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吴婧茸
党报的版面,尤其是头版,往往“信息量很大很重要”,它们是经过层层把关,呈现给读者的终端产品,可以说是政治、专业和艺术的结合。
就在不久前的10月份,《人民日报》头版点赞了苏州“敢为人先敢拼闯”的精神,而其中对苏州工业园区“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和“亲商内涵”大有赞赏。两个月后的12月7日,在《人民日报》头版,苏州工业园区又赫然映入眼帘。
打开百度百科,可以知道截止到2018年6月19日,中国共有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94个地级市、966个市辖区、367个县级市、1347个县……然而在这么多的区域中,苏州工业园区却能一再登上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的头版。这是荣誉,更代表了我们国家对园区发展的肯定。
12月7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以“引智做加法,创新做乘法”为题,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改革开放以来汇聚了众多杰出的科研大院大所,成为创新成果的孵化器。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带动了苏州工业园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园区先后引进中国科学院纳米研究所等“国字号”科研院所10余家,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等合作创新平台20多家,微软、华为等研发机构近500家,集聚科技创新型企业4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0多家,形成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研发投入、科技成果“四个90%在企业”的良好局面。同时,园区不断深化校地合作,鼓励企业老总、技术总监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或大学教授进入公司兼任科技副总,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园区通过开放创新汇聚全球高端资源,持续探索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新路,创新成果迅速“发酵”。2017年,园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新兴产业的平均增幅超30%。
二十四年来,聚焦改革开放,苏州工业园区选择了协同创新发展新兴产业之路,取得的出色成果。同样的,这些产业的研发机构和新型企业也选择在园区落户。
在江苏苏州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内,科研人员正在绘制灵长类全脑的三维图谱,每一根神经纤维、每一条血管都清晰可见。这是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全脑网络可视化”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像这样的科研大院大所,在苏州工业园区已颇具规模。从1994年建园至今,苏州工业园区先后引进中国科学院纳米研究所等“国字号”科研院所10余家,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等合作创新平台20多家,微软、华为等研发机构近500家。产学研协同创新,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在采访中表示,基础性研究虽然短期内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却是创新的原动力,园区就是要实现引智做加法、创新做乘法。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里,全球首例人手足口病基因工程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里,柔性可穿戴电子及其应用、石墨烯气凝胶智能纤维、薄膜光伏界面材料、DNA—蛋白质多级可控组装等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随着越来越多研发机构进驻,苏州工业园区形成科研院所服务企业研发的协同创新机制。苏州瀚海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珅说,借助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的实验设备及场地,近10年来公司投入7000多万元开展产品研发,生产的高分子聚酯树脂材料已出口海外,性能不输国外同类产品。
创新资源的集聚,带动苏州工业园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17年,园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新兴产业的平均增幅超30%。同时,苏州工业园区不仅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中蝉联第一,还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上升到第五位,并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军的苏州工业园区,2017年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蝉联第一,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上升到第五,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人均GDP、万元GDP能耗、万人有效发明专利等多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设立全国首个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在全国开发区中率先实行以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境外投资管理新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布局,协议出资额达27.5亿美元。深入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累计实施130项重点改革任务,19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人民日报》,我们是常客
●《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5日第17版聚焦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变身创新园区》,文章详细解读了苏州工业园区搭建境外投资服务平台,自主培育战略新兴产业。
●《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2日24版,《未来之翼》,苏州中心占据了大半的版面,描写了苏州中心这个城市共生体给城市带来的都市气质。
●《人民日报》 2017年12月29日 15 版,《苏州工业园树立商务旅游标杆》,讲述如今苏州工业园区以商务旅游为核心,立足金鸡湖景区、阳澄湖半岛建设,先后获评全国唯一的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金鸡湖国家5A级景区、阳澄湖半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江苏省内首个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
●《人民日报》2018年3月6日第22版,《苏州工业园区构建创新生态圈》,这篇报道以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总裁布鲁斯·斯蒂尔曼博士在苏州被授予“苏州市科技合作贡献奖”为切入点,展示园区这些年开放创新的丰硕成果。
●《人民日报》 2018年4月17日 11 版 ,《四座城市的“人才故事”》,关注了苏州工业园区人才故事,帮科学家成企业家。讲述了园区招才用才举措及其成效,通过讲述人才故事为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推动发展助力。
●《人民日报》2018年7月6日13版,《苏州工业园区加快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