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军丽
摘 要: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有着更为高标准的要求。微课作为互联网技术引导下的新型教辅资源,在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指导工作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微课资源进行开发与应用,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微课资源
微课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利用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印象,或帮助学生实现对课程知识的反复强化与巩固。教师在作文指导期间,如果微课资源未能经过缜密的计划与部署,就很难达到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由此看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期间,需要做好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帮助学生积极主動地参与课程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一、微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期间的应用以及价值影响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困难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引导期间,如果未能做好对学生的系统性引导,就会导致学生对汉语没有全方位的认识,学生在写作阶段的代入感不强,写出来的文章质量不佳。在写作阶段很难依据所写的内容进行联想或延伸,有些学生甚至会将以前读过的作品搬到自己的作文中,而小学生的阅读量有明显不足,背诵、学习的知识内容往往来自于课本教材之中,由此会产生同质化的文章,整体的写作水平不佳。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写作状态之中,必然会形成语文课程学习的惰性,未能认识到文字积累以及文笔锻炼的重要性,将会对自己的未来课程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二)微课资源应用于作文教学的价值作用
教师将微课应用于课程教学期间,能够将以往的教学指导尴尬境地进行转变。微课本身就是将各种音频、图片、文本内容进行整合,学生很容易在微视频观赏阶段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种较为直观的知识展现形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阶段,帮助学生展开自己的写作话题,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活动之中。由此学生就会转变自己的写作观念,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当然教师在微课资源应用期间,还需要合理设置其在课程整体中所占据的比例,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探讨与写作实践机会,微课资源开发应用价值也能进一步提升。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阶段的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有效途径
(一)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教师选择怎样的微课内容以及如何应用微课内容,都会给学生的写作锻炼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授课阶段,教师要认真观察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思考之后,通过微课资源的解答,排除自己内心的疑惑。教师要控制微课内容的播放时间以及时机。教师让学生在写作之前播放微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文章的构思,微课内容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发。
如果教师选择对某个主题的写作内容进行讲解,则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在此阶段的讨论情况以及所见所想的表述情况,微课内容中无论是个人的表情还是思想、动作、心态都能为学生写作提供一定的思路。所以教师可以反复播放微课中的关键点,让学生对整个写作主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与理解。
(二)帮助学生在写作阶段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引导期间,会发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有限,常常会出现在语文学习阶段对课程内容的某种误解。如果学生存在理解或记忆的偏差,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纠正,让学生能够对微课内容有足够的兴趣,还能围绕写作主题进行主动的思考与探究,提升写作动力。所以教师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价值性资源,实现对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校园生活入手,让学生在运动会、联欢晚会、演讲赛、歌唱比赛等活动中及时做好记录,并抒发自己的情感体会,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跟踪报道”,将其中的生活动态进行拍摄,在微课中展示出来,让学生认识到写作与校园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在微课制作阶段的创新观念,也是给学生带来启发或灵感的有效途径。当学生能够在微课指导下,明确写作的基本题材以及取材的途径,写作阶段一定会文思泉涌。
联系生活实际一方面是学生亲身参与,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让学生作为一个“看客”对一些美好的场景或故事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学生在阅读之后最容易对文章内容和人物角色产生一种感悟。同时,如果学生遇到困难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能够在微课资源的启迪与引导下,直观呈现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阶段,做好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够基于学生的发展所需,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往课程教学模式的调整。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交流探索的空间,无论是在个人感悟还是在生活情境、幻想情境之中,学生都能获取自己的写作动力,在反复的实践与探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杜修刚.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作文教学研究,2015(6):14.
[2]罗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7(1).
[3]周化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