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翠冰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广东佛山 528100
失血性休克做为产科失血病例的严重并发症类型而存在,是孕产妇之致死重要原因,多于产后两小时突然出现,出血量多、进展急骤、后果濒危,如未赢得及时救护则可致发病产妇脑垂体的缺血性坏死后果,继而诱发程度严重的后遗病种,不仅可致发病产妇生存质量下滑,严重时可直接危及发病产妇生命[1-2]。故探讨有效的失血性休克产科急危重症救护模式兼具必要性与急迫性[3]。本研究择取2012年7月~2018年3月于我院就治的失血性休克急危重症护理对象50例纳为研究样本,探讨针对性救护模式在失血性休克产科急危重症护理对象中的见效度,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择取2012年7月~2018年3月于我院就治的失血性休克急危重症护理对象50例纳为研究样本,所有纳入研究的产妇均满足失血性休克诊断标准,排除并存其他严重病种者,因其它原因致失血性休克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等量均分为25例常规救护组与25例针对性救护组,常规救护组平均年龄(28.77±4.02)岁,顺产与剖宫产者分别为16例和9例,出血原因为胎盘早剥3例、胎盘前置6例、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出血18例,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出血2例,出血量在900~1000mL之间21例。1100~1600mL之间3例,1700~2100mL之间3例,2200~3000mL之间3例。针对性救护组平均年龄(28.03±4.96)岁,顺产与剖宫产者分别为15例和10例,出血原因为胎盘早剥4例、胎盘前置5例、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出血19例,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出血2例,出血量在900~1000mL之间20例。1100~1600mL之间4例,1700~2100mL之间4例,2200~3000mL之间2例。两组失血性休克产科急危重症护理对象在年龄与产式、出血量和出血原因等资料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常规救护组按照一般救护模式开展失血性休克防护,即于产后对护理对象临表行严密观测,在捕捉到异常问题时行及时上报与处置配合。针对性救护组针对失血性休克危急情况开展护理活动,具体方式如下:(1)密切关注失血性休克动态进程。以失血性休克专项救护指引单为指引,按表单所涉及项目开展严密监测,如尿量与面色,血氧与皮肤颜色、血压与静脉充盈、子宫收缩与呼吸、阴道流血量与脉搏等,以便准确收集获取机体重要器官血流灌注度信息,当剖宫产护理对象出血量在1000mL以上,自然分娩护理对象出血量在500mL以上时,需对血压改变施以准确度量以规避肾功能不全结局,当护理对象心率加速、舒张压上扬而收缩压下滑、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时需严密观测其阴道出血量、子宫收缩现状与进展等。(2)抗休克管理。迅速提供吸氧服务以维持护理对象氧分压于60mm Hg之上,有严重休克表现的护理对象,适当快速补充等渗平衡盐液与血液,急性大出血的护理对象则在补液同时及时输注入大量血液制品以稳妥维持血压,复苏后适量提供晶体、胶体液补充(注意胶体液入量<晶体液入量)。(3)多脏器衰防治。分门别类给予针对性多脏器衰竭防治控制,急性肾衰护理对象提供血透护理,无心衰/脑水肿的护理对象,提供甘露醇输注,及时采血送检完成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监控,据中心静脉压监测结果提供及时扩容或减慢扩容护理。
以两组失血性休克产科急危重症护理对象接受不同模式救护后的救护有效比例、脏器衰竭发生率及救护满意率为观察指标。救护有效是指失血性休克产妇经干预后失血原因得到控制,失血量获得充分补充,脱离危险,生命体征平稳,反之为救护无效,救护有效比例以评定为救护有效者例数占总入选失血性休克者例数的比例计算,脏器衰竭发生率是指发生一种或一种以上脏器衰竭的例数占总入选护理对象例数的比例,救护满意率以给出满意评价的失血性休克护理对象例数占总入选护理对象的比例计算。观察两组的凝血酶还原时间、血气剩余碱指标。
