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向伟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带动了青年亚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各种新媒体、自媒体的兴起更是为其开拓了空间。耽美文化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崛起并迅猛发展,逐步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命题。本文基于互联网来探讨耽美文化的传播途径、传播效果及其发展形势。
关键字:耽美文化;互联网;传播
青年群体是互联网使用者的主要群体,也是互联网信息的主要生产者与传播者,他们会对社会上尤其是网络上的新闻或舆论给予很大的关注,具有很强的参与积极性。而耽美文化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有着一定的影响。互联网的不断推进,也助推了耽美文化的发展。
耽美(Boys Love,简称BL),这个词最早来源于19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叫做唯美主义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中。“耽”即沉溺、入迷的意思,耽美概指唯美、浪漫、沉溺于美的事物。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对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1。后来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和BL漫画中,耽美一词也逐渐被用来表述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爱情。近年来,耽美文化借助于互联网平台逐渐渗入主流文化之中,如今耽美不止以文本的形式呈现,也会在广播剧、影视剧等各个方面得到呈现。
一、互联网为耽美文化的传播开拓空间
耽美最早是以漫画的形式出现于日本,一经出现便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耽美漫画开始传入中国,并吸引了众多读者。九十年代末,耽美小说以一种与漫画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正式进入中国。之后中国的一些耽美小说家开始崭露头角,并创造出一些优秀的耽美作品。在当时,读者们若要看耽美,只有通过购买书籍(更多的是盗版书籍)或杂志等纸媒的方式来获取。传播渠道和范围是单向狭窄的,且传播速度也是极其缓慢的。直到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新媒体的兴起,使得耽美文学以其为载体开始被大量大范围传播,受众也越来越多。又由于互联网的便捷化、快速化、及时性、交互性、匿名性等特征,使得越来越多的耽美作品开始被创造,并被快速传播,也越来越多的被喜欢耽美的人所看到、所评论、所分享。互联网的出现突破了纸媒传播的障碍,跨越了地域,扩大了受众范围,增加了耽美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为耽美文化的传播开拓了新的空间,使得耽美的爱好者可以在虚拟空间建立联系,展开交流。耽美也因此得到快速的发展。
二、新媒体、自媒体的多样化促进了耽美文化的推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与完善,微博、微信、公众号、贴吧等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和社交网站的互联网应用被开发,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内容也更加新颖生动且形象。耽美文化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和传播途径,别人的一个转发,一个分享,便可使其得到传播,被来自不同地方的拥有同样爱好的人所看到,同样也可吸引更多本来并不喜欢或不关注耽美的人对耽美产生好奇和關注,从而被更多人看到和分享。且现在大多数的软件都具有智能信息推送的功能,能对特定的人群进行信息的精准投放,个性化的传播可精准到个人,这就更加促进了耽美文化的推广。喻国明曾在《关系赋权范式下的传媒影响力再造》中说,“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式,给我们带来的并不仅仅是传播手段和传播通路,更大程度上是它出现本身对于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即它是一种重新连接,重新构造社会、构造市场、构造传播的一种新的构造性工具,它是一种新的结构社会的力量”2。
三、互联网的交互性、及时性拉近耽美读者的距离
在耽美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是通过书籍或杂志等纸媒进行传播的,而且当时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的,作者通过书籍或杂志把自己的观点表达给观众,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是单项的传递。如今,我们可以把互联网看做一个虚拟的空间,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隔着屏幕对同一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别人也可及时地看到,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传播是双向进行的。一般,网文的作者都是随写随更,及时发表的,观众可及时追随并观看,而且可对故事情节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意见(包括已经更新的或还没有更新的章节),而作者有时也会采用某些好的观点,这样就相当于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完成了作品,受众主动性明显得到改变。因此,在互联网如此普遍的时代,不止是耽美文化,还有很多其他的青年亚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受众都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与主动性,他们从以前的纯受众变为如今的创作者,不仅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耽美作品,而且可以随时作为创作者,述说自己的想法并将之公之于众。而且受众可对自己不满意的部分进行修改并发表,以让更多的同道中人所看到。例如《倾尽天下之乱世繁华》这部小说的结局是个悲剧,很多粉丝看了之后都觉得结局太悲了,于是网上便有人写了另一个版本的结局,而这个版本的结局却在粉丝圈里获得了一致好评。像这样的现象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是非常常见的。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及时性为受众赢得了话语权,使得传受一体化。这样便为同道中人提供了表达自己的场所与机会,使得他们得到自我身份认同和社群身份认同,从而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四、互联网的碎片化使得耽美文化传播的主体性更加凸显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生活的碎片化更加凸显,网络的碎片化也使得人们的个性化更加突出,互联网上源源不断地涌现着大量的信息,且被快速地更新着,所以人们对于某个信息的关注也是出于碎片化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便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观看。这便将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们聚集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小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人们传播的内容大多都是相似的。耽美文化出于这样的传播环境中,必然会向特定的人群传播相应的信息,从而使得耽美文化传播的主体性更加凸显。
五、结语
在互联网肆意盛行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据调查显示青年人同性之间的恋爱率在逐年上升,耽美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接受和喜爱。
耽美文化作为一种网络青年亚文化,借助于互联网快速地进入观众的视野,被大多数人喜爱和接受,是发展的必然现象。网络及各种新媒体、自媒体的发展为耽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舞台,使得耽美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今天,耽美文化正在互联网中高调而迅猛地发展和传播着。
然而,在今天这个娱乐至上的环境中,耽美是被人们过度消费了的,我们应该考虑到,耽美有悖于传统伦理道德,有违人类社会发展。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耽美文化的风起云涌必然危及尚在构建起来的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赋予其的崇高感与神圣感也将遭遇前所未有的稀释与销蚀1。故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虽然为耽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的空间,但是耽美文化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进入主流文化的行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周敏,杨富春.新媒介环境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J].新闻爱好者,2011(19):24-25.
[2]迪克·赫伯迪格[美]著,陆道夫、胡疆锋译:《亚文化:风格的意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 19页。
[3]武静.新媒体空间中的青年亚文化研究反思[J].青年记者,2017(02):9-10.
[4]刘妍萍.新媒体如何引导青年亚文化传播——以腾讯《新闻未知数》为例[J].传媒,2016(12):47-48.
[5]周敏,杨富春.新媒介环境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J].新闻爱好者,2011(19):24-25.
[6]杨聪.浅析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05):53-56.
[7]平章起,魏晓冉.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社会冲突、传播及治理[J].中国青年研究,2018(11):35-41.
[8]陈霖.新媒介空间与青年亚文化传播[J].江苏社会科学,2016(04):199-205.
[9]鄭植文.新媒体视域下青年亚文化的发展——以中国大陆的耽美文化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5):90-91.
[10]张翼,董小玉.论互联网环境对青年亚文化的影响——以耽美文化为例[J].新闻界,2013(20):42-45.
[11]李昊,吴玉杰.女性文学异托邦建构的可能性——以“耽美文学”为例[J].当代文坛,2018(06):131-136.
[12]朱丽丽,赵婷婷.想象的政治:“耽美”迷群体的文本书写与性别实践[J].江苏社会科学,2015(06):202-208.
[13]郑丹丹,吴迪.耽美现象背后的女性诉求——对耽美作品及同人女的考察[J].浙江学刊,2009(06):214-219.
[14]张渊博. 青年亚文化跨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