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光勇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初中教学中的重点,语文课程教学关乎学生的整体成绩。语文课程需要广大老师集思广益,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提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新颖性、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程。集智备课要求各个老师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以更加合理的方式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主要讨论了集智备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并且对其成果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仅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集智备课;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需要更多的老师加入到教学中,各个老师进行经验交流、教学合作,以此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充分参与,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通过自己经验的总结,集中提出教学策略。以点带面强调的是每个老师尽自己的一份力,以自己的力量来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进步与发展。集智备课的方式体现了教学信息的共享,让一份一份比较分散的教学信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教学中的信息库,以此来加强语文备课的效率。这种方式将零散的方式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语文备课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一、集智备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语文课程的性质比较特殊,趋于感性化的教学是其教学特点。这种感性化的教学决定了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习惯,每个老师都能针对语文教学提出自己的教学策略与目标。集智备课的教学模式正是这种教学理念的积极体现,让语文课程教学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比如,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培养时,不同的老师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有的老师倾向于让学生从课堂出发,在课程学习中,逐渐积累阅读经验,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一步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老人与海》这篇文章时,老师就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中描写的精彩片段,比如,老人与鲨鱼“竞争、争斗”的描写等。老师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地积累,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的老师更倾向于兴趣引领式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比如,老师利用课外故事的引进或者多媒体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比如,老师鼓励学生读名著时,在课堂中播放《红楼梦》的精彩片段,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红楼梦》产生兴趣,从而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不同的老师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采取的方式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个老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式。集智备课将各个老师的培养阅读策略整合到了一起,对老师的各种思想进行了有机结合。这时老师会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思想,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教学。
二、集智备课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成果
集智备课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十分乐观,老师通过这种教案的整合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水平与效率。各个老师教学策略的整合是思想的碰撞、灵感的体现,这样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比如,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同的老师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有的老师在字词解析中入手,强化了字词的教学,让学生在字词中学习文章。有的老师从理解入手,让学生在理解中学习,逐渐打开学生学习的“大门”。老师在不同教案中进行了有机的教学结合,参照其他人的教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修改丰富,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
集智备课把各个老师的教学思想整合成了一个整体,老师在众多教案中寻找灵感,制定出了更好的教学策略。在集智备课实施的这一段时期间,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对学生进行了解的过程中发现,老师采取了和以往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体会到了学习的“新鲜感”,从而提高了课堂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灵感的结合和思想的碰撞让语文课程教学更具有合理科学性,让学生更能找到学习的乐趣。集智备课带来的成果显著,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
三、集智备课在语文教学中未来的发展要求
集智备课的教学理念十分有优势,这就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更多地应用这种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集智备课要求每个老师高度参与,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加入到集智备课中。经验丰富的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优势,在集智备课中多加入一些经验类型的教学。对于青年教师来言,老师也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主要从新鲜事物入手,从灵感入手,不断地对教学进行更新,提出更加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策略。集智备课要求各个老师都积极发挥自己的长处,从自己擅长的角度入手,丰富集智备课的内容,以此來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总的来说,未来集智备课的发展十分乐观,每个老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能让整体的教学扬长避短,适时更新,这样大大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水平。未来集智备课的教学还需要更多的老师共同努力,从根本上对语文课程进行一个全新的改革与推进,让语文课程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陈玉红.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2(9).
[2]殷长征.对集体备课的冷思考[J].中学数学,2015(3).
编辑 李琴芳