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9-01-04 14:20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9年3期
关键词:垂体瘤鼻孔垂体

林 娜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内分泌科,河南 郑州 450052)

垂体腺瘤是较为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15~20%[1]。垂体腺瘤起源于蝶鞍内脑垂体细胞,多为良性,部分腺瘤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侵袭性[2]。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腺瘤又称为Cushing病,超过60%的皮质醇增多症或Cushing综合征由此引发[3]。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提高和显微手术的发展,垂体腺瘤的诊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4]。然而,由于皮质醇增多导致的高血压、糖尿病、严重肥胖、低血钾及精神症状等并发症依然对垂体ACTH腺瘤的综合诊治提出了挑战,有的甚至威胁生命[5]。此外,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晰[6]。因此,进一步加深对垂体ACTH腺瘤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案的理解和把握,仍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接受治疗的31例垂体ACTH腺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本研究经过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执行如下选入标准:1)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二次手术患者不予纳入;2)入组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垂体ACTH腺瘤;3)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前没有接受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

1.2 信息采集通过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诉、现病史、手术记录、病程记录等临床信息,并收集患者的病理资料、影像学数据和检验结果。通过门诊、电话、邮件等途径进行随访。

1.3 诊断标准和手术方式根据中国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7],执行如下诊断标准:1)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月经稀发、视力减退等;2)内分泌学检查,如ACTH水平升高、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不能被抑制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能被抑制等;3)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鞍区占位。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或开颅手术。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及关联性分析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31例垂体ACTH腺瘤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24例;年龄26~47(36.84±5.60)岁。随访时间15~41(27.39±7.99)个月。行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24例,开颅手术7例。复发仅2例,未复发29例。24例女性患者中,22例为育后女性。

2.2 临床特点和转归31例垂体ACTH腺瘤患者中,有头痛症状21例,出现视力下降的有16例,且两者具有相关性(χ2=10.236,P=0.002),其中同时具有头痛和视力障碍15例。仅有9例表现出明显的Cushing综合征,且均为女性。在24例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ACTH恢复21例,而7例开颅手术患者中仅3例(χ2=6.178,P=0.029)。入组患者中共有8例出现尿崩,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尿崩3例,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尿崩5例,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发生尿崩的风险更低(χ2=9.829,P=0.006)。此外,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有3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颅内感染。

3 讨论

根据生物学行为和特征,通常将垂体腺瘤分为生长激素腺瘤、ACTH腺瘤、泌乳素腺瘤、促甲状腺激素腺瘤、混合型腺瘤和无功能性腺瘤[8]。其中ACTH腺瘤约占所有垂体腺瘤的8~10%,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9]。这与本研究的样本特征一致,并且女性患者中以已经生育者为主。目前,结合Cushing综合征的临床体征、内分泌学检测和鞍区影像学检查的综合诊断模式已经成为垂体ACTH腺瘤确诊的主要方法[10]。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垂体ACTH腺瘤患者以头痛、视力下降等肿瘤压迫症状居多,而Cushing综合征表现相对较少,且Cushing综合征均出现在女性患者中。

垂体腺瘤的手术目的在于减少激素分泌,解除占位效应,在保护垂体正常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3]。对于垂体ACTH腺瘤,应给予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内镜下经蝶窦手术具有视野广、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切除率,并且有利于最大限度保留垂体功能[11-12]。本研究中,我们发现相比于开颅手术,接受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术后ACTH恢复率更高,尿崩症发生率更低。

此外,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复发。有研究[13]表明,垂体腺瘤体积大、侵袭性垂体腺瘤、肿瘤靠近海绵窦、术中海绵窦出血较多或术中探查不顺利、术后皮质醇未见低下以及术后未补充激素是垂体ACTH腺瘤复发的相关因素。术后施以放疗或γ刀对于治疗ACTH分泌性腺瘤和控制复发是有效的[14-15]。

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其次,研究的样本量不足。对于垂体ACTH腺瘤的临床诊治和发病机制还需要在更大的样本中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31例垂体ACTH腺瘤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垂体ACTH腺瘤多发于育后女性。患者更多表现为头痛和视力下降等肿瘤压迫症状,Cushing综合征表现多见于女性患者。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术后ACTH恢复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创伤更小,是更为有效和适宜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垂体瘤鼻孔垂体
垂体MRI诊断小儿矮小症的价值观察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诊治进展
看似“中年发福”,竟与垂体瘤有关
垂体瘤术后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Know Yourself你的秘密
动物鼻孔照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月经紊乱、视力下降, “元凶”竟然藏在脑子里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