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及牙龈指数的影响

2019-01-04 03:42刘晓桢帅燕珍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牙菌斑牙周病牙周

刘晓桢 帅燕珍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分院牙周科,广东中山 528400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感染性口腔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和宿主、细菌、环境等因素相关,牙周病发生的主要始动因子为牙菌斑中存在的细菌及细菌产物等[1]。牙周病的主要治疗与预防方法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牙菌斑进行控制,但在临床护理中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常规护理干预尚可满足治疗的需要,但护理措施的针对性不足,导致患者预后较差。牙周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对于牙周疾病的相关健康意识,增强患者自我口腔保健意识与能力,有利于对牙周病患者的疾病复发进行控制[2]。本研究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牙周病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牙周护理干预在牙周病患者应用中对牙菌斑控制情况及牙龈指数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牙周病患者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3)。本试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观察组牙周病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6~72岁,平均(46.9±3.2)岁;疾病类型:牙周炎15例,牙龈炎10例,牙周脓肿10例。对照组牙周病患者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27~71岁,平均(45.3±3.0)岁;疾病类型:牙周炎14例,牙龈炎11例,牙周脓肿8例。两组牙周病患者的性别比例、患病年龄及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方法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对牙周疾病的正确认识率比较[n(%)]

纳入标准[3]:(1)符合牙周病诊断标准者;(2)经影像检查、生化检查后确诊者。排除标准:(1)无法配合研究者;(2)伴心肝肾等严重功能异常者;(3)伴全身性疾病者;(4)患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牙周病患者采取常规牙周病治疗,清除牙结石,洁牙后清除牙结石,再行抛光、牙周冲洗和局部上药,口服甲硝唑,每次0.2g,每天3次,并用2%的葡萄糖氯已啶漱口液进行含漱,每天1次,连续使用7d[4]。

观察组牙周病患者采取常规牙周病治疗联合牙周护理干预[5],牙周病治疗同对照组,牙周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实施护理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护理人员首先应了解患者的职业、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家庭住址、对牙周病的认识程度、日常口腔护理知识及日常口腔卫生的行为习惯等一般临床资料。(2)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以鼓励、积极的心理暗示等方法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以增强牙周病患者的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3)口腔健康教育护理[6]:护理人员应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的指导患者进行口腔保健,积极的宣传、教育关于口腔的健康知识,将疾病的相关防治知识详细的介绍给患者,告知患者应形成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4)交叉感染的预防护理干预:叮嘱患者使用一次性漱口杯,牙刷、牙膏、牙杯应自己使用,不能与其他人共用,以免与其他人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5)对患者的口腔卫生进行指导:护理人员应告知牙周病患者去除菌斑的重要性,通过模型演示法向患者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及使用牙线牙缝刷,并告知其关于去除牙结石和牙菌斑的方法。(6)饮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给予科学的饮食指导,治疗期间忌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牙龈指数及牙龈出血指数等情况,并对比两组对牙周疾病的正确认识率,正确率=优秀率+良好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的牙菌斑控制情况与牙龈指数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牙龈指数及牙龈出血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牙龈指数及牙龈出血指数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牙菌斑控制情况与牙龈指数改善程度更优,经统计学分析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牙周病患者护理前后的牙菌斑控制及牙龈指数比较(±s)

表1 两组牙周病患者护理前后的牙菌斑控制及牙龈指数比较(±s)

组别 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mm)护理前 护理后 t P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n=35) 3.21±0.32 1.64±0.22 23.918 0.000 3.21±1.21 2.16±1.02 3.925 0.000对照组(n=33) 3.22±0.29 2.32±0.28 12.825 0.000 3.22±1.16 2.99±1.32 0.752 0.455 t 0.135 11.170 0.035 2.911 P 0.893 0.000 0.972 0.005组别 牙龈指数 牙龈出血指数护理前 护理后 t P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n=35) 2.35±0.19 1.31±0.15 25.417 0.000 59.25±16.37 32.15±13.35 7.590 0.000对照组(n=33) 2.37±0.18 1.78±0.18 13.314 0.000 58.87±16.01 50.26±15.35 2.230 0.029 t 0.445 11.723 0.253 5.200 P 0.658 0.000 0.801 0.000

2.2 两组对牙周疾病的正确认识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对牙周疾病的正确认识率更高,经统计学分析处理后具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牙周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菌斑微生物导致,因菌斑微生物与其产物在患者牙龈长期作用,使机体出现免疫应答反应,造成牙龈出现炎性反应,对患者的正常进食产生影响,还易引发感染性的胃肠道疾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7]。牙周病患者出现复发现象的始动因子为菌斑,维护阶段未保证良好口腔卫生会重新形成菌斑及结石[8]。因此,在牙周维护期间应提高患者对口腔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加强护理来改善预后[9]。本研究实施牙周护理干预,达到控制牙菌斑及改善牙龈指数的效果,以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水平[10]。

本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出,观察组护理后的菌斑控制情况及牙龈指数及牙龈出血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牙周疾病的正确认识率更高(P<0.05)。结果说明:牙周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牙周口腔健康状况,有助于牙周组织的快速恢复,并提高患者对牙周疾病的正确认识率。吴迪等[11]的研究证实,护理前两组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两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原因可能为:(1)牙周护理干预通过实施口腔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后,对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给予了充分的调动,提高了患者对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与能力[12]。(2)牙周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缓解牙周病患者心理存在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3]。(3)牙周护理干预利用饮食护理与口腔健康教育指导,来保证牙周病患者可以维持良好营养供给,形成良好的日常口腔保健习惯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14]。(4)牙周护理干预可帮助牙周病患者形成规律的日常生活习惯,使患者达到正确用牙,提高自身机体的免疫能力,进而改善了牙周病患者的牙菌斑控制情况及牙龈指数,并提高了患者对牙周疾病的正确认识率[15]。

综上所述,牙周病患者应用有效的牙周护理干预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牙周情况及牙龈炎症,并提高了患者在牙周病治疗中的依从性,在牙周病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牙菌斑牙周病牙周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云南省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周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透析患者牙周疾病治疗评估研究进展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研究
牙齿移动对静止期牙周病动物模型牙槽骨的影响
牙周病及伴系统疾病相关牙周病的临床诊治
如何预防牙菌斑?
如果停止刷牙会发生什么
天天说刷牙,但是刷的真是“牙”本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