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杨绣谦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凭借其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高质量的经济环境、创新的经济政策频频登上媒体头条。《21世纪经济报道》11月5日刊登的《“复制”苏州工业园:让企业能在“全球做生意”》就指出,作为全国第一个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苏州工业园区肩负着中国开发区升级版、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提升国际化开放合作水平,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排头兵,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经验等一系列使命。
今年前三季度,中西部经济增速继续领先东部地区,作为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核心区和增长极,东部地区面临经济失速。同时,我们也看到东部地区在经济转型方面的突破。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在产业领域,经过20多年的大浪淘沙,园区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和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等三大特色新兴产业。
从发展产业来看,就是要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在新一轮全球中率先摆脱东部地区“国际代工”的角色,向产业高端迈进。摆脱上述困境的办法之一,是抓服务业。苏州地区目前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其制造业市场国际化,但是相应的生产性服务业环节却游离于制造过程之外。
11月2日,为期一周的首届金鸡湖国际会展周落幕,各路人士前来重点探讨发展服务业,下一步园区将重点打造会展与产业融合高地、会展旅游高地,整合会展资源推进会展经济大跨步发展。
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新政府间第一个合作项目落地。二十四年,两个轮回,三大阶段。这是一个国家级别的课题组在调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时,给予苏州工业园区的描述。
所谓三大阶段,是指园区在过去的24年中所经历的学习阶段、独立发展阶段和输出经验阶段。关键在于,从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看,园区均在探索和实践中保持了领先地位。
2017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0亿元,同比增长7.2%;进出口总额858亿美元,增长15.5%;实际利用外资9.3亿美元、R&D投入占GDP比重达3.48%。这些成绩,在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位居第1,在全国百强产业园区排名第3,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上升到第5,均实现历史最好成绩。
由于学习新加坡的经验,园区产业以外资主导的出口为主,9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56个项目。江苏外贸总量长期占据全国第二位置,其中,苏州工业园和昆山贡献了江苏约6成的进出口总额。如今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这也是当前东部地区所面临的一致性问题。
通过资料分析发现,以苏州地区为典型,东部地区的进出口呈现“消费品比重高、进口机器设备比重高”的异常“双高”现象。
近几年来,园区根据国家要求,一直在想法突破因发达国家的“技术、市场”势力,从而助推企业早日实现“功能和链”的升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只有推动科技创新才能完成这个使命。”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政府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创建伊始就承担着改革开放“窗口”和“试验田”的功能。 目前,园区已累计实施130多项重点改革任务,其中,承担的国家级先行先试任务24项,已有19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部分经验在省市不同层面推广。最新的消息是,园区已在电子商务、城市治理(智慧园区试点)、体制改革、海关监管等改革事项试点得以在江苏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
在发展的同时,苏州工业园区也面临着“引进来、走出去”的双重格局。要探索的是,开发区模式的下一步怎么办。如果说园区前10年主要是吸收利用新加坡经验的话,那么,从2006年开始,则是进入到“园区经验”的输出阶段。在江苏南北挂钩发展制度的安排下,位于宿迁的苏宿工业园成为园区当年“走出去”第一站。
当时园区土地、成本、环境等进入瓶颈期,产业迫切需要新基地实现产业的梯度转移。尽管带有政府性质的共建、援建项目,但园区坚持以市场化为主,园区更多承担开发运营等招商引资事宜,让当地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
随之不久,由园区管委会主导,苏通科技产业园、苏滁现代产业园、苏相合作经济开发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区、中国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区等跨区域、跨境合作不断出现,成为目前国内“园区经验”覆盖最多的经开区。
这些合作共建园区,亦各有侧重,苏宿主打跨区域合作,苏通科技产业园致力于园区域外商业性合作的新阵地,苏滁现代产业园则是园区“城市综合分销商”角色的新尝试,试图打造成融产业、商贸、金融、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也因此,苏州工业园区在实践中还多了一项新工作——“回收园地”,即上门动员一部分“不适合在成熟开发区发展的企业”异地发展,把原有的制造业用地转换成高铁、城铁、地铁用地或三产服务业用地,并展开了“无地招商”模式。值得关注的是,苏州工业园区也是中新两国在天津、重庆合作项目的深度参与者。
近几年来,中新之间的政府合作也进入到一个新层面,随着企业的壮大,两国一起携手带领园区企业共同面对国际化,新加坡方面带来了更多的国际资本,这促使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能在短期内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按照国际化标准实现在“全球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