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兰,曹宣明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的如何,直接影响着青年学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关乎一代青年的成长成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键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做好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科学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和方法,自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高校大学生的心坎上。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彼此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主要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政治文化素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弘扬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三个方面来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有着紧密的内在关系。其中,亲和力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脉搏之力。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是围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的实际状况和实际需要而展开的,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是建立在针对性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具备针对性,始终从教育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深入教育对象的心理世界,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又离不开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只有始终将真理性与情感性、科学性与人文性、规律性和价值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富有哲理、富有情感和富有艺术的教育,才能使教育对象感到亲近、兴奋和激动,从心灵深处愿意接受并产生价值共识和价值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满足人们的相应需要、实现人们的相应目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特性”[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是网上长大的“95后”大学生,他们积极向上,开放自如,善于独立思考,主体意识强,但其心理和情感尚未成熟,还未完成知识体系的搭建,价值观塑造也有待成形,所以需要一批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帮助大学生完成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使他们对人、对事、对己都能从哲学的思维出发,冷静观察之,清醒对待之[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始终坚信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情操,才足以让受教育者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魅力,从而使受教育者自觉增强自身的政治信念和思想道德修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就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指引,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坚定不移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具备扎实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较高的政治素养,否则容易出现政治立场上的不坚定和理论上的不清醒,就不能正确传播马克思主义,不能很好的解答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更无从提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无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都肩负着重要的教书育人职责,需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发展形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关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只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涵养,并将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统一于行动中,达到知行合一,才会让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亲和力,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言“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4]13。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与时俱进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掌握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而这些都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为前提条件的,如此才会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散发出人格魅力,从而产生亲近、和谐、感染和凝聚的力量,进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方能带给学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增强德育沟通的针对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15。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对青年学生产生很深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自觉地将教师传授的理论深化到内心世界。让学生们在情感上贴近老师,在心理上接受老师,在思想上理解老师,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增强真理力量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需在完善知识结构和提升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投入“真情”、倾注“实情”、饱含“亲情”和表现“热情”,以亲切可近的姿态走到学生中去,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老师的殷切关爱,从而使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我作为一个年级的学生辅导员,在元旦那天给全年级每一个学生送去他们自己的照片,照片背面写满亲切的寄语和真诚的祝福,学生们在收到礼物后万分感动,切切实实感觉到辅导员老师对他们的真心关爱,这也更能激发他们认真学习的动力,也能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辅导员老师的亲和力。
新媒体时代下的纷繁复杂多变的信息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心理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同时改变了传统又单一的教学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载体和更便利的教育平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并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抢占和巩固新媒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桥梁和阵地,将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准确全面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深入听取学生心声并坚持疏堵互补原则来提高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校内外会面对各种不良思潮和世俗文化的冲击,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海量信息爆炸的意识形态渗透,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4]18。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教会大学生如何有效的判别和解读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培养大学生是非观,提升大学生辨别和判断信息的能力,引导大学生以理智的态度看待网络信息,不受坏思潮和假新闻的干扰和误导。充分利用网络的全天候和实时的特点,将思想政治课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延伸到线上,丰富线上线下教育载体和渠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建设“时时可得,处处可及”的网络教育空间。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BBS阵地以实时实地发布时政热点,能引发学生们及时关注并畅所欲言,这便使得学生们更能深入关心国家大事,比单纯的课堂灌输所取得的效果好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微博、微信和QQ准确、全面和真实的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及时捕捉学生群体中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除思想困惑,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并身体力行地引导大学生坚持真理和信仰。
建立专属的交流论坛和网络社区,加强师生之间随时随地交流,深入听取学生心声并给予关心,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时代感和吸引力,从而春风化雨、入脑入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行为,增强大学生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认同和感情认同。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这三点都有各自的功能和作用,缺一不可。坚持疏堵互补原则,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不仅坚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原则和方法,还要注意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比如,有的学生一直沉迷网络游戏,根本无心学习。这时,如果辅导员老师能亲自约谈该学生,并深入听取学生无心学习的原因,真正的了解学生的想法,才能针对性的解决网瘾问题,不能教条地禁止学生触碰网络游戏,否则学生更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而结果更沉溺网络游戏,要理性地疏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关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它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其重要内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人这个中心,做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释疑解惑、凝聚共识中不断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才能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神圣使命,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着高校各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塑造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就必须将人文关怀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模范之地。”[5]26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着力点。人文关怀强调尊重人、关心人,坚持以人为本。心理疏导强调对心理进行疏通和引导,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27。例如,学生半夜因病住院,辅导员老师能立即去医院亲自陪护学生,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诚的关爱,也许会更加自觉认真学习来回报老师的关爱之情。当学生遇到情感问题时,从学生角度去帮他分析和解决情感问题,并给他以心理上的安抚和精神上的安慰,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又要办好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上好思想政治教育课,需要有针对性和现实性,能够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同时兼具互动性和参与性,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积极能动的主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彼此保持同向而行,从而形成协同效应。创建文明校园,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进行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已成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形成,也影响着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接受度[5]26。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教育方式活跃校园文化,组织学生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在元旦晚会上,学生们呈现了他们自编自导的剧本《我的十九大》,使得十九大精神更接地气,深入学生内心。
高校需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展现出富有科学性、人文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独特魅力,带着真诚和温暖打动学生,以诚待人、用心育人、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悦纳感,同受教者达到心灵上的碰撞和共鸣,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具有生命力。只有富有哲理、艺术和情感,兼备实践性和生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培育出具有家国情怀并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与民族事业当中的新时代新青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3] 李亚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13):188.
[4] 方世男,徐雪闪.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1):13-18.
[5] 王学俭,阿剑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9):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