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晓
(河南省南召县中医院外科,河南 南召 47465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下肢麻木、腰部疼痛等,好发于中老年人,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1]。症状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外科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式,其中椎间孔镜微创手术为常见术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但术后少数患者仍有症状,可能与局部炎症水肿有关[2-3]。本研究用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70例,均为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我院接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1~72岁,平均(59.31±3.51)岁;病程0.5~14年,平均(4.79±0.13)年。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2~73岁,平均(59.34±3.47)岁;病程0.5~14年,平均(4.81±0.11)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MRI和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大于等于18周岁。
排除标准: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腰椎感染性疾,腰椎外伤手术史,伴有强制性脊柱炎,合并腰椎肿瘤、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及不稳等,有手术禁忌症。
两组均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硬膜外麻醉后,确定穿刺进针点。用C臂机拍摄侧位、正位片,精确穿刺靶点。在椎间盘1/3部位刺入18号脊柱穿刺针,按椎间盘突出程度与类型选择具体进针方式。实施穿刺造影,与影像学相配合确定责任椎间盘。做一6~7cm切口于穿刺部位,将三级扩张套管沿导针插入,并向预定位置逐步扩张。在突出椎间盘内置入椎间孔镜7mm工作套管,安置冲洗系统、wolf30°广角椎间孔镜系统。椎间孔镜下,经工作通道将突出变形椎间盘髓核组织取出,扩大成形椎管,减压神经根管,纤维环消融成形于射频消融,彻底减压,并检查漂浮试验。将1mL复方倍他米松或1mL甲强龙经椎间孔镜工作通道注入,以免术后神经根水肿,使神经功能得以恢复,最后将皮肤切口缝合。
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穴取患侧腰阳关,双侧腰夹脊穴、环跳、大肠俞、阳陵泉、飞扬、委中、三阴交、昆仑。消毒后,捻转行针法刺入双侧腰夹脊穴与腰阳关穴1~1.5寸,以局部酸麻胀沉为度;施提插泻法刺入大肠俞穴2.5~3寸、委中穴0.3~0.5寸、环跳穴进针2.5~3寸,令放电感到足趾;施提插泻法刺入阳陵泉穴进针1~1.5寸,令麻胀至足外踝处;三阴交贴胫骨内缘进针直刺1~1.5寸,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直刺1寸,以局部麻胀为度。留针30min。于术前第3天及术后第2天实施针刺诊疗,日1次,连续3天。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估术前、术后7天疼痛情况,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则疼痛程度越强。
晨起采集0.3~0.5mL空腹外周血,抗凝处理后离心10min(3500r/min),取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NS、Cor、NE等应激激素的含量。
用多功能肌电图仪测定术前、术后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腓肠神经、腓浅神经的SCV。
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术前术后疼痛程度及应激激素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疼痛程度及应激激素比较 (±s)
表1 两组术前术后疼痛程度及应激激素比较 (±s)
组别 例 VAS(分) INS(mIU/L) Cor(μmol/L) NE(ng/m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对照组 35 7.91±1.40 3.05±0.81 16.50±2.15 11.37±1.39 1.18±0.19 0.87±0.08 25.38±3.16 19.21±2.51观察组 35 7.88±1.38 1.98±1.30 16.38±2.08 7.96±0.84 1.19±0.18 0.71±0.07 25.42±3.39 11.17±1.60 t 0.090 4.133 0.237 12.422 0.226 8.905 0.051 15.980 P 0.928 0.000 0.813 0.000 0.822 0.000 0.959 0.000
两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m/s,±s)
表2 两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m/s,±s)
组别 例 腓总神经MCV 胫神经MCV 腓肠神经SCV 腓浅神经SCV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对照组 35 45.16±5.37 47.12±5.16 40.26±4.49 42.38±4.59 42.29±4.80 44.26±4.51 48.33±5.10 49.91±4.59观察组 35 45.30±5.33 49.77±5.60 40.30±4.37 45.77±6.20 42.30±4.75 47.83±5.40 48.28±5.31 52.29±5.27 t 0.110 2.059 0.038 2.600 0.009 3.002 0.040 2.015 P 0.913 0.043 0.970 0.011 0.993 0.004 0.968 0.048
腰椎髓核水分减少,弹性不足,同时局部长期应力较高,从而发生纤维环退变破裂,神经组织受突出的髓核压迫,引起腰部伴下肢疼痛麻木等神经症状[4]。术后早期分泌大量的应激激素可致使神经根持续处于水肿状态[5]。对下肢活动与神经传导功能造成直接的影响,表现为感觉传导速度、运动传导速度降低,且神经功能障碍程度与感觉、运动传导速度降低程度相一致[6-7]。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痹证”、“腰痛病”范畴。《诸病源候论》记载“劳损于肾,动伤筋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黄帝内经》记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机为气滞血瘀,经络不通。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可微创减压,使受累节段神经根的压迫得以解除。针刺可舒筋活络。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有少阳、足太阳循行部位疼痛等表现,而腰夹脊穴的止痛作用良好,针刺可通络止痛,还可改善局部循环,使腰椎神经根周围炎性刺激得以缓解。配足太阳膀胱经穴大肠俞、腰部督脉穴腰阳关、膀胱经交会穴委中、环跳,可疏调腰部经络之气。其中膀胱经穴行针刺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压迫与水肿。针刺阳陵泉能增强止痛、舒筋通络,辅以昆仑、飞扬、跗阳增强通经活络止痛之效[8]。
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抑制术后应激反应,减轻疼痛程度,改善下肢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