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2019-01-02 01:41翟雨云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预习习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翟雨云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由于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比较广泛,如果学生不能及时将课堂所学知识点及时转化为生活思维的方式,那么语文的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使得后面学习更加高效。

【关键词】预习习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当前世界飞速发展,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为了使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还能继续学习,就需要对其预习习惯进行培养。但是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在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教育,就很难养成预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如何能真正地将预习习惯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的课堂中呢?

一、教学中运用预习习惯模式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思维

语文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对语文学科的抽象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它们的学科基础内容之一就是语文知识。因此, 在教学中运用预习习惯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为小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于专业性语文知识的学习要求不高,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能力,并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地应用语文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掌握将语文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能力,让小学生学习到的语文知识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二、预习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更新传统课堂观念,凸显预习习惯的地位

培养预习习惯需要更新传统的学习观念,凸显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一枝独秀”,是语文课堂的主宰者和发言人,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主体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成为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障碍。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僵化的预习观念,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给学生更多发言和表达的机会,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障碍,让语文预习过程变成学生培养预习习惯的过程,从而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既富有生机又充满情趣。

语文教学过程是知识传授,交流思想,共同学习和进步的过程。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小学生学习的进度和状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感受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预习精神和思想。师生应该共同努力,在语文预习和学习中,要相互理解,交流心得,加强沟通。这是破除传统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基础和前提。语文课堂,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知识和方法同样重要。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认真体会教师的教导,并切实加以贯彻,实现师生在预习中的双向互动。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想。教师可以在新课开始前设计一些从易到难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然后在课堂上根据学生预习的效果,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新课标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该进行更加频繁的交流,师生之间互相学习,使得学习氛围更加融洽。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的习惯,当学生能够问问题时,说明他进行了一定的思考,而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预习的过程,这种习惯是需要教师鼓励的。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一股脑地将所有的知识全部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应该在课堂上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最终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相关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

(二)巧用电子白板授课,强化语文课堂预习习惯

在小学课堂中可以巧用电子白板授课,强化课堂预习习惯培养。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预习系统中的作用体现在:可以综合利用文字、图形、影像、声音、音乐及自制演示系统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语文预习内容,为小学生提供更加有声有色的语文课堂。教师还可以在预习过程中进行指导、讲解,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实现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踐的结合,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例如,在《祖父的园子》一文中,笔者用电子白板辅助预习,为学生播放了各种动物以及自然植物和风光的图片、视频,然后让学生写一段话进行描写。这样打破了学生与自然“亲近”的客观限制,以电子白板作为媒介,实现了预习习惯培养,也体现了语文要素的重要性。

(三)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实现预习习惯全面发展

培养预习习惯,需要让小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提升语文基本素养。在小学语文预习实践中,听、说、读、写是预习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是走向深层对话的基础预习任务,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走向深层。这里有几个要点。

第一,强调多读。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端正读书的态度,广泛阅读,有效精读,熟读精思,多角度理解,深刻领悟,从而为语文素材的积累与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强调预习习惯的有效融合。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仿写是一条可行之路。例如,在《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笔者要求学生按照课文进行仿写,介绍自己的家乡或者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这为小学生描写一处美丽的地方或者风景提供了一种高超的写作方法,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第三,帮助学生培养乐于动笔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写日记。写日记可以提高写作能力,熟悉、掌握更多的语文词汇。把每天所做的事记录在日记中,可以令学生自我反省;将生活中有趣之事记录下来,可以丰富作文素材;写日记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四)预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兴趣是学习新知识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激情。首先,教师要利用适合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一旦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对新事物和新知识产生好奇,也就有了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可以激发学习激情。其次,充分利用各种时间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除了课堂时间,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培养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预习

备课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备课质量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实际学习的效果。语文知识本身就较为抽象,并且其知识是自成体系的,对语文知识进行实际的使用存在较多的可能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较小,他们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障碍,因而一部分学生在对语文知识进行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比较困难。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之前,应根据将要教学的内容制作好课件。备课过程一般分为课前准备阶段与课堂演示文稿两部分。在进行实际的演示文稿制作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顺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来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更加透彻的理解。

经过前期的预习准备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之后,就需要将前期的成果进行详细的教授。讲课是将其前期准备完全输送给学生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要一下就将所有的语文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应该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自己思考,而后带领学生探索新的知识。特别是在对课堂习题进行挑选时,应该尽可能地使习题更加具有代表性,使学生通过习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根据教学经验对课程体系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着重讲解。由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不同的学习难点,因此不能使学生对每个部分的知识都有较好的理解。而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不仅可以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定总结,还可以在网上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当学生对某个部分的知识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之后,就会增强自信心,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总之,努力培养小学生的预习习惯,已经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练习中,破除各种练习和学习障碍,建立多元主体之间的深层次对话,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创造预习的小学语文课堂。同时,教师也要转变语文教学方法。对小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马宏斌.如何利用预习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66-67.

[2]邱建伟.让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旋律[J].新课程(上),2015(04):28.

[3]周萍.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J].神州(中旬刊), 2016(12):11.

[4]杨会.小學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J].学周刊B版,2014(07):151.

猜你喜欢
预习习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
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