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若苹治疗崩漏经验述要

2019-01-04 03:32:00徐艳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疏肝理气牡丹皮香附

徐艳琳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杭州 310053 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由于崩与漏两者常相互转化,故概称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1]。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而引起的,若不及时有效治疗,严重者可导致妇科炎症、贫血、不孕等并发症,现采用激素口服治疗或刮宫术止血。有研究者发现,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进行个体化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具有疗效稳定、不易复发、不良反应小等优势[2-3]。

何若苹教授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任中医师,传承型博士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何任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浙江省名中医,全国第五、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 40载,临证经验丰富,在内科杂病、妇科、肿瘤等疾病的诊治建树颇多。余有幸随何师侍诊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其治疗崩漏经验介绍如下。

1 病机阐微

何师指出,诊治妇科诸病,必通晓奇经之理,临证治疗崩漏时,擅从奇经论治[4]。奇经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八脉之总称,具有联系十二正经、调节气血的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故女子月事的定期来潮与冲任二脉关系密切。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主经水,涵蓄十二经之气血;任脉为阴脉之海,主胞胎,调节阴经之气血。《女科要旨·调经》言:“冲、任、督三脉俱为血海,为月信之原。”[5]故督脉与月汛来潮关系亦较为密切。督脉为阳脉之海,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岐,调节全身阳经之经气。带脉状如束带,总约诸脉;阴、阳二维脉为一身之纲维,分别调节六阴经和六阳经的经气;阴、阳二跷脉主左右之阴阳,共同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的开合。故奇经八脉各司其职,血海按时满溢,月事按期来潮,正如《临证指南医案·崩漏》记载:“思经水必诸路之血贮于血海而下,其不致崩决淋漓者,任脉为之担任,带脉为之约束,刚维跷脉为之拥护,督脉以总督其统摄。”[6]507

《诸病源候论》言:“漏下者,由劳伤血气,冲任之脉虚损故也……崩中者,脏腑伤损,冲脉、任脉血气俱虚故也。”[7]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摄生不当,房劳多产,使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致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水,而致崩漏;或邪扰督脉,或脏腑亏虚,损伤督脉,亦可致月事紊乱,而致崩漏的发生;或带脉失和,脏腑功能失常,使十二经及冲、任、督气血津液运行紊乱,亦致崩漏。因此,冲任不固,奇经失和,不能制约经血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导致冲任奇经损伤的原因,一般有血热、血瘀、脾气亏虚、肝肾不足等[8],正如《妇科玉尺·崩漏》记载:“究其原,一由火热,二由虚寒,三由劳伤,四由气陷,五由血瘀,六由虚弱。”[9]

2 辨治特色

何师认为,本病的治疗需宗“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同时根据病程新久、证型虚实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量多崩中或月事淋漓日久未净者,急当以塞流止血,从调冲任、益奇经而治;经净后则需辨证施治,审因施治,调益善后,防止崩漏复作。

2.1 急则治标,塞流止血 在急性出血期,出血量多、势急或月事淋漓数日未净者,塞流止血是治疗关键。若育龄期或围绝经期妇女见本病,多因房劳过度、或产育不节、或经期行房等所致,常兼见四肢不温、腹部怕冷、腹不痛、腰腿酸楚、头晕、舌淡苔薄、脉细弱等症状,何师常从调冲任、益奇经而治,多选用血肉有情之品,方用叶天士之通补奇经丸加减。该方出自《温病条辨》,由鹿茸、紫石英、龟板、枸杞子、炒当归、肉苁蓉、小茴香、鹿角胶、沙苑蒺藜、补骨脂、人参组成。方中龟板走任脉,紫石英入冲脉,鹿茸、鹿角胶温督脉,当归补带脉,枸杞子补冲督之精血,肉苁蓉、补骨脂补奇经之虚,沙苑蒺藜补肾固摄,人参益气补摄,小茴香辛温,通奇经而不滞。诸药相合,调冲任,益奇经,通八脉。因人参、鹿茸、鹿角胶价格昂贵,故何师常以党参替人参,鹿角霜代鹿茸、鹿角胶,且鹿角霜兼有收敛止血之功,同时加阿胶珠滋阴补血止血,地榆炭凉血止血,血余炭化瘀收敛止血。

