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焕阁
(南阳南石医院肿瘤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病死率高,数据统计发现,我国肺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1]。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肺癌患者预后,延长其生命期限的重要措施。介入治疗是在放射诊断技术引导下,将特制的穿刺针或导管导入体内,针对病变处进行局部治疗的一种治疗方式,在改善肿瘤分期、延长肺癌患者生命期限中具有重要意义[2]。但肺癌介入治疗前需对病变处供血动脉与治疗的关系及其起源、走行、分布形态等进行明确,以提高治疗针对性,从而确保治疗效果[3]。随着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技术的高速发展,MSCTA作为非损伤性血管造影技术已逐渐受到临床医师及学者的广泛认可,在肺癌介入治疗中提供了积极的帮助。基于此,本研究以行肺癌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MSCTA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经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4]并行介入治疗的4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48~80(62.77±4.10)岁;病灶均为单发,位于左肺12例,右肺34例;腺癌2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3例,鳞癌20例;病灶直径3.2~7.5(4.14±0.25)cm。所有患者对介入治疗耐受,且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此研究已经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MSCTA扫描 采用16层螺旋CT机,患者行仰卧位,从胸口肺尖位置扫描至肺底,若发现肺内结节则进行薄层重建后常规剂量增强扫描。由2名副高职称以上影像科医师进行双盲阅片,意见不一全科会诊。参数设置:电压为120 kV,电流为125~175 mAs,扫描速度为0.5 s·r-1,层厚为1 mm,螺距为0.938,重建间隔为0.5 mm,视野为80 mm×280 mm至330 mm×330 mm。增强扫描方法:于右肘处静脉高压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流率3~4 mL·s-1,扫描时间6~12 s。得到原始图像后将其上传处理行三维重建,主要包括容积显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
1.2.2 DSA造影及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仪器,选择选4~5 FRH导管、SP微导管,以及超液化碘油、明胶海绵等栓塞材料。常规消毒后,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麻,采用经皮穿刺技术进行经肱动脉或股动脉穿刺,将5F导管鞘置入,再选择性于肺癌供血动脉处插入导管,高压注射6~10 mL对比剂,流率1~2 mL·s-1;行DSA造影检查,观察是否存在对对侧支气管动脉共干、肋间动脉及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情况,若存在则尽可能避开非责任血管后行超选择性插管进行化疗栓塞或灌注化疗。
1.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患者肿瘤血管是否存在扭曲、增粗现象,以及肿瘤染色情况。
所有46例患者均经MSCTA重建,从多角度对肿瘤供血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状态等情况进行显示,并可清晰发现肿瘤血管扭曲、增粗以及肿瘤染色现象。病灶位于左右支气管动脉16例、左侧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13例、右侧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17例。46例肺癌患者均成功插管,DSA造影对肿瘤供血动脉迂曲、增粗、僵硬、粗细不均、肿瘤包绕情况均可清晰显示,肿瘤染色明显。MSCTA技术与DSA造影所显示的肿瘤供血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状态基本一致,符合率高达100%,且术前所行MSCTA重建,根据其显示图像均易找到病灶的供血动脉。但在显示多支动脉、肺外体循环动脉功血及支气管动脉变异等方面,MSCTA要优于DSA。
介入治疗是一种基于放射技术发展而来的新型肿瘤治疗方法,可促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此疗法减少药物用量,减轻化疗药物对机体其他组织、器官造成的影响,不良反应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生理痛苦;此外,该疗法微创程度较高,对患者各器官影响较小,治疗后恢复进程较快。研究[5]证明,肺癌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以及对外科手术无耐受、手术前需减轻症状治疗、合并严重咯血、对全身化疗不耐受、动脉供血丰富的肺癌患者均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控制肿瘤细胞扩散,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DSA是进行肺癌定性定位诊断的最佳手段,不仅能够进行病变部位的确切定位,还可充分了解病变程度及范围,并能实时、清楚显示血管关系,为介入治疗提供可靠影像支持。但DSA是一种创伤性诊疗手段,检查时要经动脉穿刺、插管,以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后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特别是对于器官或系统功能异常者,发生意外风险较高[6-7]。故在部分高龄、全身状况差、血管功能异常等的患者中难以应用,临床须寻求更为有效、无创的诊疗手段。MSCTA是将CT的增强扫描技术与薄层技术相结合,通过高效、高速的后处理,对所检查部位的血管细节进行清晰显示,临床操作简便且无创,故在医学上被称为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无创血管造影在介入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充分显示病灶处信息,为治疗提供可靠指导。同时,在MSCT空间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大的基础上,还能通过选择更薄的层厚,并充分利用血管内的对比剂,促使血管造影三维成像更清晰,从而更好反映各动脉血管情况,这被称为是新世纪影像技术的顶端[8-9]。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肺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前进行MSCTA检查,其结果与DSA造影结果一致,符合率高达100%,且根据其显示图像均易找到病灶的供血动脉。这说明MSCTA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在无创条件下提供病灶处的血管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并降低治疗难度。此外,MSCTA能够全面反映动脉血管情况,有助于指导穿刺,术中能够避免化疗药物对食管、脊髓及气管等重要器官的损伤,从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MSCTA在肺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充分指导,降低治疗难度,促使治疗顺利进行,同时对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