到抗菌效果。不良反应主要有:(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不适、疼痛等;(2)中枢反应:头痛、头晕、睡眠不良等,并可致精神症状;(3)由于本类药物可抑制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因此可诱发癫痫,有癫痫病史者慎用;(4)本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孕妇、未成年儿童应慎用;(5)可产生结晶尿,犹其在碱性尿中更易发生;(6)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易致肝损害[7-10]。第四代喹诺酮类与前三代药物相比在结构上修饰,结构中引入8-甲氧基,有助于加强抗厌氧菌活性,而C-7位上的氮双氧环结构则加强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并保持原有的抗革兰阴性菌的活性,不良反应更小,但价格较贵。在临床工作中,在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严格合理用药,包括用药剂量、浓度、时间等,以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的构成比也较高。头孢菌素类是临床应用最广的抗生素之一,这可能也是导致其引起不良反应构成比较高的原因之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菌群失调,肝脏毒性,肾脏损害,造血系统毒性,凝血功能障碍,与酒精连用导致的“双硫仑”样反应[11-12]。在本次研究中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构成比占第三位。

不良反应系统分布可见,皮肤软组织构成比最多见,主要表现为皮疹,剥脱性皮炎,皮肤瘙痒,荨麻疹等。消化系统的表现主要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泻可能与抗菌药物的应用导致菌群失调有关。心血管系统的表现主要为静脉炎,心慌,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头痛头晕。目前临床上仍可见过敏性休克,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常常危及生命。在本次研究中纳入的患者未发现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可能与临床上重视既往史的问询,严格执行药敏试验有关。

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最常见的是滴速过快。滴速过快导致液体快速进入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负担,对于心脏功能障碍的患者,极易导致头痛、头晕、呕吐,甚至心理衰竭。滴速过快也会增加静脉炎的风险[13-15]。大多数的抗菌药物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时,局部出现疼痛、静脉变硬等静脉炎表现。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滴速过快局部可出现发红发痒等情况。万古霉素滴速过快或者浓度过高,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出现红斑或者荨麻疹等变态反应,严重者甚至导致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等。喹诺酮类药物滴速过快可导致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颜面潮红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要求滴注时间应超过1小时。红霉素类药物本身就会影响胃肠道动力,滴速过快或者浓度过高,胃肠道反应会更佳明显。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滴速过快也会出现心肌抑制、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呼吸衰竭等。滴速过快还会增加肾脏负担,引起肾脏功能损害。喹诺酮类药物脂溶性较高,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当滴速过快或者浓度过高时增加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执行不同的药物对滴速的要求,以减少相关的不良反应。其他常见的不合理用药还有给药时间过长,配比浓度过高,剂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当,频繁换药等,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药物的要求,应用合理的剂量、配比,严格执行联合用药适应症,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最佳抗菌药物,避免频繁换药。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其中滴速过快是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因素,其次为给药时间过长,配药浓度过高等,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最佳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注意合理用药。

猜你喜欢
滴速喹诺酮不合理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差评不合理
戴明环法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滴速准确率中的作用
医用智能输液报警器的设计
挂盐水滴速有讲究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