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倩,曹 健,姚实林,周美启,马宗华
(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报编辑部,合肥 230038)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已正式实施,与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1]比较,新标准新增了4种文献类型标识,现就新标准新增的4种文献类型的提出背景、概念、应用及意义进行探讨。
与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比较,《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更注重“信息”这一概念,这从标准的名称及新增的2个重要术语——“阅读型参考文献”和“引文参考文献”就可以看出,新标准更强调著者为编撰论著所涉及的所有信息资源,且并不局限于“公开发表”“正式出版”的规定。引用参考文献时,首选的应是读者容易查找到的、公开发表的信息资源;但不涉及保密问题的内部信息资源也可列为参考文献。内部信息资源包括会议主办者编印的会议文集,已投杂志社的待发表论文,科研单位编印的科技报告、调研报告,论著手稿等等[2]。也就是说,参考文献著录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公开发表的文章、著作,而是所有作者撰写论文时参考、浏览、阅读的资料,都属于参考文献。
由此可见,“信息”是新标准的核心,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承载信息的载体不断增多,既往的12种文献类型标识已经无法满足著录需求,故新标准新增4种文献类型标识,以便作者和编辑更好地著录参考文献。《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前言即指出“为了便于识别参考文献类型,查找原文献,开展引文分析,在文献类型标识中新增了‘A’档案、‘CM’舆图,‘DS’数据集以及‘Z’其他”[3]。
此外,新标准借鉴了ISO 690,ISO 690第“7”项参考文献(conference)明确指出,如果条件允许,信息的来源及载体类型应标注,并举例:盲文、电影胶片、CD、DVD、地图、照片、幻灯片等。有鉴于此,《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新增4种文献类型标识,由《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12个文献类型标识增加至16个。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起草人之一陈浩元在文献[2]指出,档案(A)为“分类保存以备查考的文件和材料,如人事档案、科技档案、法律法规、政府文件等”;舆图(CM),世界、国家、区域的地图;数据集(DS),一种由数据所组成的集合,又称为资料集、数据集合或资料集合;其他(Z),凡是不属于其他15个类型的文献,均可归于“Z”中。
现就新标准新增4个文献类型标识概念、内涵进行探讨:
文献类型标识为A。《中国百科大辞典》指出:档案为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包括收发文电、会议记录、电话记录、人事材料、技术文件、出版物原稿、财会簿册、印模、照片、影片、录音带以及具有保存价值的其他各种文件材料。按其门类可分为文书档案(历史档案)、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由该定义可以看出,档案所包含文献类型十分广泛,照片、影片、录音带等均可用[A]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为CM,《现代汉语大词典》指出,舆图为地图,多指疆域图。舆图在地理、测绘、环境科学等领域应用广泛,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文献类型标识,部分期刊就未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范围进行著录[4],作者将舆图列为参考文献的意识也不强[5]。然而,舆图却是重要的出版物之一,应同专著、期刊、论文集等其他形式的参考文献共同著录。
数据集的提出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体现了数字化出版的趋势。
1.数据集的概念。数据集的文献类型标识为DS,是指一些有关数据项的集合,而不是指硬件设备。数据集可以用数据集标号描述,该称号包括数据集的名称、它在实际的存储器中的位置以及数据集中数据项的特性。在一个实际的存储单元里,所有数据集标号的集合可以看作是这个单元内容的一张表格或一份目录,例如搜索具有一定属性的数据集标号的目录表格,可以加快所有的搜索;然后只要从先前搜索过标号的那些数据集中查找更特殊的数据项。
数据集成的核心任务是要将互相关联的分布式异构数据源集成到一起,使用户能够以透明的方式访问这些数据源。集成是指维护数据源整体上的数据一致性、提高信息共享利用的效率;透明的方式是指用户无需关心如何实现对异构数据源数据的访问,只关心以何种方式访问何种数据[6]。信息集成是全球科学合作的重要需求,尤其是在生命科学领域[7]。
2.数据集的结构。为了提高使用存储媒体的操作特性,数据集可以根据时间、索引、分区、远程通讯等形式组成各种结构。把各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检索、查找、排序和识别。
3.数据集的应用。DS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大数据的代表[8],大数据具有体量大、高速、多形态、不易辨识、价值大的特点。现有数据库难以在处理结构化数据的同时,处理文本、视频、语音等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处理系统可分为以下类型:
1)批量数据处理系统,应用范围主要涵盖互联网领域、安全领域及公共服务领域。互联网领域如facebook、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google、yahoo、百度等大型互联网搜索引擎。安全领域则包含通过对客户金融信息进行检测,提前预警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批量数据处理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则包括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批量处理,从而为公共事业发展提供参考,如在电力、气象、医疗等的应用。
2)流式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应用,即通过获取海量的实时数据,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多用于智能交通、环境监控、灾难预警;以及金融业的应用,金融业务运用过程中的数据时效性较短,可通过流式极端,发现其内在特征,进行实时决策。
