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2019-01-03 02:00林凤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7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林凤英

【摘要】追求数学教学之本真就是追求原汁原味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数学教学之法。本真的课堂教学更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建构本真课堂,这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现结合自身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和实践,提出部分不成熟的意见,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实现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促进对数学本质的进一步认识,从而共同回归本真数学课堂,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本真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7-0161-02

新时期的数学教学要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我个人认为,建构本真课堂,推动学生更加主动而全面地认识数学,这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途径。

一、尊重学生主体性,对接学生经验

真正的学习一定是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的,所以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起点,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周边收集情境创设素材,这可以让我们的教学不再局限于抽象的数学想象,知道学生在哪儿。比如当学生的学前差距很大,不利于班级集中授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的起点基本一致。

下面就以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一课为例进行具体阐述,一位教师在第一次试教“认识时间”时,教学过程如下:

师出示钟面:这些钟面上你找到了哪些相同点?

师(小结):是呀,钟面上有12个数,12大格,60小格!还有2根指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

师:像这样的时间你认识吗?(出示活动要求:①这个钟面表示的是什么时间?②思考:你是怎么看?能用一句话来说吗?接下来选择几时、几时几分的钟面进行教学)

这样的教学情境看起来是清晰的,有些学生也在回答问题,但显然,他们的积极性并不高。为什么会这样呢?课后经过交流,得出:很多学生已经会认时间了,课堂上依然是用常规的方式让学生认,答,问题又没有挑战性。而对于不懂的学生,只是听学生的回答,最终还是不懂。显然,这样的课堂,学习并没有真正发生。

那如何的课堂才是本真的课堂呢?我个人以为,要想办法通过任务驱动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激起每个学生思考和参与的欲望,让学习变得有挑战性。因此,在第二次教时,该教师就做了一个改变,将“看钟面说相同点”变为“将不完整的钟面补充完整”,教学过程如下:

师:这个钟表,你们能帮我补充完整吗?(我补充了数字、我画了时针和分针、我补了5个小格子……)

师: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1大格呢?2大格呢(请学生写出5、15、20等关键时刻,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这样的调整为学生提供了鲜活而生动的探索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每个学生都投入到补充钟面的活动中,因为学生亲身体验了,思维更容易被打开了,所以互动交流也显得特别真实。有些学生原来对于1大格里究竟是几小格一直心存疑惑,但经过动手画一画,就真正清楚了。这样的处理也有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和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更真实、爱学、乐学。

二、优化学习手段,关注学生的过程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切不可建构一种“满堂灌”的课堂,应该引导学生展开科学探究,让学生从知识基础和自身经验出发,运用逻辑思维来展开推理,这才是数学的本质内容,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这也自然成为我们建构本真课堂的重要思路。

例如:吨的认识(一位老师执教)

师:你们还想继续感受1吨有多重吗?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第一组:1千克的大白菜:第二组:10千克的水。第三组:三年级同学的平均体重大约是30千克。这两位同学的体重正好是30千克,等会就请你们来抱一抱他们。先来看活动要求。

屏幕显示:(1)按组号每人搬(抱)一次;搬(抱)离地面,坚持2秒钟,在小组内说说感受。(2)独立填写表格,算一算多少个这么重的物体是1吨,并把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体验。

师:现在请每个小组把你们的体验过程说出来,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吗?

生:搬一搬,1棵大白菜。算一算1000棵这样的大白菜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生:搬一搬,1袋大米,算一算,4袋这样的大米重100千克,40袋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生:搬一搬,1桶水,算一算,100桶这样的水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师:老师也让你们体验一下1吨水有多少,这里有一个儿童游冰池。它可以装多少水呢?请看录像。1桶水重10千克,多少桶水能把它装满呢?

生:50桶水。

师:50桶水就是500千克,也就是半吨,这么多才半吨,1吨水得有多重?

生:1吨水大约能装满2个这样的游泳池。

生:抱一抱,1个同学重30千克。算一算。10个同学大约重300千克,33个同学的体重大约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师:请学号是1-33的同学起立。看一看,站着的33位同学体重加起来差不多是1吨。

师:学到这儿,你能說说1吨有多重吗?

……

在学生认识了1吨是1000千克之后,教师为每个小组精心准备了活动的素材,让学生按1棵大白菜、1桶水、1个同学的重量推算多少棵大白菜、多少桶水、多少个同学大约重1吨。这些活动,不仅形式多样,而且便于操作,以直接感知为基础,从不同角度感受1吨的实际重量,这样重视过程体验,能使他们对教材中静态的1吨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层层剖析教材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也是建构本真课堂的根基所在,教师只有充分而细致地发掘,才能将教材中的思想意识转化为教学行为,才能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落实到位。

三、推动学习延展,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数学的内容浅显而基础,很多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就能掌握,这样的处理将压制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不利于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不能让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应该推动学习延展,促进学生的进阶发展。数学教师应该从核心素养的要求出发,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提问题等手段来进行引导,构建出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本真课堂,让学生在深度探索中掌握更加真实的数学本质。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时,我有意识增加一组比较大小的练习3/5○5/7○7/9;5/9○9/13○15/19。让同学们不用通分,比较它们的大小。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如果真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时,分母大的分数就大。当学生沉浸在探究的快乐中时,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不计算你能证明真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时,分母大的分数就大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课虽终,趣未尽。课外,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由于这些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那么用1减去这些分数正好得到一些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当分子相同时,分母大的反而小,也就是离1越接近,所以就越大。当学生发现这结论时,显然学生对所学知识已进行了彻底的内化和融会贯通。

当学生探究热情高涨,正在惊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时,在第二天我又抛出一个问题:是不是分子与分母相差越大,分数的值就越大呢?我又把学生推向探究的王国。第三天学生汇报:

①分母相同时,分子与分母的差越大,分数值越大。例如6/2<7/2,6/4<11/4。

②分子相同的假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差越大,分数值越大。例如17/5<17/4<17/3。

③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假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差大的分数值大。例如13/4>11/5。

④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差大的,分数值反而小。例如:5/11>4/13。

当学生听完时,就发现先前的观点太片面。这样一个个问题步步为营,造成环环相扣的认知冲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和创造思维,推动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数学的本质,领悟其中的思想和方法。这其实也是本真课堂的追求。

数学教师只有认真学习、领悟核心素养理念,建构本真课堂,幫助学生不断发展自我,才能促使我们的“教学”逐步蜕变为“教育”。只有这样,学生从课堂上所得到的不再只是生涩而乏味的数学知识,而是真切而生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灵魂。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