若青春期女性见崩漏者,主要由于肾气未充、冲任未盛而致,症见月事崩中或淋漓未净、腰酸、腹部隐痛等,何师一般以调补冲任二脉为主。徐灵胎在《临证指南医案·调经》评语中指出:“治冲任之法,全在养血,故古人立方无不以血药为主。”[6]499故何师常从养血论治,选用黑蒲黄散养血补血而摄血,本方由炒黑蒲黄、炒阿胶、当归、川芎、炒白芍、熟地、炒生地、牡丹皮、炒荆芥、地榆炭、香附、陈棕炭、血余炭组成。方中四物汤加阿胶养血活血而益冲任,黑蒲黄化瘀止血,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辅以地榆炭、陈棕炭、血余炭等大队炭药,收涩止血,正如徐灵胎所言:“崩漏必用补血大剂,而兼黑色之药。大概轻剂不能中病。”[6]511

2.2 缓则治本,澄源固本 血势如冲或淋漓不尽之象有所缓和后,应辨证论治,调益善后,澄源固本,防止复发。

2.2.1 冲任不固者,宜调补冲任 此类患者可见腰骶作痛或作酸、四肢不温、头晕、舌淡红、脉细软等症状,何师以调补冲任为法,选用何氏补益冲任汤。此方由通补奇经丸化裁而来,其组成为小茴香3g,炒当归9g,鹿角霜 6g,党参 15g,阿胶珠 10g,沙苑蒺藜 9g,肉苁蓉9g,紫石英12g,枸杞子9g,炙龟板15g,补骨脂12g,女贞子12g,旱莲草9g,淡竹茹15g。叶天士[6]489指出“八脉隶乎肝肾,一身纲维”,故加二至丸滋补肝肾,清热止血。陈修园[10]在《医学实在易·吐衄咯下各血证》中云:“出血证用新刮青竹茹一捻,随宜佐以寒热补泻之品,一服即效。”《名医别录》亦记载:“竹茹,微寒,主治……吐血,崩中,溢筋。”[11]故何师在临证中常多选用,颇多验效。

2.2.2 阴虚内热者,宜滋阴清热 此类患者多见于围绝经期妇女,肝肾渐衰,天癸渐竭,阴虚内热,而见腰腿酸楚、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或细数等症状,何师以滋肝肾清热为法,选用何氏滋阴清经汤合二至丸。何氏滋阴清经汤由六味地黄丸加黄芩、黄芪、炙龟甲、续断、桑寄生而来,其组成为黄芪30g,黄芩12g,生地黄12g,淮山药 15g,山茱萸 10g,牡丹皮 12g,茯苓 15g,泽泻12g,炙龟甲18g,续断15g,桑寄生15g。方中二至丸、六味地黄丸、续断、桑寄生补益肝肾,黄芪健脾益气滋后天,黄芩清热止血,龟甲滋阴潜阳。

2.2.3 肝郁脾虚者,宜疏肝健脾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临证中此类型患者亦不少见,常见月事不调、忧思郁怒、纳滞、经前乳胀、舌淡红苔薄、脉弦等肝郁脾虚之象,何师常以疏肝理气调经为法,选用逍遥散加益母草、泽兰、制香附、玫瑰花、梅花等,其中制香附、玫瑰花、梅花增疏肝理气之功,益母草、泽兰添活血调经之效。若兼见经色红、面赤、舌红、脉弦数等肝郁化火之象时,何师常加牡丹皮、焦栀子清解郁热,取丹栀逍遥散之意;若兼见心情烦恚急躁等热扰胸膈之象时,常加淡豆豉,取栀子豉汤之意,清热除烦。