3)交互式数据处理,主要应用于信息处理系统领域和互联网领域,前者包括用于政府、医疗等部门的联机事务处理和分析处理系统;后者则包括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使通讯工具、社交网络以及电子商务、交互式问答平台等,用户可以获取、分享、问答各种信息。
4)图数据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主要通过图表示数据,用于生物、化学、社会网络、知识情报动态分析等,图中数据相互关联。图处理系统在互联网领域、自然科学领域、交通领域均得到充分利用。如互联网领域的社交平台建立了大量的社会网络关系,并用图数据表示,通过图数据研究信息传播及发现新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可用于查找分析、化合物、DNA等。在交通领域,可通过图查找最短途径,并进行线路规划。尽管图数据结构复杂,处理困难,但具有良好表现力,应用广泛。
4.数据集(DS)著录举例。目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方式,移动客户端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受人们青睐。微博、微信发布的消息甚至比传统媒体更迅速,公众号推送的文章除了转载外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者原创。专业化期刊也纷纷开辟移动客户端,因此,引用这些信息就可归入数据集(DS)范畴,数据集的著录格式可表示为:[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DS/OL].制作地:制作单位,制作年份(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9]。
文献类型标识为Z。陈浩元指出,《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新增的其他文献类型标识Z,有效解决了参考文献著录时不便归类的难题,即所有无法明确其文献类型的信息来源,均可纳入其他(Z)范畴。
在期刊编辑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大都无法归纳和把握,如许多内部汇编资料、历史档案。此外,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微博、微信、各种手机客户端的出现,使得作者发表文章或者独创性观点的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期刊、专著、报纸等纸质媒体,甚至也不属于电子文献的范畴,如微信公众号所发表或者转载的文章,如何正确规范引用,维基百科的数据如何引用,均未有定论。如有期刊在其他类型文献均有文献标识码的情况下,著录“SCEI模型[百度百科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3499843.htm”就无所适从,从而使得期刊编排体例不统一[10]。新增的4个文献类型标识初步解决了此类问题,为编辑正确著录各种形式参考文献提供了有益参考。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出版形式多种多样,自媒体给出版人带来了新的思考,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文章作者是否拥有著作权引起出版人的广泛思考[11]。尽管有些学者认为微博、微信的内容大多为作者即时有感而发,不具有独创性。但作为出版者,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数字出版已经兴起,国外已有期刊单独实行网络出版,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移动客户端的普及,微博、微信等文章被引用为参考文献的情形会日益增多。尽管其独创新难以界定,但是如果其内容的确具有独创性,且权利人关于著作权有声明,就应享有法律意义上的著作权,受《著作权法》保护。数据集(DS)标识的增加,为编辑出版规范化提供了依据。
尽管《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新增的4个文献类型有效解决了诸多文献类型不便归类的问题,但仍存在尚待完善之处。
新标准未就新增4个文献类型标识进行应用举例,故其具体著录格式仍有待商榷,如档案著录是否需要标注所属机构,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文字无标题如何著录,均应规范统一。
如幻灯片,是归属于档案(A)范畴还是其他(Z)范畴,以及手机导航中的舆图如高德地图,是归属于舆图(CM)亦或数据集(DS),均有待明确。
微博、微信、百度百科等数据集信息,常易出现原作者自行替换、更改、删除文章的情况,会给检索文献及引证文献带来困难,此类信息如何妥善处理,亦有待完善。
综上所述,《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新增4个文献类型标识类型为识别参考文献类型,查找原文献,及开展引文分析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文献类型的辨识及著作权的维护,但仍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 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15.
[2] 陈浩元.GB/T 7714新标准对旧标准的主要修改及实施要点提示[J].编辑学报,2015,27(4):339-343.
[3] 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 7714—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Ⅲ.
[4] 梁启章,齐清文,梁讯.中国古代世界地图主要成就与特色初探[J].地理学报,2015,70(8):1 351-1 360.
[5] 余德清,余姝辰,贺秋华,等.联合历史地图与遥感技术的洞庭湖百年萎缩检测[J].国土资源遥感,2016,28(3):116-122.
[6] 陈跃国,王京春.数据集成综述[J].计算机科学,2004,31(5):48-51.
[7] 乔金风,张崇辉,刘洋洋,等.信息集成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17):3 914-3 917.
[8] 程学旗,靳小龙,王元卓,等.大数据系统和分析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2014,25(9):1 889-1 908.
[9] 陈庆,陆炳新.关于参考文献中数据集著录格式的研究[J].编辑学报,2017,29(1):43-45.
[10] 吴才唤.知识地图研究进展:从显性知识地图到隐性知识地图[J].图书情报知识,2012(6):95-100.
[11] 魏超,陈璐颖.微博与微信的著作权问题思考[J].中国出版,2015(16):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