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婵娟 邢小红 李林
慢性肾病进展到终末期,患者须接受肾脏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包括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肾移植。血液透析受场所和设备限制,肾移植有排异风险且肾源短缺,因此,多数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更倾向于选择腹膜透析作为长期治疗手段。
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的特性,将配制好的透析液规律、定时经导管灌入患者腹膜腔,并不断更换,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
腹膜透析治疗前,患者须在腹腔中“埋”下腹透的“生命线”——腹透管。概括地讲,腹透可分为“腹透液灌入”和“腹透液排出”兩个步骤:通过腹透管向腹腔内灌入腹透液,保留4~6小时后,将腹透液排出体外,如此循环往复。目前,临床常用的腹膜透析方式有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和自动化腹膜透析(APD)等。采用CAPD的患者需每日交换透析液3~5次;采用APD的患者可使用腹透机代替人工操作,如此一来,患者便可充分利用夜间睡眠时间完成治疗,非常适合上班族或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肾病患者。
腹透具有灵活的时间安排、便捷的透析操作、与血透相似的生存率、多形式的自由切换、更低的透析花费、更好的残肾功能保护、远程管理与监控等优点,不仅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更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诗和远方”。
居家腹透虽给患者带来了便捷,但相关感染时有发生,是腹膜透析患者反复住院、透析失败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大多数患者没有医学背景,腹透操作不规范或自身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均可造成腹腔、腹透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
腹痛、腹透液浑浊等是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典型症状。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后,应即刻带着浑浊的腹透液至医院就诊,完善病原学培养等相关检查,确诊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的主要表现为腹透管出口处有脓性分泌物,以及红、肿、热、痛等症状,需进行抗感染治疗。
腹透是一种高度个体化的治疗方式,且具有“居家自助”的特性。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残余肾功能和尿量变化等情况,定期调整透析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及更换腹透外接短管,等等。因此,定期随访是长期腹透治疗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每3~6个月,稳定的透析患者应进行腹膜功能及透析充分性的评估。
大众医学201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