以统计学软件SPSS23.0为工具,对失血性休克产科急危重症护理对象接受不同模式救护后的救护有效比例与救护满意率的差异度加以比较处理,均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针对性救护组产科护理对象干预后的失血性休克救护有效比例显著高于常规救护组,脏器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失血性休克产科急危重症护理对象干预后救护有效率和脏器衰竭发生率比较[n(%)]
针对性救护组产科护理对象干预后的失血性休克救护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救护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失血性休克产科急危重症护理对象干预后救护满意率比较
针对性救护组的凝血酶还原时间、血气剩余碱指标显著优于常规救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失血性休克产科护理对象具备发病与进展急骤迅疾、即刻进入危重状态的特点,故对救治护理策略之全面科学、救护措施之快速到位的要求极高,如果未能对该类产科护理对象施以高品质救护,则发病产妇将快速处于微循环惨遭破坏、动脉灌注显著不足、器官功能衰竭等高危状态之中,后果堪忧[5-6],这也使得对失血性休克产科护理对象积极可靠护理模式的探讨的必要性骤升[7-8]。本研究以针对性救护对失血性休克急危重症产科护理对象开展干预,获得了可靠度与理想度较高的护理结局,如表1~2所示,针对性救护组产科护理对象干预后的失血性休克救护有效比例和救护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救护组。现分析讨论如下:
表3 两组的凝血酶还原时间、血气剩余碱比较(±s)
表3 两组的凝血酶还原时间、血气剩余碱比较(±s)
血气剩余碱(mmol/L)针对性救护组 25 15.2±1.4 1.9±0.8常规救护组 25 11.4±1.8 3.2±1.1 t 6.325 7.362 P 0.001 0.000组别 n 凝血酶还原时间(s)
以针对性救护对失血性休克急危重症产科护理对象开展干预,具备提升该类产科护理研究样本失血性休克救护有效比例与降低脏器衰竭发生率的作用[9-10]。针对性救护强调救护目标的明确性与救护策略的适宜合理性,在面对失血性休克急危症产科病例时,必须注重主动预见性护理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注重针对危重护理对象设计与应用专项护理策略,确保失血性休克急危重产科护理对象可于短时间内赢得失血病情动态进展的严密护理关注与观察,快速有效地供给以科学、严密、流程化抗休克护理配合,全方位地施以多脏器衰竭的积极控制式护理管理[11-12],一方面主动进行失血量与失血速度的观察控制,另一方面系统化地进行失血性休克不良结局的前瞻性护理,同时针对不断进展中的病情严密配合医师完成相匹配的护理处置,故而取得了显著优于常规救护组的护理结局[13-14],表1显示,针对性救护组产科护理对象干预后的失血性休克救护有效比例高达96.00%,显著高于常规救护组的76.00%,脏器衰竭发生率低至4.00%,显著低于常规救护组的24.00%。针对性救护组的凝血酶还原时间、血气剩余碱指标显著优于常规救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针对性救护对失血性休克急危重症产科护理对象开展干预,具备提升该类产科护理研究样本救护满意率的作用。急危重症研究样本的救护满意率来源于两个维度,分别为救护体验维护与救护结局维度,针对性救护在本研究护理对象中的成功应用实践,各类护理举措均紧密围绕控制失血性休克进一步进展恶化之上,同时兼顾可能出现的多脏器衰竭风险防御,护理理念先进积极,护理活动的组织科学有序,护理配合与医师救治思路紧密契合,向失血性休克急危重症产科护理对象及其家属展示了流畅有序、全面系统、前瞻到位的急救护理形象,使患方处于高度的护理安全氛围之下,护理体验良好,再加上显著优于常规救护组的救护有效比例这一护理结局,同时满足了失血性休克急危重症护理对象对良好护理体验与积极护理结局的双重满意度评价要求,自然易于为失血性休克产科研究样本及家属所接受与认可[15],如表2所示,针对性救护组研究样本的救护满意率高达100%,显著高于常规救护组的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