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性手术助力外科分级诊疗

2019-01-04 10:01刘小南
中国卫生 2019年2期
关键词:计划性外科医生基层医院

文/刘小南

逐步建成分级诊疗体系是当前医改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外科领域,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尚无法满足分级诊疗的要求。尽快提高基层医院的外科服务能力是建立外科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

基层外科服务能力的提高,不外乎硬件设施与软件准备。硬件设备通过财政经费的持续投入,相对容易解决。软件准备,尤其是作为手术核心的外科医生,对基层医院而言,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因此,如何将大医院高水平的外科医生等专业人员引入基层就成了建立外科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

计划性手术,可以定义为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有计划地实施手术的一种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即患者在完善术前检查后,按照提前计划好的手术日期,当日住院、当日手术,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策略,实现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出院。作为一种按预定计划实施手术的管理模式,可以称为预约制手术。计划性手术的特点在于手术前的院内零等待,手术后的快速康复。在可预期的未来,通过结合“互联网+”策略、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医院间检查互认制度等,实现体系内医疗资源的有效分配,缩短社会总体术前等待时间,因此这一模式也可称为术前零等待手术。

计划性手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择期手术围手术期管理模式,通过协调医院内、院际间医疗资源,将大医院的外科医生资源在基层医院下沉,以及基层患者有计划的大医院实施手术,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外科分级诊疗制度。

按照计划性手术对其模式的定义,可有两种方法来动员大医院的外科医生为基层服务。一是对基层医院的围手术期设施能满足手术要求的,由大医院外科医生与当地医院外科医生等组成服务团队,让患者在当地医院开展术前检查,通过远程信息技术,将相关检验检查报告发送给该团队进行相应评估,对于通过评估的,可以由该医疗团队与患者约定预期手术日期,并按预约时间有计划地开展手术。在这一固定的联合团队运行过程中,大医院的医生可以就术前评估、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术后康复及随访等工作指导当地医院医生开展。二是对于基层医院围手术期设施不能满足手术要求的,患者仍可在当地开展术前检查,联合团队进行远程评估,与患者约定预期手术日期,并选择在大医院开展手术,术后康复仍可回到当地医院进行。在此过程中,医院间的联动正是“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在外科领域的运作实例。

通过有计划地在基层医院或大医院开展手术服务,可以盘活基层医院的床位资源、检验检查资源;通过联合团队的组建,由大医院医生对基层医生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提高基层医院自身的外科技术水平;通过在手术日期、手术地点方向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合理预期,有助于避免“床位焦虑”“住院焦虑”,也减少患者及其家属盲目地向大医院集中,造成恶性循环。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加之广大群众对医疗健康的需求逐步提高,传统的外科模式无法适应新的外科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通过实施计划性手术,达到“大病不出县”,对缓解目前患者“手术难”的情况将有实际意义。

猜你喜欢
计划性外科医生基层医院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脚下的风景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对焦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对基层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思考
荷兰外科医生完成由机器人辅助的超微外科手术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同工为何不同酬
要有计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