2.2.4 气血亏虚者,宜益气养血 血势如冲或月事淋漓数日不尽,使阴血亏耗,气随血脱,而见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胃纳不佳、血压及血红蛋白偏低、舌质淡、脉细弱等症状,何师以益气养血为法,选用八珍汤加黄芪之类。若兼见心慌心悸、夜寐不安等心血亏虚者,何师则从心、脾二脏论治,选用归脾汤合四物汤加减;若兼见食少纳滞、腹泻便溏等脾气亏虚症状者,则加淮山药、炒白术等健脾益气。

3 验案举隅

3.1 案例一 患者毕某某,女,29岁。2017年5月18日初诊。患者自述2年前曾行剖宫产手术,继之月事周期紊乱,时有淋漓不净,末次月经时间为2017年4月30日,至今仍淋漓未净,经量少,腹不痛,怕冷腰酸,舌淡苔薄,脉细。中医诊断:崩漏,冲任失调、奇经不和证。治法:调冲任、益奇经。处方:酒当归9g,鹿角霜 5g(先煎),沙苑子 15g,小茴香 4g,党参 24g,肉苁蓉 12g,阿胶珠 9g,炙龟甲 18g(先煎),紫石英 18g(先煎),枸杞子20g,补骨脂15g,地榆炭30g。共7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温服。

2017年5月27日二诊。服药3剂淋漓即止,仍感腰酸,带下色黄,治拟益肝肾、清湿热。处方:生地黄 12g,淮山药 12g,山茱萸 10g,牡丹皮 10g,茯苓20g,泽泻 12g,知母 12g,黄柏 12g,凤尾草 30g,木槿花30g,大血藤30g,忍冬藤30g,败酱草30g,沉香曲9g,再进 14 剂。

2017年6月13日三诊。药后腰酸减轻,末次月经时间为2017年6月8日,月事尚未完全干净,舌脉同前,原旨出入,上方加紫石英18g(先煎)、墨旱莲18g、地榆炭 24g,续进 7剂。

2017年6月29日四诊。服药4剂后淋漓已止,经行10日即净,仍有带下,量少色黄,自觉工作压力大,舌淡苔薄,脉细弦,治宗原法,佐以疏肝养血,上方去知母、黄柏、紫石英、墨旱莲、地榆炭,加白芍15g、当归10g、制香附12g,再进7剂。后随症灵活加减,调治3月,月事周期已准,经行7日左右干净。

按:该患者乃育龄期妇女,由于房劳产伤,损伤冲任,奇经不和,而致月事淋漓近20日仍未净;督脉为阳脉之海,房劳产伤,损伤督脉,而见腰酸怕冷。故何师辨为冲任失调、奇经不和证,选用通补奇经丸调冲任、益奇经,加地榆炭凉血止血。二诊时,患者淋漓已止,八脉隶属肝肾,腰为肾之腑,奇经失和,肝肾亏虚,故仍感腰酸;冲任不固,带脉失约,湿热之邪流注下焦,故见带下色黄。故何师选六味地黄丸滋育肝肾,知母、黄柏清热燥湿,凤尾草、木槿花、大血藤、忍冬藤、败酱草清热利湿,沉香曲理气和胃、顾护脾胃。三诊时,患者月事来潮,然6日仍未干净,故加紫石英温肾调冲任,墨旱莲滋补肝肾,地榆炭凉血止血。四诊时,患者自觉工作压力较大,故加制香附疏肝理气,白芍、当归助养肝血。纵观整个治疗过程,何师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辨证施治,故使疾病告愈。

