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 要:“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而要达到“不需要教”这个境界,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认真研究,认真实践,探究“不需要教”的有效措施,让学生掌握这些“绝招”,那他们就会不仅想学,还能愿学,举一反三,最终“学会”,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就是教师所着力追求的“高效课堂”、理想课堂。
关键词:历史;高效;策略
这些年的新课程改革,让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一点,课堂教学无论怎么改,怎么革,都不能离开一个“本”,那就是必须着眼于学生学习效率、效益、效果提高的最大化,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并能够会学,保质保量地达成教学目标,做到了这一点,你的改革就是成功的;做不到这一点,你的改革就是失败的。至于采取什么方法,什么形式,我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不管白猫黑猫”,能让学生学习质量提高,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什么招法都可以。本文主要结合自身多年历史课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兴趣,愿学
有一个现象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无论是做什么事情,如果你对这件事感兴趣,愿意做,那么你做得就上心,就有兴趣,就投入,最终的效果相对也肯定较好。反之,不感兴趣的事情,无论你怎样强制他去做,由于心里对这件事情抵触,那你怎么做都感到别扭,其效果也肯定不会好。学习更是如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必须唤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极大兴趣,让他们从内心里有一种想学、想研究的冲动,有一种想要攻克并取得成功的渴望。这样他们就会自觉地认真去学、去研究,“不用扬鞭自奋蹄”。比如说,课堂上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三国时期的关羽到底是怎么死的?”“你怎么评价朱元璋这个人物?”“三教九流具体指哪些内容,你怎么看这些历史文化,如何评价?”“朱元璋的‘与民休息政策的本质是什么?”等等,这些都会唤起学生极大的思考探究热情,他们会争先恐后地亮出自己独到的观点,试想,如果课堂上能激发这样的学习热情的话,其教学效果还会不好吗?正所谓“兴趣是成功的钥匙”,这话一点不假。
二、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想学
我们教者往往整天高喊“提高教学质量”,又整天抱怨“学生不愿学习,就知道玩”,然而却忽略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习呢?不知道同仁们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抛开其他因素不讲,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其实与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茫然是有很大关系的,说得直白一些,学生对这节课到底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不甚了了,不知道应该学会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责任在我们教师身上。你想啊,我们在上课的时候,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够突出重点,老牛赶山,从后往前推,尤其是又没有明确地交代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必须掌握哪些内容,因此学生学得很糊涂,哪些内容都想学,也都想学会,最终的结果是,哪些内容也没有学好,效果不佳。比如说在教学《文艺复兴》这一内容的时候,上课伊始,教师就应该开宗明义,向学生交代清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主要应该理清以下内容:(1)知道什么是文艺复兴,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什么,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成果以及意义都是什么。(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具体都有哪些,这些作品对文藝复兴产生了哪些影响。当学生明确了这样的学习目标的时候,听课时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觉地向这些知识靠近,或者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刻意搜寻这些“有用”的知识信息。我们常说,课堂上要“会”听课,什么意思?就是听课的时候要学会“过滤”,把你所听到的与教学目标没有关系的过滤掉,把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甚至关系紧密的知识留下来,如此,你的学习效果就会相对较好。
三、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会学
叶圣陶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怎样才能达到不需要“教”这个境界呢?就是让学生掌握“不需要教”的学习方法,自己能够独立地会学并且学会。因此,这里的“学习方法”很重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多多向学生传授、总结有益的学习方法,若是他们不需要教师“教”,自己独立地就能够把需要掌握的那些知识学好、学透、学会,达到了这样一步,那就实现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了。试想,到了那一天,我们的教师会教得多么轻松,我们的学生会学得多么愉快,我们的教学质量会多么高效!
综上,我们有理由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研究,只要认真研究,认真实践,就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历史课的教学也是如此。这一点,毋庸置疑。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