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福东
摘 要:当前黑龙江省农业从业者呈现数量萎缩、结构失衡、素质堪忧、后继乏人等问题,与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以高素质农民培养为切入点,通过对培养对象进行分析,提出了“分层递进”的培训模式,以促进黑龙江省农民职业教育。
关键词:高素质农民;分层递进;培养模式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1-002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1高素质农民培养模式研究的意义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居我国各省(市、区)粮食产量第1位,被誉为“中华大粮仓”,但农业大省并不一定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程度取决于第一产业增加值与实际从事农业人口比。这个值越大,意味着农业越发达。根据这个指标,黑龙江农业发展还较落后。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业经营效益,提高农民基本收入,使农业更具吸引力。
近年来,黑龙江省高度重视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及多项职业农民培训项目,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6—2018年,黑龙江开展了“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生产经营型)”等农民培训,培训人员数量达67 127人次,参与培训的单位与机构达152家。
总体来看,当前黑龙江省农业从业者呈现出数量萎缩、结构失衡、素质堪忧、后继乏人等问题,与现代农业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需求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培训数量进一步扩大的基础上,提升培养质量迫在眉睫。
2高素质农民培养模式框架分析
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研究首先必须理清两个问题:第一,对谁进行培养;第二,怎么培养。倘若连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那么农民培养只能流于形式,一直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体系建设是开展新型农民培养工作的现实载体和平台。任何一种严密科学研究体系的建立,都必须以明确的研究对象的界定为基础[1]。
3分层递进培训模式的探索
分层递进培训模式是一种承认并针对农民之间的个体差异,使不同水平的农民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的培训模式,能够较为有效的解决“对谁进行培养”和“怎么培养”两个问题。
3.1分层的本质
“分层”就是按差异分出不同程度的农民,正确选择培养对象,解决“对谁进行培养”的问题。农民大体上可以分为生产型农民、服务型农民、经营型农民等。每种类型的农民生产经营规模、面临问题、培训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需要进行分层组织与培训。
3.2递进的本质
“递进”就是在分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别、不同水平的农民设置不同的“阶梯”,科学安排培训内容,让受训者循序渐进地攀登,解决“怎么培养”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要差异性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与培训目标,例如可以分为普及型、提高型、精英型等。针对经营型农民,应设置螺旋上升式培训体系,不只注重培训数量,更应注重培训质量的提升。
3.3分层递进培训的实施
分层递进的具体体现为差异化培训,包括培训对象选取的差异化、培训内容的差异化、培训方式的差异化、培训目标的差异化等[2]。
3.3.1培训对象的选取
在培训对象选取上,应根据农民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分类,不能只进行初步分类。例如家庭农场和较大规模合作社的培训需求是不一样的,家庭农场对技术方面的需求多些,合作社对经营的需求多些。农民合作社按性质可分为种植合作社、养殖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按规模划分也各不相同。不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社的培训需求不相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培训对象选取上,要尽量按照同类型、同级别开展。
3.3.2培训课程的设置
在培训对象分层的基础上,针对性设置培训课程。即有“统”,又有“分”,实现培训课程设置模块化。
(1) 素质类模块。素质类课程模块是所有农民都要学习的课程,体现培训内容的“统一性”,主要是为了提高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包括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基本的方法和社会能力。
(2) 业务核心类模块。业务核心模块是体现培训内容的差别性,即培训内容的“分”。根据对不同层别的农民培训需求,设置相关的培训课程,使培训对象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所需的农产品的生产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做到所学即所需、所学即所用。结合业务核心模块课的同时,农业技术类培训内容要根据农时季节和特点,按照工作导向,面向过程、面向行动,现场组织培训活动。边指导农民学习,边进行生产性示范,用“小浓度大分散”方式开展培训,提升培训效果。“小集中”指的是专业技能和个人困难的项目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要求农民培训对象集中接受专业老师集体指导;“散”是指基本技能和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农民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分散开展。
(3)提升扩展类模块。针对经营型的培训对象,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应加强提升扩展型内容。在基本培训的基础上,加强经营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品牌建設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这部分农民学员应当是经营型农民或组织,要分层、分次进行,实现螺旋上升式效果,且培训形式要具有多样性。
4分层递进培训模式的理解
4.1分层递进培训模式的基础
根据不同农民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分层培训对象对培训效果有极大影响,是分层递进培训模式的重要基础。
4.2分层递进培训模式的特点
让每个参加培训的每个农民都能够得着“树上”的“果子”。努力做到让受培训农民“所学即所需”“所学即所用”,让参加培训的农民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充分发挥农民的潜能。
4.3分层递进培训模式的实质
通过分层基础的培训内容设置,特别是螺旋上升式的提升扩展类模块培训内容,让参加培训的农民向一个个最近的目标发展,积小步成大步,进而使农民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4.4分层递进培训模式的关键
在分层的基础上,设置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建立有效的跟踪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是关键所在。
5结束语
要达到农民培训的效果,需要国家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培训机构的努力,还需要合理设置培训内容与形式、提升农民接受培训的意识。分层递进培养模式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目标分层,让每个接受培训的农民都能“够着”;培训分类,让每个接受培训的农民都能“明白”;跟踪与评估,让每个接受培训的农民都能“成功”。
参与文献:
[1]徐辉.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2016(8):9-15.
[2]柏章荣.现代职业农民的分类及培育的几种方式[J].青海农技推广,2014(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