3.2 案例二 患者冯某,女,20岁。2018年8月13日初诊。患者自述平素月事欠规律,近3月经行时间较长,约半月余方净,末次月经时间为2018年7月26日,血块多,至今淋漓未净,腹不痛,胃纳尚可,大便艰下如栗,2~3日一行,舌淡苔白,脉弦。中医诊断:崩漏,血虚瘀阻证。治法:养血活血,化瘀止血。处方:生地黄15g,炒白芍 20g,川芎 6g,当归 10g,阿胶珠 10g,牡丹皮 12g,蒲黄炭 12g,荆芥炭 12g,血余炭 30g,棕榈炭30g,地榆炭 30g,制香附 12g,焦六曲 12g,瓜蒌仁 15g。共5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温服。

2018年8月18日二诊。药后月事淋漓已止,时感烦恚急躁,大便日行,苔薄脉弦,治拟疏肝理气调经。处方:当归 12g,白芍 20g,柴胡 10g,茯苓 20g,白术 12g,干姜 9g,炙甘草 10g,牡丹皮 10g,淮小麦 30g,红枣 15g,益母草 20g,泽兰 10g,制香附 12g,玫瑰花10g,梅花 10g,川芎 6g,续进 7 剂。

2018年8月30日三诊。患者末次月经时间为2018年8月27日,经量较少,尚未全净,苔薄脉弦,治宜益摄为先。处方:生地黄12g,炒白芍20g,川芎6g,当归 6g,牡丹皮 12g,蒲黄炭 15g,阿胶珠 10g,荆芥炭12g,血余炭30g,棕榈炭30g,地榆炭30g,制香附12g,再进7剂。

2018年9月10日四诊。患者上学,由母亲代诊,传述其女本届月事6日即净,续予二诊处方加减,再进14剂。随访3月,月事已常,淋漓未作。

按:患者正值青春期,肾气未充,天癸不足,冲任不固,故见月事淋漓数日未净;阴血不足,肠道津亏,无以载水行舟,故见大便干结如栗,数日方解。故何师以养血活血、化瘀止血为法,选用黑蒲黄散加减,加制香附疏肝理气,焦六曲消食助运、顾护脾胃,瓜蒌仁润肠通腑。二诊时,患者淋漓已止,急当澄源固本,因其时感烦恚急躁、脉弦,故何师选逍遥散疏肝理气健脾,加牡丹皮清热活血化瘀;益母草、泽兰活血调经;制香附、玫瑰花、梅花增疏肝理气之功;川芎乃血中之气药,行气活血;甘麦大枣汤甘润滋养,养心安神,消其烦恚急躁。三诊时,患者经行4日,为防止其月事淋漓不净,故选黑蒲黄散益摄为先,防患于未然,充分体现了“上工治未病”之理念。

4 结语

崩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疑难急重症之一,中医的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具有特色。何师指出,虽然本病病因复杂多样,有热、有瘀、有脏腑亏虚等数端,但其基本病机为冲任不固,奇经失和,不能制约经血。临证治疗过程中,需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指导下,分清标本缓急,急则治标,采用调冲任、益奇经法塞流止血;缓则治本,准确辨证,审因施治,可从调补冲任、滋阴清热、疏肝健脾、益气养血四法入手,灵活施治,分别选用何氏补益冲任汤、何氏滋阴清经汤、逍遥散、八珍汤或归脾汤等,从而发挥行之有效的治疗作用。

猜你喜欢
疏肝理气牡丹皮香附
姚淮芳应用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法治疗汗证经验
牡丹皮软化切制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30
基于中药质量常数的牡丹皮饮片等级划分
中成药(2018年3期)2018-05-07 13:34:29
疏肝理气清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治胃寒痛
妇女生活(2016年9期)2016-09-08 10:11:48
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品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
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
中成药(2015年8期)2015-01-18 07:23:17
牡丹皮及其主要成分丹皮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安徽医药(2014年4期)2014-03-20 13:12:19
疏肝理气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研究运用进展
中医研究(2014年11期)2014-03-11 20:29:55
补中益气丸合七制香附丸治疗产后便秘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