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摘要: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只是教给学生知识,同样也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现在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外界的新事物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很大,导致学生的心思常常不在学习上,在上课的时候也不够积极,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对于这种教学现状,语文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能够吸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课当中。
关键词:课本剧;语文教学;重要性
语文作为所有学科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必须要做好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就是立足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它应该符合学生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演好语文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 对课本剧进行编演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法也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一、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1.以新颖的形式给学生提供舞台
近年来的课堂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也开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在准备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必须要考虑到本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努力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课本剧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重新交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可以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本剧这种教学模式的产生使得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能够通过对人物心思的饰演和揣摩,真正变成知识的展示者和学习者。
2.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有利于因材施教
课本剧绝大多数都是以团体的形式进行演示,而当教师布置演示任务之后,小组成员需要考虑到如何根据自己小组情况改编课本剧,如何进行演员分配和表演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帮助和引导的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对学生给予帮助,能够让教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之中,拉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因材施教。
3.學生对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入
课本剧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叙述性的语言,把课本的内容改编成以语言动作为体现形式的模式,在语文课堂中呈现出来。在学生对课本剧极性演练以及真正表演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人物语言或者动作的揣摩,真正体会到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情变化等等,深入对课本剧的理解。
二、相关课本剧实例
一个课本去完整的排练下来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协作,也需要每一个成员的默契配合。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朱自清父亲走过月台这一段描述编写一段课本剧。教师将大致任务分配好之后,在由小组长组织分配角色,以及对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或者动作进行深入体会,最后,在课堂中向大家展现出来。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兴致勃勃的想展现自己小组的成果,一个个摩拳擦掌。通过学生上台演示,分别饰演父亲和儿子两个人,通过“父亲”把即将要上大学的“儿子”送到火车站,千万叮嘱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送别的情形展现的淋漓尽致。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看了表演之后都能够从父亲买橘子时,从月台爬上攀下的背影中,看到一位父亲对自己儿子的爱。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看出父亲对自己儿子的关爱和呵护,以及浓浓的不舍之情。通过同学们的对课本剧的编演,将文章质朴典雅的文字用行动描绘了出来,更加真实,也更加形象地展现了父爱的力量。
如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编写出苏轼游承天寺这一情形。在这一课本剧的编写中,可以适当的加入旁白,让观众了解到文章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可以进行以下设置:(旁白:这是元丰六年的一个普通的晚上,大诗人苏轼在前些日子被贬到了这个地方,但今天天空中没有风也没有月亮,苏轼正想要躺下休息,突然看到了一束月光照进了窗子,突然来了兴致,穿上衣服便出门了。)此时饰演苏轼的同学要将旁白开头苏轼被贬时的壮志未酬和无奈之情表现出来,随后正准备休息,却抬头看向空中的那一束月光,眼中的情感也要有变化,要从壮志未酬转变为带着一些期许。随后出门走到承天寺,在门口犹豫了一阵之后,走了进去。(旁白:在皎洁的月光的照耀下,苏轼看到了窗前有一点星光在闪耀,那正是蜡烛发出的光芒。苏轼走进了一看,原来是张怀民在读书写字,而张怀民也察觉到了苏轼的到来,抬眼含笑望着苏轼。在这个月色如水的时刻,在这个四下寂寥无人的环境中,苏轼和张怀民两人相互问候,共同走出了房间在院中踱步。)在这一部分中,本来就很有极其丰富的意蕴和内涵,但是要把这简单的几句话转化成为苏轼和张怀民的动作,就需要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在对课文剧情经的塑造上,学生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图片配合音乐来展现。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适当的对语文课本剧进行编演,可以让语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向学生展现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同时还可以让同学们根据对课本剧的编演深入投入到课文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样也提前了对语文的兴趣。这一教学方式也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涵盖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曹珊. 浅谈课本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参考,2016,(30):12.
[2]孙雅玲. 课本剧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探析[J]. 新课程导学,2016,(33):86.
[3]李一丁,毛萍钰. 课本剧与初中语文教学[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